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编著者李咏吟。
《创作解释学》是一部非常系统的,对文学创作活动与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解释学研究的文学理论专著。通过对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批评和鉴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创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其涵盖和涉及的领域全面而广泛,而且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提出了极有见地、价值和前瞻性的建议。
图书 | 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编著者李咏吟。 《创作解释学》是一部非常系统的,对文学创作活动与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行解释学研究的文学理论专著。通过对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批评和鉴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创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其涵盖和涉及的领域全面而广泛,而且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提出了极有见地、价值和前瞻性的建议。 内容推荐 《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编著者李咏吟。 《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内容提要:立足于创作实践本身,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创作活动进行了极富美学意味的学理创作心理的精微与奥妙;有关小说与散文文体的稀释,则尽力还原作家的创作智慧,正视了文学的民间接受方式的充分肯定,又显示了总体文学视野的现代意义;作者从创作自由入手,对文学功能与价值的理性解释,体现了现代学者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自由追求。《创作解释学》论述细腻,充满激情,极具思辨力量,有助于读者对创作本身的深入理解。 目录 第一章 文学创作与创作解释学重构 第一节 文学创作活动与创作解释学简史 第二节 直面创作与创作解释学的逻辑建构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创作解释的诸种可能性 第四节 形象学还原与诗性综合解释原则 第二章 体验与意志:创作心理解释 第一节 情深文明:原初经验与审美经验 第二节 为情造文:体验类型与创作选择 第三节 气盛化神:生命探究与深度创作 第四节 内极才情:创作取向与生命意志 第三章 想象与形象:创作本体解释 第一节 形象建构与文体意识及其想象定势 第二节 生命的自由想象与艺术形象的生成 第三节 艺术形象创造与形象学解释的意义 第四章 生命与心性:散文创作解释 第一节 潜人存在深处与散文的哲理意趣 第二节 散文、传记与历史学叙述之关系 第三节 述性灵:名士趣味与散文的神韵 第五章 故事与叙述:小说创作解释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叙事性及其思想容量 第二节 中篇小说的美学形式与抒情原则 第三节 重申先锋叙事的现代文化价值立场 第四节 现代叙事试验:故事颠覆与重建 第五节 生存体验与小说创作的体验意向 第六章 文学与民间:创作类型解释 第一节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内在契合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造与民间智慧的价值 第三节 文学的民间方式及其文化生命理想 第四节 城市文化与通俗文学创作的兴起 第七章 实践与自由:创作意义解释 第一节 文艺创作的审美自由与存在焦虑 第二节 确证自由:艺术实践与反艺术实践 第三节 心灵净化与文艺的生命价值理想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创作解释学(增订版解释学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咏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051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4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