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韩古典舞蹈比较
内容
编辑推荐

苏娅编著的《中日韩古典舞蹈比较》第一编首先分三章分别阐述中、日、韩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诸方面,紧密结合舞蹈加以阐述,不落窠臼,颇有新意。第二编中日韩古典舞蹈交互性的比较研究方面,从大量文献、形象资料中,总结出它们在题材方面的互相吸收和发展衍变,如中国戏曲的《白蛇传》和日本歌舞的《道成寺》;中国昆曲的《长生殿》和日本“能乐”的《杨贵妃》。民间舞方面,如中、日两国的“踏歌”和韩国的《羌羌水月来》,以及中国的“拓枝舞”和韩国的《莲花台》等,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运用自如,生动活泼,发人深省,更能品味中、日、韩东方色彩的魅力和互相吸收运用的脉络。第三编中日韩古典舞创新性的研究,对中、日、韩原始形态及现代文化形态的舞蹈功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特别提到参照性的功能,认为“三国古典舞之间始终存在着亟应进一步强化的参照性功能”,日、韩两国古典舞永远是中国古典舞的两面镜子。

目录

序 董锡玖

前言/1

导论 “互舞性”研究方法论/1

第一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资源性研究/1

第一章 中国古典舞蹈资源性研究/2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2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进程的影响/2

二、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5

三、自然环境对审美风格的影响/8

 第二节 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13

一、中国奴隶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13

二、中国封建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14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下的运作机制/16

一、“官办制”与单边性/16

二、“家伎制”与寄生性/17

三、“装旦制”与变态性/18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影响/20

一、中国宗教的几个特点/20

二、中国哲学的几个特点/23

三、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27

 第五节 伦理思想上的主要倾向/31

一、中国人的“面子”/32

二、中国人的“关系”/33

三、中国人的“情结”/34

 第六节 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旨归/35

一、现代化的开启者/36

二、个性化的代表者/36

三、学者化的先行者/37

第二章 日本古典舞蹈的资源性研究/39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39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进程的影响/39

二、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42

三、自然环境对审美风格的影响/44

 第二节 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46

一、日本奴隶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46

二、日本封建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51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下的运作机制/56

一、扶植性与发展性/57

二、高压性与斗争性/58

三、妥协性与防御性/60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影响/61

一、日本宗教的几个特点/61

二、日本哲学的几个特点/65

三、日本美学的几个特点/71

 第五节 伦理思想上的主要倾向/76

一、关于“忠”/77

二、关于“善”/78

三、关于“面子”/80

 第六节 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旨归/83

一、舞蹈表演的新鲜性/84

二、艺术境界的阶段性/85

三、舞蹈运作的规则性/86

第三章 韩国古典舞蹈的资源性研究/90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舞蹈生态/90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进程的影响/90

二、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93

三、自然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95

 第二节 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97

一、三国时期的舞蹈功能/97

二、后三国时期的舞蹈功能/99

 第三节 政治体制下的运作机制/101

一、钦定性/101

二、流动性/102

三、商业性/103

 第四节 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影响/104

一、韩国宗教的几个特点/104

二、韩国哲学的几个特点/107

三、韩国美学的几个特点/112

 第五节 伦理思想上的主要倾向/117

一、寿为先的人生观/117

二、孝为先的家庭观/118

三、悌为先的长幼观/120

 第六节 历史条件下的个人旨归/121

一、舞蹈观念的正确性/122

二、舞蹈思维的逻辑性/124

三、东亚舞蹈的集成者/125

第二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交互性研究/129

第一章 舞蹈题材上的互文性/130

 第一节 移花接木/130

一、中国的《白蛇传》/130

二、日本的《道成寺》/131

三、中、日两版的同异/132

 第二节 删繁就简/134

一、中国的《长生殿》/134

二、日本的《杨贵妃》/135

三、中、日两版的区别/135

 第三节 脱胎换骨/136

一、《春香传》的异地背景/137

二、《春香传》的本土气息/138

三、汉文化符码的命运/140

第二章 舞蹈剧目上的互舞性/142

 第一节 貌合神离/142

一、中国的“踏歌”/142

二、日本的“踏歌”/143

三、中、日“踏歌”的互舞性分析/144

 第二节 不绝如缕/147

一、韩国的国宝级乐舞/147

二、中国的国宝级乐舞/147

三、国宝级乐舞之间的连续性/148

 第三节 借题发挥/151

一、中国的“柘枝舞”/151

二、韩国的《莲花台》/153

三、“柘枝舞”与《莲花台》的互舞性关系/15s

第三章 舞蹈文化上的交互性/159

 第一节 东亚舞蹈的“原点”/159

 第二节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亲密接触/160

 第三节 中日韩对他国舞蹈的态度/162

一、中国对韩、日舞蹈的态度/163

二、日本对中、韩舞蹈的态度/163

三、韩国对中、日舞蹈的态度/164

第三编 中日韩古典舞蹈的创新性研究/167

第一章 创新的基点/168

 第一节 中日韩原始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170

一、观察阶段/170

二、互动阶段/170

三、学习阶段/171

 第二节 中日韩现代文化形态中的舞蹈功能/171

一、保有功能/173

二、鉴赏功能/174

三、参照功能/175

 第三节 中日韩古典舞蹈本体性研究/176

一、中国古典舞蹈研究/176

二、日本古典舞蹈研究/185

三、韩国古典舞蹈研究/190

第二章 创新的路向/197

 第一节 西学路上的宽与窄/197

 第二节 东亚舞蹈的源与流/200

 第三节 基本规律与本质属性/201

第三章 创新的步骤/203

 第一节 文化理念的依托/203

 第二节 东亚舞蹈观的建构/204

 第三节 东亚舞蹈发展战略/206

结论 对中日韩古典舞蹈的基本看法/207

参考文献/209

后记/2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韩古典舞蹈比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54283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722.4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