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妙的新世界(英汉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妙的新世界(英汉对照)》是A.L.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内容推荐

《美妙的新世界(英汉对照)》是A.L.赫胥黎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在那个世界里,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们都是被预先设定种姓,然后由试管和育婴瓶孵化出来。胚胎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种姓,接受不同的训练。低种姓者矮小丑陋,承担社会里最底层的工作;高种姓者高大漂亮,构成社会的上层。在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很快乐,所有人的快乐都是一模一样的。书中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使得《美妙的新世界(英汉对照)》成为了二十世纪“反乌托邦”文学里的一面旗帜。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试读章节

一幢只有三十四层的灰白色矮楼。入口处的一行大字十分醒目:中央伦敦培育所与条件设置中心。大字旁的盾牌图案上我们看见了世界国的格言:社会,和谐,稳定。

一楼大厅面朝北方。现在是夏天,户外的气温低得反常,可室内却热得像在赤道一样。一道纤细而又锐利的光线穿透了窗户,试图找寻某种被布盖上的苍白的人体模型或是长着鸡皮疙瘩的学者形象,但这种尝试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屋里只有实验室的玻璃、镍和黯淡的陶瓷。寒冷回应着寒冷。工人们穿着白色的大褂,手上戴着白色的橡胶手套,这种白通常只有在尸体上才能看到。光线在此刻冻结了,死亡了,如幽灵一般。只有在显微镜焦黄的镜头下,才能找到某种丰润的生命物质。它躺在一排排光亮的试管里,像黄油一样,往辽远处无限延伸。

“这,”主任开了门,“就是受精室。”

他是培育与条件设置中心的主任。此时,受精室里一片安静,三百个孕育员弯腰靠在仪器上,有的人全神贯注;有的人则心不在焉地自言自语,还吹着口哨。主任身后是一群新来的学生。他们年轻而稚嫩,粉红的脸蛋,紧张的神态,一看就知道涉世未深。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笔记本,疯狂地记下主任所说的每一个字。可以亲耳听到伟大人物的教诲是多么罕见的特权啊!中央伦敦培育与条件设置中心主任始终相信:必须亲自带领他的新学生们参观每一个部门。

“只是让你们对全局有大致的了解。”他向学生们解释道。因为如果想要出色地完成工作(即便这些工作有点儿微不足道),就必须了解些总体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中和谐、快乐的成员。众所周知,美德与幸福源自细节;而全局则是理智上的必要之恶。社会的脊梁永远是锯工和集邮者,而不会是哲学家。

“明天,”主任微笑地看着他们,可这种亲切里却混杂了一丝威胁。他继续说道:“你们马上就要投身于严肃的工作中,将不再有时间了解全局。与此同时……”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特权:话语从大人物的口中直接落到笔记本的扉页上。学生们疯狂地记着。

主任朝屋里走去。这个男人修长、瘦削,身姿挺拔,下巴很长,大门牙向外突出,不说话时勉强能被厚厚的嘴唇包住。他是年老?年轻?三十岁?五十岁?五十五岁?很难说。不过在弗德纪元632年这个安定的时代里,没有谁会去问_问。

“我将从头说起,”主任说道。更多积极的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位大人物的话:从头说起。“这些,”他挥了挥手,“是培育器。”打开绝缘门,主任开始向孩子们展示一架架已经编好号的试管。“这全都是本周供应的卵子,必须保持在——”他解释道,“血液温度;而男性精子的温度,”这时,他开了另一道门,“则必须保持在三十五度而不能是三十七度。血液温度对它们来说太高,会导致所配精子失去繁殖功能。”要知道,热度箱里的公羊是不可能配出崽的。

主任靠在培育器上,对现代的授精过程做着简述。学生们的铅笔在本子上匆匆划过,一页又一页。外科手术,当然是简述里的第一项——“手术不仅对社会有益,同时也可以为个人带来一笔价值其半年工资的高额报酬。”然后,主任谈到了保证剥离卵巢存活的技术;对于最佳温度、最佳盐度及最佳黏度的考量,还有存放剥离下来的成熟卵子之用的特殊液体。此时,他把那群年轻人领到了工作台前,向他们现场展示这种特殊液体从试管里抽取的过程;一滴滴注入经过特殊加温处理的显微镜玻片上;检视液体中卵子的异常性;卵子计数:如何将其移至一种指定的带孔容器内;把此容器浸入到有活跃精子的浓稠液体中(此时,在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项技术的操作过程)——他一再强调指定液体里的精子密度至少为十万/立方厘米。浸泡十分钟后,从液体里取出带孔容器,再次检验其中的培育状况。如果依然存在未受精卵,则需进行二次浸泡,如有必要,还可执行第三次浸泡操作。最后受精卵将回到培育器里。三十六个小时后,取出伽玛、德尔塔和伊普西龙的卵子执行“波卡程序”,而阿尔法类和贝塔类的卵子则将继续留在培育器里直到最终入瓶。

主任强调了一遍:“波卡程序。”受教的年轻人们纷纷在笔记本里对这个词划上了重点记号。

一个卵子——一个胚胎——一个成人,这是自然界的常规。但卵子经过波卡程序的处理后会产生出芽、增殖、分裂等变化,最终生成八至九十六个胚胎,每个胚胎最终都能发育成一个健全的成人。现在,九十六个人诞生于一个受精卵,而从前一个卵子只能孕育出一个人。多么伟大的进步啊!

“本质上来说,”主任总结道,“’波卡程序是对生物发育的抑制。对卵子进行波卡处理后,我们再来观察它的成长状态,令人惊讶的结果:出芽。”

出芽。铅笔又开始忙碌起来。

主任继续指点着。眼前,一条传送带把装满试管的货架缓缓地送入巨大的金属柜中,此时在传送带的另一端,出现了又一个满载试管的货架。轻微的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机器运行的声音。主任对这幅画面补充道:“试管通过金属柜需要八分钟。”八分钟的强力X光照射通常是卵子可以承受的最大照射量。照射过程中,一些卵子会死亡。在剩下的卵子里,最不敏感的卵子会一分为二,而其他大部分卵子会出芽产生四个胚胎,有些则是八个。然后,它们又会全部被送回培育器等待胚胎继续发育。两天之后,培育器里的卵子们将被突然冷冻、抑制生长。二——四——八,出芽后的胚胎再次出芽;随之用酒精使它们再次濒临死亡,结果是胚胎的第三次出芽——胚胎再次长出新胚胎,新胚胎又生长出新胚胎——此时,如果继续进行抑制程序,一般会造成胚胎的集体死亡。所以,余下的工作便是任其自由生长。到这个阶段,原始卵已经分裂成八至九十六个胚胎。这是自然界里巨大的飞跃,我想你们会同意这个观点。完全相同的多个胚胎,不同于母体分娩时代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它们只是产生于卵子的偶然分裂。现在,一个卵子最终会变成几十甚至上百个人。

“上百个!”主任伸展开双臂,犹如在抛洒金币一般,“上百个!”  有个孩子不识实务地问道:“那么,好处在哪儿呢?”

“我的好孩子!”主任猛地转过身,面对这个蠢蛋:“难道你看不出来?难道你连这也看不出来?!”他举起一只手,脸上带着庄严的表情:“波卡程序是稳定社会的主要工具!”

稳定社会的主要工具。

标准化的男性和女性,都是批量培育的产物。这样,一个“波卡”卵子就能满足一整个小工厂的工人需求。

“九十六个一模一样的多胞胎同时操控九十六部一模一样的机器!”由于内心里一股莫名的热忱,主任的声音几乎颤抖了起来。“你们真正明白了自己在社会里的位置,这是历史的新开端。”他引用了世界国格言:“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字眼多么有分量。“如果波卡程序能够被无穷尽的执行,我们的世界还会有任何问题吗?”

P1-4

序言

你期待新世界吗?

《美妙的新世界》是英国作家奥尔德斯·伦纳德·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把它归类为科幻小说,是因为本书描画的主题是未来世界。在那个世界,工业与科学的过度发达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畸变:看似和谐稳定,内在却充满了冷漠与阴暗,道德沦丧,人性消亡。

在作者描绘的世界里,孕育、母亲、父亲,这些维系人类社会的伟大词汇,变成了肮脏下流、腐败落后的渣滓。每一个人都是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配置的结果,你的身高、你的性别、你的生理缺陷、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你的命运,都在试管和烧瓶里已然被决定了。胚胎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种姓,接受不同的训练。低种姓者矮小丑陋,承担社会里最低层的工作;高种姓者高大漂亮,构成社会的上层。在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很快乐。但这种快乐不是自由意志选择下的结果,所有社会成员的快乐一模一样,没有选择,也没有空间包容别样的快乐。

书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有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刻,列宁娜半夜醒来,发现枕头下传来睡眠教育的录音,从而思考背后的意义;飞过焚化炉时,亨利·福斯特突然感叹每一道热风都代表一条生命永恒的消逝。但这些时刻转瞬即逝,他们终归又回到新世界里快乐而麻木的人群中去。而那些回不去的人,作者也没有安排他们成为颠覆社会秩序的英雄。野蛮人约翰自杀,贝尔纳和亥姆霍兹被送去了孤岛。

如果本书仅仅是一部纯科幻小说,那么它绝不会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百部英语小说之一”。在科幻小说的外壳下,作者探讨的是物质文明泛滥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书中刻画未来社会的笔触充满了讽刺与绝望。精神由物质主宰,人性自由被技术和秩序消解,反抗只是恢宏乐章下的片刻杂音,刹那间即被淹没。这种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使得本书成为二十世纪“反乌托邦”文学里的一面旗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头到尾充满了各种奇妙的隐喻:“Brave new world”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名作《暴风雨》;绝大部分角色的名字都实有其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Ford)取代了上帝God……

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加上翻译时间及译者水平的有限,本书可能并未能完全体现原文的所有精妙之处,在此,特向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原文主旨宏阔、寓意深远,但愿手中粗劣之笔不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本人便心满意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妙的新世界(英汉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A.L.赫胥黎
译者 李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3449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