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研究(2012卷)》编著者李建军。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独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明王朝“调北佂南”“调北平南”“调北填南”引发大量汉民族移居安顺,屯堡人将母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的多元文化生境中,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又不断地吸取周边族群的文化养分,建构成独具一格的屯堡文化,较系统和完整地保留至今,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
图书 | 屯堡文化研究(2012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屯堡文化研究(2012卷)》编著者李建军。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独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明王朝“调北佂南”“调北平南”“调北填南”引发大量汉民族移居安顺,屯堡人将母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的多元文化生境中,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既保持了自身的文化认同,又不断地吸取周边族群的文化养分,建构成独具一格的屯堡文化,较系统和完整地保留至今,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特征。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钩沉 追根溯源话屯堡——从安顺屯堡浅谈明初对贵州的经营开发 回到原点,从历史出发 屯堡服饰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 南京将军山——一个典型屯堡家族的最后家园 明清时期儒学在贵州多民族地区广泛传播的主要方式 明代安南卫初步研究 双堡市场碑刻考析 郭子章其人 第二部分 理论探究 以屯堡文化及地戏为例论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生养制度 屯堡家族的族群演变与文化认同 仪式社会:对屯堡族群的整体认识 根深蒂固习久远——屯堡文化的传播形式与价值 屯堡语言艺术中的传统哲学内涵 明代卫所武职犯堂研究刍议 第三部分 文化反思 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屯堡妇女服饰演变的社会透视 近三十年贵州地戏研究综述 屯堡地戏传承与发展的忧思——基于杨武村地戏《薛丁山征西》的田野调查 第四部分 民俗析释 屯堡方言的“言子话”及其文化内涵 平阳古里余川正月十八“抬汪公” 从“抬汪公”活动的演变探究屯堡人的“汪公”情结 简论黔中汉语方言的历史形成 屯堡人家的节气与会口 安顺地戏面具造型艺术概述 作为屯堡人精神家园的地戏——兼与布依戏比较 屯堡民俗“万民河会”探析 亦神亦俗:长脚寨跳地戏之文化实践与社会生活 第五部分 文化策略 关于屯堡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几点想法 关于屯堡风景区规划的思考 屯堡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以安顺鲍屯水利文化遗产为例 屯堡乡村旅游回波效应的社会学分析——以平坝县天龙村为例 文化变迁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贵州安顺地戏为例 黔中经济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以安顺市为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泛黔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安顺屯堡傩雕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安顺市西秀区周官村为个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屯堡文化研究(2012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560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6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2014012369 |
中图分类号 | K281.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