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评点江山--鄢烈山文化随笔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鄢烈山,著名杂文家、时评家。将历史随笔之外的题材合选一册成这本《评点江山——鄢烈山文化随笔选》,全书分为五辑:第一辑,“评点江山”之说,所述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一点感慨。这种题材的文章是这本选集的主打。第二辑,“揄揶影视”。第三辑,“访贤拜师”,多是纸上拜谒,即追慕前人,心向往之,也不乏探踪蹑迹,寻“失乐园”之因,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鹄的意味。第四辑,论文议化,第五辑,怀旧忆往。

内容推荐

鄢烈山,著名杂文家、时评家。他认为文化随笔,大体有五种题材:一是游山玩水的感悟,二是读书的心得。三是偶尔看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观感,四是接近文化名贤的启示。五是就文化新闻素材发表的随感。所以这本《评点江山——鄢烈山文化随笔选》分为五辑:第一辑,“评点江山”之说,显然脱胎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自思无此霸气和“志向”,也就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一点感慨。这种题材的文章是这本选集的主打。

第二辑,“揄揶影视”的“揄”是“揄扬”之“揄”,赞赏的意思;“揶”是“揶揄”之“揶”,批评嘲讽的意思;“揄揶”一词非我生造,有赞有弹也是实情。

第三辑,所谓“访贤拜师”如前所述,多是纸上拜谒,即追慕前人,心向往之,也不乏探踪蹑迹,寻“失乐园”之因,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鹄的意味。

《评点江山——鄢烈山文化随笔选》第四辑,是论文议化,第五辑,是怀旧忆往。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评点江山

 重庆“钓鱼城”:悠游“上帝折鞭”古战场(外一篇)

 西域与俄罗斯:每个民族都有过辉煌史

 浏阳文家市:出乎意表的乡镇书院

 列宁墓与“中正纪念堂”及……:处置政治图腾遗物要有智慧

 登大雁塔怀杜甫

 吊京师大学堂

 浮光掠影记台湾

 建川“中国抗俘馆”印象:为战俘抗辩

 鹦鹉洲头话祢衡

 潮汕行:历史的公道何在?

 刘文彩庄园的“典型化”

 毛泽东故居:梅岭一号

 日本的国与民关系

 日本人这般看待被“开港”

 西风残照大寨行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系马桩的文化根系

 利玛窦墓:

 小园无径久徘徊

 关于柬埔寨的碎片和感悟

第二辑 揄揶影视

 《激》剧红火之猜想

 《英雄》:暴君的知己

 “顺溜”的前科及其他——警惕“顺溜”们僵化的历史观

 汉武的大罪

 一场游戏一场梦——我看超女“五进三”

 许三多是我们的白日梦

 重看《阿信的故事》有感

 由凯丰的可爱说到《长征》的可疑

 《走向共和》中的袁世凯:独夫民贼的政治哲学

 《集结号》台湾获奖:可堪欣慰的两岸共识

第三辑 访贤拜师

 “桥园”里的下午茶——听痖弦先生聊天

 从热血青年到热血老年——读牛汉《我仍在苦苦跋涉》

 “但愿留下的阴影散去”——《一代报人王芸生》之憾

 武汉杂文家陈泽群

 叶公超的气度与才识

 我最敬佩的好学者

 诗文两样冰心一片——读邵燕祥的杂文自选集

 一生颠沛半由己——读《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

 一个最可敬的女人

 众所不知的废奴英雄:威伯福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途径

第四辑 论文议化

 从《灰阑记》到《霸王别姬》

 终于有了一个文化人的深切忏悔

 “诱以官禄德”

 贪生怕死的权利

 “篌我后”、“大同”及其他

 唱不尽古今旷男怨

 记住每一个为国牺牲者

 大清朝的人权报告

 “读经”要讲“机会成本”

 怎样捍卫刘胡兰的形象

 为祖先道歉的文明史意义

 反刍《入关告谕》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农民!

第五辑 怀旧忆往

 姆妈

 排湖岸边是家乡

 美好的回忆——我的小学时代

 “中国梦”之1982年:我想自主择业

试读章节

所谓“上帝折鞭”的古战场,是指重庆市今之合川区(原合川县)东郊的“钓鱼城”。

据说,这是一个“改写”了世界中古史的地方。

我中国人称之为“元宪宗”的蒙古帝国第四代大可汗蒙哥,御驾亲征,恨恨而死在久攻未克的钓鱼城下。于是,西征两河流域,已经洗劫了巴格达,占领了叙利亚,正拟进军北非的旭烈兀,进攻南宋湖北鄂州(今武昌)城的忽必烈,进攻潭州(今湖南长沙)的塔察儿,纷纷撤调主力军回蒙古高原,在蒙古贵族间展开了争夺大汗宗主地位的长期战争。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征服从此出现转折,走向颓势。

成吉思汗(元太祖)曾越过高加索山脉,深入南俄草原,打败俄罗斯诸侯联军;窝阔台汗(元太宗)的军队征服了除诺夫哥罗德之外的俄罗斯各国,横扫了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中l欧诸国。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抢掠屠戮,一片狼藉,所以教皇格列高利惊呼为上帝的“罚罪之鞭”。蒙哥大汗的死地钓鱼城,以其延续宋祚20年,缓解了欧亚战祸,流产了蒙古劲旅对非洲的征服,被世人称作“上帝折鞭处”。

我能读到稍厚的世界史之时,年岁已不小,要补的课太多,对这段历史也许读过,却没留下印象。为写此文查资料,说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的古代战争馆有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那个博物馆,我还是1966年红卫兵大串连时进去朝过圣。那时的我,跟现在看央视长大的北方青年一样,满脑袋装的是红军的长征、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毛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古代战争馆即使进去了,也必是匆匆走过。

我所知道的重庆名胜古迹,垫底的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所教。1988年春,我第一次入川,在成都开会罢,特意飞重庆(记得机票是34元人民币,为赶机场方便从西南民族学院招待所转最高档的锦江宾馆住过一宿三人间,那时候还不必提防陌生人,容许合住,一晚是14元人民币)。在重庆只呆了一天,看的就是八路军办事处(“周公馆”)、白公馆和渣滓洞、朝天门和磁器口这些小说中写到的地方。那时已知道有“大足石刻”,可与电视政论片《河殇》中提到的洛阳龙门石窟相提并论,以其路远时促没有起观览之意,但总惦记着重庆属县有这么个大名胜,再到重庆一定要找机会去瞧瞧。——却一直不知重庆近郊有这么个钓鱼城!

这次到重庆,完全是即兴之行。6月中旬,广州的信君早晨读《南方都市报》,看到我写的《普京为何要拜访索尔仁尼琴》,致电说,重庆有个民间思想家王康,对俄罗斯很有研究,在凤凰卫视有过多次专题演讲,咱们去会会他如何?当然是好。于是,呼朋引类,6月21日我们一行6人从广州飞奔重庆,北京还有两个作家也同日赴渝。

其实,王康先生现在的“主业”是研究抗日战争,其知识背景自然包括“二战”史及相关的日、苏、美诸国现代史。他开了一家赔钱的“陪都文化研究公司”,旨在向世人讲述完整的中国抗战史。与他的接触,我才真正意识到重庆在国史上独特的地位:战时首都。我们住的酒店门前是“三峡广场”,那里竖有教育家张伯苓、戏剧家夏衍和阳翰笙的塑像,皆与抗战故事有关。

王康先生是那种特别善于为他人着想的文化人,他没有推荐我们去看他最有兴趣的史迪威故居、宋美龄故居之类陪都遗址,却建议我们到江津区鹤上坪看陈独秀晚年寄寓的杨氏“石墙院”,去看沙坪坝公园里的红卫兵“死难烈士”陵墓,又提议同我们一起去60公里外看合川的钓鱼城古战场——虽然此地他已去过多次。

说了这么多,才来介绍钓鱼城!因为对于钓鱼城古战场的地理位置、战事发展过程,我没有什么独家的东西,不想多说。您知道了有这么个好地方,想多一些了解,在“百度百科”里输入“钓鱼城”,便可知端的。若想做进一步的研究,那便要找《元史》等相关著作来读了。整理这些资料,剔除旅游宣传品的夸饰成分,大致抄录如下:

1234年,南宋与北蒙联合,夹击灭金后,南宋出兵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1241年,蒙军攻占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蹂躏最严重的一个地区。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人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余玠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包括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救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

1243年,余玠采纳他招徕的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筑钓鱼城,移合州州治、石照县治于其中。钓鱼城筑于今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城分内、外,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俨然兵家雄关。城约2.5平方公里,有大片田地和丰富的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易守难攻的特点。(导游介绍说,当时城内守军有四到五千人,军民共2万左右,“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钓鱼城因此成为四川整个防御体系的一个节点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1257年,蒙哥大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亲率蒙军主力攻四川,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夺取四川后再顺江东下,与诸路蒙军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军4万人分三道人蜀,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遣南宋降臣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为合州守将王坚所杀。

宋开庆元年(1259)二月二日,蒙哥大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城墙、城楼多为旅游公司的仿制品,唯“一字墙”和“水军码头”故垒萧萧,隐然可见当日景象)。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一天,蒙古东路军史天泽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P3-5

序言

2009年夏赴长沙开会,向继东兄就提议我编一本随笔选,只因杂事太多,到现在才了此心愿。

入道25年来我的写作,多是千字杂文和时评,一般取自新闻报道素材,其中也包括文化新闻的杂感和评论;至于文化随笔,大体有五种题材:

一是游山玩水的感悟,二是读书的心得。前贤说要做一个通人和好学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我相信。可惜既无相应的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和工作便利,也没有李白那种仗剑远游的才气和勇气,我有的只是旅游和读书的爱好。可怜我的好朋友道是,你既不抽烟饮酒,又不泡吧泡妞,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愿耍,活一辈子有什么劲?我感觉徜徉山水之间,果真是“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寻访名胜古迹,神驰心追前人,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至于游览异国风情,更是赏心乐事。而读书,除了求知,也是避世而开拓精神生活空间的好办法。不必对付烦人的劝酒,不必讲礼貌的废话,有发现新知的乐趣,也有忘情烦恼的沉醉,抬头望见墙壁的挂钟,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明人李贽《读书乐》诗云:“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怡性养神,正在此间,世界何窄,方册何宽……”说得极是。

三是偶尔看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观感。除了晚饭后散步前,坐在客厅里乱翻台有什么看什么,我一般只看有“定评”的电影和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我相信,凡是走红的影视就有它们走红的道理,如果没有审美和思想价值,至少可以从中观察世风人心,即社会时尚和思潮,最不济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可以肯定,走红者仅有商业炒作是不够的,炒作失败者总是多数。

四是接近文化名贤的启示。所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我不善交际,羞见名人,所亲炙的也就是几位杂文界的前辈。我是通过阅读传记来了解文化名贤的心迹,体察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及人生的经验。

五如文首所言,是就文化新闻素材发表的随感;不算这一种,那就是些回忆往事和纪念亲人的短章,虽然多是应约而作,也都是些凡人小事,但真相真情形诸笔端也是世相世情的纪录吧。

此前我出版的文化随笔选本有四种:《此情只可成追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版);《没有年代的故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早春的感动》(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2月版)和《毁誉之辨:鄢烈山历史随笔》(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前三种其实是杂文、随笔和时评的合集,只有历史随笔是单纯的题材。我写的游记和书评本可以单独结集,但估计出版的机会很难有,所以这次将历史随笔之外的题材合选一册,也较为精粹;虽然文章都是自己的好,很难取舍,但以这几年发表的尚未结集的为主,限定在25万字左右,总算搞定了。有几篇是以前收过集子的,但自我感觉特别好,就又收进了,权当重版吧。

第一辑,“评点江山”之说,显然脱胎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自思无此霸气和“志向”,也就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一点感慨。虽是走马观花,却自信总有独特的感怀,哪怕千万人前往过的地方,我就是我,会有我的眼光和感悟。2009年春天在北京见到邵燕祥老师,他说起我纪游的文章有点意思。这给我信心,这种题材的文章是这本选集的主打。

第二辑,“揄揶影视”的“揄”是“揄扬”之“揄”,赞赏的意思;“揶”是“揶揄”之“揶”,批评嘲讽的意思;“揄揶”一词非我生造,有赞有弹也是实情。

第三辑,所谓“访贤拜师”如前所述,多是纸上拜谒,即追慕前人,心向往之,也不乏探踪蹑迹,寻“失乐园”之因,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鹄的意味。

……  160多年前,龚自珍有《咏史》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是讽世也是自嘲吧?反正我这个所谓“杂文家”、“时评家”,给报刊码字多是为稻粱谋的;不过希望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一些,至少不自毁声誉,让读者有购买了假冒伪劣的上当受骗感。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公民写作”,希望做到“重大题材,独特视角,思辨色彩,文化意味”,也就是说不媚官不阿世,关注公共生活领域,但愿能“在别人(古人和今人)思维止步的地方”有寸进尺取。说到底,这是一个杂文作家和时评作者的随笔,没有男欢女爱,没有花花草草,更没有“润色鸿业”,有的是沉思,也许还有几分沉重,但自以为有“思维的乐趣”——如果你喜欢思索,不同意我的观点没关系,这“不同意”便激活了你的思想。而这,就是本书的卖点吧。

2009年12月18日于广州

改定于2010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评点江山--鄢烈山文化随笔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鄢烈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203140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