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
内容
编辑推荐

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互联网企业改变着中国从无主之地到群雄逐鹿。

由武帅编著的《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到波澜壮阔历史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他们用互联网创造和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并改写了自己的财富路径。

内容推荐

《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由武帅编著。

《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讲述了:阿里巴巴、百度、网易、搜狐、腾讯、盛大、携程、拉手……

马云、丁磊、陈天桥、李彦宏、张朝阳、王志东、张树新、王峻涛、雷军……

互联网大腕云集,财富神话缔造者的豪门盛宴……

这些或成功的、或悲情的互联网群,雄书写的不仅是财富路径,还深刻揭示了成功的关键和商业本质的价值所在……找到VC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企业对自己竞争力的把握。

目录

1995鸿蒙初辟

Internet正式“落户”中国

结缘Chinanet,亚信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黄页”正式上线

“互联网炮灰”瀛海威的故事(一)

“互联网炮灰”瀛海威的故事(二)

中网:“首都效应”催生的ISP

深圳讯业:ISP中神秘的“泰坦尼克号”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互联网先烈”:张树新

1996“海龟”归来

搜狐前身爱特信诞生记

最初的爱特信有些“迷茫”

瀛海威搭台,爱特信唱戏

英特尔拯救爱特信于危难之中

三次硅谷之行促成四通利方海外融资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最张扬的CEO:张朝阳

1997大幕拉开

Chinabyte:ICP“巨轮”正式起航

Chinabyte:没落已经不可避免

IDG、Chinabyte与天极网的故事

中华网:资本运作的成功“产物”

凤凰卫视初长成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最佳拍档”:默多克与邓文迪

1998极客当道

网易:让所有人上网更容易

免费邮件系统让网易淘到“第一桶金”

QQ的五人决策小组

遭遇AOL,OICQ变身QQ

投资腾讯和错过腾讯的“金主”们

门户时代:来吧,来吧,相约九八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曾经的“黑客帝国”

1999无度的狂欢

阿里,阿里巴巴

8848的由来

史上“最夸张”的那场“秀”

8848与综艺股份

资本迷局:解析8848的上市坎坷路

没能登顶的8848

希望“梦之队”变身“联众三人行”

联众成就了5o19第一牛股

从华尔街到硅谷再到中关村:李彦宏归来

盛大向左,九城向右

一盘咸鸭蛋变出了当当网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电子商务之父:王峻涛

2000盛极而衰

上市、转型、并购:寒冬到来之前的“疯狂预演”

模式和资金是“御寒”的首选

纳斯达克崩盘前,tom.com现身

tom.com跨媒体平台之路

联想借力发力:圈钱之后,抽身而去

“三点一线”摧垮了FM365

从卓越到卓越亚马逊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IT劳模”:雷军

2001危机四伏

网易:遭遇多事之秋

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儿”

北大青鸟“偷袭”搜狐

搜狐抛出“毒丸”计划

新浪人事风波:资本废掉王志东

新浪上市模式

移动梦网:中国互联网的末路救星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悲情英雄:王志东

互联网中“不”先生:丁磊

2002锋芒再现

新浪停机事件:百度完美亮相前台

竞价排名:挽救百度的“杀手锏”

“闪电计划”击败谷歌

决裂中华网,盛大空手塑“传奇”

网吧战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服务战略:以服务为王道

从Chinaren到空中网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搜索之王”:李彦宏

2003豪门盛宴

阿里巴巴因“非典”得福

从B2B到C2C:淘宝网横空出世

2001~2003年:非典之前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从信息流到资金流再到物流

从易趣到eBay易趣:另一个传奇

携程的完美亮相

互联网“大跃进”时期的到来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另类英雄”:梁建章

2004热浪袭来

盛大与Actoz、Wemade的那些“恩怨”

握手软银,“流血上市”

盛大的战略扩张之路

九城:从跟随者到叫板者

“挖脚”盛大,踏上《征途》

网游让巨人再登荣耀之巅

QQ香港上市:一朝成名天下知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打不死的“巨人”:史玉柱

2005异彩纷呈

数字音乐:互联网江湖中的变奏曲

博客:草根阶层的一场盛宴

播客:彻底成就“大众传媒”

视频江湖,风起云涌

百度上市:韬光养晦,逆转乾坤

抛出牛卡计划,拒绝谷歌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网络愤青”:方兴东

2006巅峰对决

淘宝对阵易趣:“倒立者”赢

“周氏”雅虎中国的风雨历程

阿雅联姻:到底谁收购了谁

马云“食言”于雅虎中国

2006:谷歌的无奈

百度与谷歌的竞合

迅雷和反迅雷联盟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战争狂人”:周鸿祎

2007竞合与回归

分众与好耶:携手前行

分众与聚众:从“肉搏”到“合体”

华友与光线:天不亮就分手

盛大收购新浪:始于两年前的那场“恩怨”

从危机到转型,再到王者归来

网络游戏上市第二浪

阿里巴巴高调上市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天生的领袖:马云

2008东学西渐

SNS本土生存第一波

MySpace的本土化进程

Facebook神话与校内网传奇

开心网:SNS社区游戏化的开创者

51.com:与腾讯纷争的发展之路

盛大搅动了网络文学这潭池水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互联网“宗师”:陈天桥

2009卷土重来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发展的背后推手

新浪MBO:开本土管理层收购之先河

腾讯超越盛大,坐稳行业头名

网易的2009:拿下魔兽,稳步前行

魔兽易主背后的那些利益纷争

一只“魔兽”,“搅乱”三大巨头

完美时空:立足网游,多点开花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QQ帮主:马化腾

2010正在展开的未来

微博爆发,互联网传播潮再起

SNS网站:繁华过后的没落

血拼团购网:从兴起到恶战

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引发搜索新战争

免费云杀毒问世:360颠覆杀毒圈

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移动网络时代正式来临

互联网商业史人物

从导师到天使:李开复

试读章节

Internet正式“落户"中国

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6年的岁月。

1995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发轫之年,在这一年出现了第一批投身互联网的先行者,田溯宁和丁健绝对是个中翘楚。在这一年,他们把在美国创办的亚信公司搬到了中国。

田溯宁是在辽宁大学读的本科,因父母皆出身中科院,所以本科毕业后田溯宁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中科院读研究生。1988年,田溯宁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德州理工大学。在德州理工大学,田溯宁没有选择继续读生物学,而是出于兴趣读起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位。而后来让田溯宁从一个环保主义者转变为一个互联网信徒则缘于戈尔(1993~2001年任美国副总统,当时是参议员)的一次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在演讲中,戈尔说,信息超级高速公路如果被纳人一个国家的政策,将可以改变整个国家。就在那一刻,田溯宁突然意识到,一个可以缩短中美两国间差距的良好机遇出现了。于是,他为自己的未来重新选定了方向,他决定将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建到中国去,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的文章,发表在1993年的《光明日报》上。同时,田溯宁还做了其他一些准备。首先,他更加关注世界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更深入地学习关于Internet的知识,同时开始分析回到国内所能从事的科技产业。当时,田溯宁在美国大学校园的BBS环境讨论分区之外,又附加了一个讨论区,专门讨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前途。也正是在这个讨论区里,田溯宁结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丁健。虽未曾见过面,但通过在网上的交流,他们知道彼此属于同一类人:关心政治、环境以及社会,而且关于科技与创业的想法也极为相似。两人相见恨晚,随后便创办了亚信。

亚信的投资人是华人富商刘耀伦,他在当时被誉为“民间外交家”,并一直热心于为中美经贸往来牵线搭桥。刘耀伦在美国做的是房地产生意,在当时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位中国商人,亚信是在他投资生涯中唯一的一次非房地产项目的投资。

亚信创办初期,主要是在经营《亚信日报》,其内容为电子布告栏的副产品,提供翻译过的政治、娱乐以及金融等着眼于中国的新闻订阅服务。丁健负责技术,田溯宁则负责管理、市场以及营销。《亚信日报》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乐观,不过却赢得了小范围的名声,这也为亚信日后承接中国电信总局的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9月,中国邮电部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了一项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电信总局将通过美国第三大电信设备运营商Sprint公司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通两条64K专线。

由于对中国新兴的Internet市场并未给予重视,所以Sprint并没有亲自负责这个项目,而是把这个项目转包了出去。刚开始,亚信并不在Sprint的考虑之列,他们最先选中的是一家马里兰的咨询公司,亚信当时只是负责帮忙检查工程方案。但随后,亚信发现马里兰那家咨询公司的设计存在很大的漏洞,于是,便将情况告之了Sprint,因此赢得了Sprint的信任,接下来,这个项目便顺理成章地被亚信接手。

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丁健正好在国内。他是回国来进行前期业务拓展的。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正在美国等待女儿出世的田溯宁时,两人都特别激动,他们仿佛找到了把Internet带回中国的路径。

就这样,亚信科技(中国)公司应运而生。之后,亚信团队便开始着手与Sprint合作。首先,他们用了两个星期,准备了整整三本资料,然后便开始了具体的工作内容:购买整套网络设备,调制思科50l路由器,通过卫星连到美国,北京、上海之间用DDN光纤专线连接;然后,在上面开通电子邮件、Gopher(,在谷歌等搜索引擎出现前的搜索应用)、新闻组(主题性召集,类似现在很多网站提供的小组服务)、Telnet(远程登录)等Intemet服务。而为支持这些服务,亚信还要在服务器端开发一些软件。亚信写的第一个软件是中文Telnet软件,叫做“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另外,亚信还得让中文在Internet上传输。。Internet上第一个传输中文的IETF标准就是亚信制定的。

项目完成之后,北京、上海加在一起一共有了32个拨号端口,一个端口大约能支持10~29个用户。所以,这个网络最多能够支持500个用户。虽然有限,但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完成了这个项目,亚信其实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利润,因为从Sprint手里接过这个项目的时候,它就已经从400万美元变成了20万美元,:这跟亚信最早在国内承接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网页系统的220万美元的项目比起来,只能算是个零头。但是,这个项目对亚信来说却有着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奠定了亚信日后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虽然建设这个项目的实质原因并不是为了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相互承诺,因为它代表着中美两国之间部长级会谈的一种结果。但是,它却向中国公众展示了Internet的巨大魅力,同时也提供了一条公众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有效路径。在此之前,中美两国之间的互联网连接都仅限于小众层面,能够享用:Internet服务的人,大多数都拥有某种特权。而这个项目完成之后,这种特权已经开始渐渐消融。

结缘Chinanet,亚信一路高歌猛进

Chinanet即中国公用Intemet骨干网,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人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享用Chinanet及全球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和各种服务。上文提到的北京和上海两个节点便是Chinanet的骨干网。

1995年春天,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一个好消息不期而至。中国邮电部决定将中国电信注册为独立法人,这标志着电信部门将从邮电部拆分出来,独立发展。中国电信下属的各个地方电信局都很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独立之后,他们自然都要积极为自己寻找一些新的增长点,而方兴未艾的Internet自然是一个绝好的选择。P2-4

序言

激情燃烧的岁月似乎总是在蛮荒时代。

中国人在经济改革中经历了30多年巨变,在网络世界经历了16年巨变(1995—2010年)。在互联网的发轫时代,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丁磊、马云等厌倦了旧体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希望在互联网中找到新机会。

创业者最初的理想探索赋予了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这样的精神气质也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内驱精神。

这种内驱精神首先体现在了互联网商业价值的挖掘上。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土壤,并能保障企业的生存乃至可持续发展?

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崛起,并在美国互联网泡沫达到制高点时一起沉浮;2004.年起,网络游戏和无线领域又备受资本市场追捧,连经营保健品的史玉柱都能跨界发展分到一杯羹;2011年,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视频等引导了“第三次互联网上市浪潮”,也有人质疑这是资本催生泡沫的重灾区。

但是,每一次爆发性增长的背后,不仅仅是资本的狂欢,还会有一些公司争得更多的生存筹码以及成为领袖企业的可能,也因此深刻影响了互联网的格局。

当然,这其中最诱人之处还在于个人的创富故事,丁磊、陈天桥、李彦宏因为网络股神话先后成为中国的首富。

相比“全中国最富的人中,接近一半在做房地产”,IT富豪的榜样价值更高:没有原罪攫取阳光财富,个人努力和产业方向决定成败,财富路径和时效不需要太长……

这个进程也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逐渐丰满的时期。在互联网行业,VC(风险投资)、期权激励、海外上市、现代管理机制等公司机制与世界更为“持平”。

然而,虽然网络蕴藏着理想与激情,但也充斥了急功近利和物欲横流——VC天使与野蛮的双面性,同样承载赚钱大计的网上病毒泛滥,网络安全的“以黑反黑”,无视知识产权的产品抄袭……

网络推动商业社会进步,也让人反思什么是互联网真正的价值。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不仅仅讲述了网络群雄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机会,也不仅仅讲述了互联网带来的商业转型。

就像技术和资本提升了产业,产业进步又改变了文化、生活和思想。在中国16年的网事变迁中,互联网创立了各种文化娱乐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正在方方面面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思维方式又影响到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广度和文化的深度。

张 健

中国经营报社副社长、中国经营网总编辑

书评(媒体评论)

武帅,山西人+知识分子,传媒新秀+创业天才,你没有理由拒绝他写的这本中国互联网商业史。

——赛迪顾问高级副总裁 王靖

中国互联网走过的这十六年,正值中国经济逐渐崛起之时;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最大的市场;明天,这个最大的市场也将变成最主要的市场。到那时,将会有更多的后来人为历史继续谱写更精彩的未来。

——中国经营报社副社长、中国经营网总编辑 张健

感谢《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的出版,它向世人描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史和兴衰史,因而让我们更愿意期待未来的网络中国。

——和讯网总编辑 王炜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快速崛起自己的网络帝国,或创新或颠覆,或成功或吞噬。眼前这些富有IT里程碑意义的故事,也许会让你思考这个时代背后的更深层价值。

——阿邦网General Manager 王文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互联网风云16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56905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4.4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