《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编著者丁宏。
《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分为认同·交流;历史·人物;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融合或同化: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再认识——兼论回族形成的途径;试论近代西北回族民族认同的特点等。
图书 | 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编著者丁宏。 《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分为认同·交流;历史·人物;经济·文化;宗教·哲学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融合或同化: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再认识——兼论回族形成的途径;试论近代西北回族民族认同的特点等。 目录 认同·交流 融合或同化:对中国民族问题的再认识——兼论回族形成的途径 我群意识的建构与解构——“华夏边缘”论述与回族族群性研究 从“汉化”到“回化”二泉州回族认同问题再讨论 试论近代西北回族民族认同的特点 儒回现象:大河家的孔氏穆斯林 20世纪中国学生赴阿拉伯留学活动及中阿学术文化交流 回族留学的文化传统及对中阿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 郑和与赛典赤的关系再考 “华心”、“华化”与中国化——以《华心》、《元西域人华化考》为例 经学大师王静斋与近代穆斯林出版业 清代云南籍回族学者马注生平新考 “天房”意向:明清时期回回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初探 清代宫廷与河北穆斯林交往实例 经济·文化 通往巴格达——回族先民的商业之路 移民开发与回族社区重构——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为例 宋朝回族先民丝绸之路青海道麝香贸易略论 民国回族报刊话语下的“穆斯林女子剪发”之争 论回族文化特色及其文化产业发展 试论历史文化名镇回族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以河南开封朱仙镇为例 地域J生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的影响分析 乡土传统与精神指归——回族作家石舒清创作心理解析 文化遗产:泉州回族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宗教·哲学 从外来侨民到本土国民——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 回族的宗教诵念文学刍论 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清真寺功能转型初探 上海回族伊斯兰教碑刻概述 刍议庞士谦阿訇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宗教教育改革的观点 穆斯林与逻辑学 民国时期河南伊斯兰教经师与经学 近代回族留学生与台湾伊斯兰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族对中阿经济文化交流的贡献(第二十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546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5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 |
CIP核字 | 2013194029 |
中图分类号 | K281.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宁夏 |
长 | 238 |
宽 | 17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