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海上谈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于魔术师的魔术表演。也相信他们的台上一分钟,需要他们台下花十年功的辛劳。下面,就让我们翻开由陆林森编著的这本《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看看我国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周良铁先生是怎样经历他的魔术生涯的。

内容推荐

周良铁,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上海杂技团副团长,上海杂协副主席,中国技术魔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魔术师俱乐部主任,美国国际魔术师协会311分会副秘书长。《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一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他的魔术人生。此外,本书还记录了一份周良铁访谈录,总结了他的从艺大事记。

《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由陆林森编著。

目录

艺术访谈

 周良铁访谈录

艺术传评

 楔子

 第一章 启蒙教育

 第二章 进馆学艺

 第三章 非常岁月

 第四章 师恩难忘

 第五章 心路历程

 第六章 人生转折

 第七章 魔术之手

 第八章 驯鸟日记

 第九章 薪火传承

附录

 从艺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谷成云有高血压,60岁那年小中风,半身不遂,三天两头跑医院针灸治疗。

吴兴路那里有一家胡武光针灸所。周良铁常常扶着奶奶去看门诊,打针灸、熏艾条。周秉直躺在床上,气喘病常发作。周良铁的弱小肩膀挑起了一部分家庭生活重担,他要陪奶奶去针灸,要照顾爷爷,要一星期一次去看望妈妈、爸爸,看望妹妹和弟弟。他们住在嘉善路,从武康路到嘉善路,得走好多路,坐车要花钱,他不合得坐车,宁愿两头来回跑。他的儿童时代,像一本大书,影响了他的一生。

周良铁早期的启蒙教育,沐浴着家庭教育的爱。那是一种无声的爱、浓于物质的爱。周秉直每次去城隍庙小市场批棉纱,总忘不了买一只酱麻雀回来。周良铁说:“爷爷买的酱麻雀,味道非常好,我特别喜欢吃。”只要听说爷爷要去城隍庙批棉纱了,他就特别高兴,盼爷爷早点儿回来。

可是有一次,周良铁失望了。

那天,周秉直未能去城隍庙。周志新自告奋勇,说是自己去走一趟。临走前,周秉直关照他,别忘带一只酱麻雀回来。

周志新记住了。天擦黑时,他回来了,带回了一只酱麻雀。掌灯时分,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了晚饭。周良铁吃了一口酱麻雀,咂了咂舌,感到奇怪,不对呀,今天的酱麻雀味道不对呀,肉粗粗的,一点不鲜。更让他奇怪的是,爸爸买回来的酱麻雀,个头比爷爷买的大了很多。他想不明白,有点儿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说。

周秉直奇怪了,往日孙子看见酱麻雀可高兴哩!可今天为什么一声不吭?他尝了尝桌上的酱麻雀,哦,明白啦,这哪是什么酱麻雀啊,明明是一只酱鹌鹑嘛!周志新将酱鹌鹑当成酱麻雀买回家了。

一只酱麻雀,原不过是周家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然而,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亲情,在周良铁幼小的心中萌芽。

周秉直读过许多中国名著,那些故事可说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里的人物,被他渲染得有声有色。《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武松、寻母救母的黑旋风李逵,特别是那个能一个跟头翻到九霄云外、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听得周良铁尤其着迷。爷爷告诉他,孙悟空原来是一只冥顽的猴子,后来被压在五指山下,不能动弹,幸亏有个老神仙路过,在他头上轻轻一敲,敲得他顿时开了窍!

在周良铁的潜意识中,传奇、曲折、神话般的境界,成了催化剂,唤醒了他沉睡中的魔术意识。

周家的单间屋翻建成“假二层”后,周秉直在楼上楼下的过道处做了个竹架子,用来放书。他们家以前摆过小书摊,收摊后剩下了好多“小人书” (即“连环画”)。竹架子上的“小人书”,成了周良铁的早期启蒙读物。他很早就迷上了书,这或许与周秉直对他讲的那些传奇故事有关。

没有上学,不识字,难不倒周良铁,这个有悟性的孩子,会蒙,会揣摩,只要一打开“小人书”,看到有星星,有月亮,他就知道,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晚上,“小人书”上的那些人呢,要是用布蒙了嘴、蒙了鼻子,只露出两个眼睛,他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飞檐走壁、扬善惩恶、扶助弱小的侠客!竹架子上的“小人书”,内容很杂,他像一块海绵,一点一滴地吮吸着大海的精华,时而迷茫,时而兴奋,他的脑海里装着太多的问号,总是想要从那些书中破解未知世界的奥秘。他想:“等我长大了,要像爷爷那样,知道很多很多的事,能讲很多很多的故事。”

“假二层”成了周良铁启蒙的地方。爷爷周秉直成了他早期的启蒙老师。周秉直对周家的几个孩子有爱,有要求,希望他们要有所作为,决不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决不能像清朝的八旗子弟,声色犬马,淫逸骄奢,前半个月吃啥有啥,后半个月有啥吃啥。周秉直说,斗蟋蟀、养鸟、遛鸟之类的玩意儿,玩物丧志啊,决不要去搞。

有一天,周秉直说了个故事:以前,有户贫困人家与一户富裕人家为邻。贫困人家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富裕人家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将吃剩的大米饭随手倒在下水道。贫困人家看见后,觉得可惜,悄悄收集,晒成米干藏了起来。后来,富裕人家破落了,穷得连饭也吃不上了。这时,贫困人家端出了一簸箕米干,说,这些米干,全是从你家下水道流出来的啊。一席话,说得那户富裕人家羞愧满面。

1956年,周秉直回了一次顺义老家,带回了几个糠菜团子。那是他在顺义老家特地做的。他要孙子和孙女们尝一尝:“我们以前吃的,就是这样的东西,你们也来尝尝味道啊。”爷爷的话,一字一句,刻在了周良铁的心上。

坐落在武康路小学里的周家,进出校园十分方便。有一天,周秉直问:“良铁,你看见教室墙上的字吗?上面写的是什么?”周良铁摇摇头。

周秉直告诉他:“那是‘向一切不良倾向作斗争呀’!”

周良铁不明白:“什么是不良倾向?”

周秉直说:“不良倾向,就是不正派,不学好呀!”

哦,周良铁明白了:做人,就是要做正派的人,不能有“不良倾向”!在他的心中,爷爷的形象是那么高大。虽然,爷爷的身体不好,卧病在床,但爷爷对错误不迁就,不姑息。即使对自己,他也容不得犯错误。

夜色降临的时候,兴国路、武康路一带的街灯亮了起来,那些带有灯罩的电灯,挂在高高的电线杆上,一动不动,好像在沉思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街头的灯光是朦胧的、昏黄的,然而却是沁人心脾的。读那昏黄的街头灯光,人们读出的是温暖的怀旧,读出的是对于未来生活的遐想。

路上的行人不多。四周,静悄悄的。夜色朦胧,灯光朦胧,整个世界悄悄地潜入了诗一般的意境。

周家老屋,也亮起了灯。老屋中的灯,也有一个小小的灯罩。晶亮晶亮的玻璃灯泡中,有一根弯曲成了几何形状的钨丝,细细的,通体发亮,似乎在燃烧着岁月。周秉直坐在灯下,给孙子和孙女们讲着故事……他讲得是那样的有滋有味,那样的入神。

朦胧的灯光,照在并不厚实的“五寸墙”上,倒映出了几个身影,一动不动,好像凝固了一样。

P41-43

后记

我不是画画的,在我看来,画画好像并不那么难,我只要铺开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胡乱涂上几笔,白纸上就可以立刻出现一片树叶,或者一朵小花。虽然,我叫不上这片树叶或这朵小花的名字,看我画画的人和我一样,也不可能说出它是哪一棵树上的叶子或者哪一块花圃中的小花,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的画画。我似乎对画画有点心存“偏见”,因为我想,我只要将想要画的东西,画得形似就可以了,不会有人说我画得不像。世界上有许多树叶,有许多小花,任何人,不可能认识所有的树叶,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小花。我这样说,并没有一点点贬低画家的意思。他们的创作,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我只是想借用这样一个蹩脚的比方,由此发端,说说我写的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不是“叶子”,也不是一朵“小花”,而是周良铁。我相信,人海茫茫,芸芸众生,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周良铁。唯其如此,我对我的写作是抱有敬畏之心的。我很担心,写周良铁,而且是写我身边的“这一个”周良铁,要是也像我对于画画的理解,胡乱地涂上几笔,只追求形似,那我所写的周良铁根本就不是“这一个”周良铁了。我这样说,并非是在说,我现在的这本书,已经将周良铁写得很神似了。这虽然是我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但我深知,于我的笔力,于我的识见,还远远不够。只不过,我已经用心了,我已经努力了。因此,我希望得到熟悉周良铁的朋友谅解。他们比我更了解、更熟悉周良铁。

周良铁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杂技艺术家。不仅是,这位杂技艺术家50年的舞台生涯,让我感受到了我国杂技艺术和海派魔术的神韵,更使我感受到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一颗艺术良心。有关他的从艺过程和50年的艺术道路,这本书已经有了一点记录。我想补充的是,人品决定艺品。反过来说,艺品也在无声地反映着演员的人品。我在采访周良铁的时候,他的淡然、他的直率、他的真诚和他对于杂技、魔术的真知灼见,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无须对德艺双馨再去费力地探求什么真实的含义了,他的为人和50年舞台生涯已经给这个崇高的荣誉称号作了诠释。

毫无疑问,周良铁是一本大书,要真正读懂这本大书,我觉得,需要时间,需要我对杂技、对魔术加深理解。  走近周良铁,我学到了很多;对人世间事和物的认识,提高了很多。

现在,我要说说写这本书的缘由了。2011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上海文学艺术院一位领导给我来了个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采写周良铁?为一位闻名海上的杂技、魔术艺术家写“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我立刻觉得这是一项艰巨的写作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周良铁是一位观众熟悉的杂技、魔术艺术家,我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经说了,是有个性、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气质和秉性的“这一个”,我深知要完成这项任务的不易。特别是,列入“海上谈艺录”丛书的文艺家们,都是一些在艺术舞台上有分量的人,要写好周良铁,我觉得这很艰巨,但又很光荣。我觉得,这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因此,我一口答应,并且表示,我将尽力将这本书写好。

岂料,接下任务后,我感到自己的肩上有点沉甸甸的。这些年,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多,时间便显得十分紧迫,我想尽早完成这本书显然有困难。但这并不主要。因为,我想起了一位文学大师的话,时间是挤出来的。主要的问题恰恰在于,周良铁的艺术人生太丰富,时间跨度太长,想要将他的50年艺术人生浓缩到一本书的有限空间,这似乎有点勉为其难。因此,我只有努力,不断地鞭策自己,为自己不断地呐喊、加油。

采访,是在断断续续的状态下完成的。其后,我开始整理材料,阅读大量有关周良铁的文字记录,从中理出头绪,化纷繁为简单。再后来,当我坐在电脑前,跳动着手指,敲打键盘,我的面前,始终活跃着一张已经被我熟悉了的脸庞,我好像仍然在与他对话,交流思想。这张脸庞,就是周良铁,就是我努力想要用文字反映的“这一个”。当我敲打完最后一个字,我仍然觉得我要写、要反映的东西太多、太多,突然生出了“挂一漏万”的感觉。对于我的不足和书中的错误,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批评和指正。

陆林森

2012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海上谈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林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1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8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