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望文生义,即可知是由雕和塑两个部分组成的。顾森编著的《中国雕塑》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雕塑史,本书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
| 图书 | 中国雕塑/中国读本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雕塑,望文生义,即可知是由雕和塑两个部分组成的。顾森编著的《中国雕塑》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雕塑史,本书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 目录 导论 中国雕塑的精神 一 重实尚用 二 无象有象 三 二三之间 四 措意同画 五 以天合天 六 儿随娘走 第一章 史前雕塑:人生文化的起始 一 雕塑艺术的发端 二 中国史前雕塑的文化内涵 三 中国史前雕塑的肖像性 第二章 青铜雕塑:人生文化的神巫化 一 青铜雕塑的纹饰美 二 青铜雕塑的器型美 三 青铜雕塑的艺术美 第三章 陵墓雕塑:人生文化在神界的折射 一 石阙、石兽 二 俑 三 画像石、画像砖 第四章 宗教雕塑:人生文化的迷失 一 中国佛教雕塑的艺术原型 二 中国佛教雕塑的传播方式及分布 三 佛教雕塑的中国化 第五章 观赏雕塑:人生文化的雅化 一 传统雕塑中的非实用类型——观瞻和赏玩类雕塑 二 玉器 三 石玩 第六章 民间雕塑:人生文化的返璞归真 一 民间美术与中国的“民”文化 二 民间美术与民俗 三 民间美术与文人美术 四 民间雕塑的特殊价值 五 民间雕塑的类型和内在含义 第七章 学院雕塑:人生文化的更新 一 20世纪初:具有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强势 背景的学院雕塑的传人 二 20世纪20~40年代:学院雕塑的人文精神在 中国的体现 三 20世纪50~70年代:内容上反映主旋律,手 法上大量汲取中国传统雕塑表现形式 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容上主旋律与非主旋 律的并存,手法上的百花齐放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雕塑/中国读本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顾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3199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5 |
| 出版时间 | 2011-07-01 |
| 首版时间 | 2011-07-01 |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30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0 |
| 宽 | 15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