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颗种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柏洪老师退休前曾先后在泗门中学、慈溪县工农五七学校、精忠中学、慈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巷中学等多所学校执教,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第二批宁波市教坛中坚,市作协、书协会员,博学多才、爱好广泛。

  教育散文集《一颗种子》重点反映了他青少年时期学而不厌的求学生活,尤其回顾了他从初涉教坛到余热犹存的教学生涯,孜孜不倦,桃李满天下。作品文学性、历史性兼具、真挚感人,可读性强。是我市退离休教师笔耕不辍、老有所为的又一典型,老园丁为助推文化强市建设发挥余热的生动一例。

内容推荐

《一颗种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吴柏洪)对自己平凡的成长工作生活经历的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一颗种子》详细记述了自己的家世、成长和求学经历,踏入社会后品尝到的酸甜苦辣,教师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与教学心得。

目录

自序

沉重的引子

一 永远的亲情——父亲篇

二 永远的亲情——母亲篇

三 永远的亲情——姐姐篇

四 诗意的小学

五 混沌的初中

六 短命的卫校

七 职业农民

八 悲欣交集的大学

九 初涉教坛

十 师训——师训

十一 师范——高师函授

十二 亦教亦农,一身二任

十三 教坛中坚

十四 满目青山

十五 余热犹存

附录

船殇

梨花一枝春带雨

形之水——《咏水三章》之一

神之水——《咏水三章》之二

情之水——《咏水三章》之三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永远的亲情——父亲篇

父亲兄弟三个,他是老大。他生于戊申年(1908年),大半辈在旧社会度过。家里只有一点薄地,不够全家人吃的。租了人家的几亩地,全部的心血、汗水、气力,倾注在那上头。兄弟分家后,多年打拼,添置了一点土地,家里也有了一些长篮、箩、簟等用具。

父亲对土地的迷恋到了别人很难理解的程度。解放后,土地改革,我家人口少,人均土地面积超过了全村人均的土地,所以“改出”了近两亩。我当时已七八岁,有点懂事了。印象里,父亲对土地的“改出”很心疼。他几次对我母亲说,他情愿交出几十元钱,只要不“改出”土地。但这怎么可能呢!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父亲的恋土情结了解加深,才知道父亲心疼土地,是因为他对自己料理过的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种过的地,杂草少,肥力足,精耕细作的程度令他的同行叹服。这样的好地给别人家去种了,他舍不得。

土改以后,他竟然还要买地,而且是向邻村的一户富农买地!那块地,我去过,应当承认的确是块好地:平整、肥沃,四周有田塍,方方正正。地的北面临河,浇水方便。母亲却埋怨他,不该再花这冤枉钱。人家要卖掉,你却要买进。我父亲笑笑说,一个农民没有足够自己忙碌的土地,还怎么能算是个农民呢!我已记不起父亲买地花了多少钱,但我一直记着这句话,甚至到我参加教学工作,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经常购置一些与业务有关的书籍资料时,还时时想起,而且我内心把那句话窜改为“一个教师,没有足够的(或者说是起码的)工具书及资料,还怎么算是一个教师呢”。

然而那块地,他只种了一年多。合作化一来,那块地成了集体的了。

父亲壮年时,精力旺盛。种地之余,他还开过豆腐坊,喂养过猪,甚至还与人合作,搞“洋车”——用牛拉的简单机械加工籽棉为皮棉。“洋车”的轰鸣声吵得我难以入睡,他却乐此不疲。后来,工商部门找上门来,要他作出选择:如果还要开豆腐坊,就得登记注册,缴纳税收,户口转为居民;如果还要种地,就不能兼营豆腐坊。父亲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夜间靠在床头抽烟。有时我夜里醒来,发现他还在抽烟。结果呢,豆腐坊停业。他不能放弃土地。

父亲做过建房的梦。他经过努力,与一户人家调换土地,把村北的面积较大的一块地调给对方,而对方在村中心的靠近大路、河道的一块地调给我家。父亲平整了土地,甚至已划出并填高可以作屋基的部分,但买不到建房材料,或者说,父亲不愿因陋就简。用一些会被人瞧不起的低等材料建房。他与一名好友去宁波方向买旧屋料,据说已经相中一幢房子,但根据当时的政策,那边的房屋及材料即使买卖成交,也不能运出本地,只好作罢。回来以后,父亲的好友多次叹息,遗憾不已。房子还是没有造成。那块地上,父亲种过小麦、甘蔗。到了公社化,土地归公,但后来成了一个村干部的屋基地,他建起了三间平房。

其时我已在上初中,父亲没有与我谈论过这件事。牢骚,不平,全然没有。如同根本没发生过这件事。这到现在都是不解之谜。我觉得父亲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悲剧意味。也许,我的出生与成长,才给父亲的命运带来些许的喜剧色彩。

我是父母亲的最后一个孩子,又是比较健康(注意,只是“比较健康”!)的孩子,可以想见,父亲对我的爱有多深。

我脑海中最早的记忆是父亲背着我去赶庙会。别的孩子眼红玩具,父亲买给我的却是许多毛笔,像筷子那样一把。也许是那种毛笔价钱不贵,也许是父亲想到,儿子不久就要开学读书,笔总是要用的。父亲的这一举动,给我的影响是那么深,与我以后喜爱书法不无关系。  大概是1962年吧,我在家务农,父亲网到几十斤螺蛳(这儿的方言叫蛳螺),为了卖个好价钱,父亲与我挑着担,步行几十里去余姚城里。几分钱一斤的螺蛳,很快就卖完了。吃了早点以后,我们也逛街。在一家文具店,我看中了一锭墨,“修到人间第一福”,一句题词,一个寿星形象,一只蝙蝠,深深吸引了我。让营业员拿出来细看,墨的两端还有阳文字样:桐油烟墨;徽歙胡开文。价格三元多。而卖螺蛳的钱,总共也只有四元多点。父亲看出我喜欢,爽快地说,买吧。那锭墨,我用了许多年,后来舍不得用了,还剩三分之一吧。睹墨思父,感慨系之。

我考上大学,父亲送我到余姚火车站,而他回家时,舍不得再坐汽车,与同时考上大学的我同学的父亲一道穿上草鞋,步行回家。

农民都是很节俭的,而节俭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物资匮乏,经济收入低,必须节俭,这是外因;而即使有钱也决不乱花,耗用外物到了极经济、极合理的程度,这是内因.这已是精神的、道德层面的。举J兀.个例子吧。

“宁可买‘不值’,不可买吃食。”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不可买吃食”,并不是说不吃饭,不穿衣,而是说不买零食,不无谓消费。所谓“不值”,指那些易被人忽略的,但在紧要关头派得上用场的小东西,如小刀、錾子、铁丝之类。

“小洞不补,大洞叫苦。”这是父亲常说的另一句话。我家的家具、农具,如水桶、粪桶、畚箕之类,使用寿命总比一般人家长些。扫帚的篾丝松了,他马上把它扎紧,不致边扫地边掉竹丝。粪桶有点漏了,他去街上买一钵头臭柏油,用麻丝堵入漏洞,再涂上柏油,晾干,又如同新的一样。“物尽其用”,在我父亲身上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捆扎材料,有草绳、麻绳、线绳、棕榈绳、铁丝等等,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也有讲究。捆柴草,用草绳;扎篱笆,用麻绳;扎木头,用铁丝。后来我读到有关陶侃的史料,他平时珍惜竹头、木屑之类常被人丢弃的东西,我进而认识到,父亲虽然不是名人,但那种节俭的美德,却是与陶侃一脉相承的。

另一方面,父亲对待亲戚朋友、邻居,尤其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对待我的同事、学生,却是慷慨豪爽,罄其所有。有时,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事先没有准备,离街上又远,备办不及,因此招待不周,他就深感不安,甚至在客人走后,还要在我的面前多次表示过意不去。后来读杜诗《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更加深了我对父亲的理解。P3-5

序言

自序

我的生命,是父母所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生在旧时代的人,幸福者寡,不幸者众。父母生我养我,备遭艰辛。老师教育我,亲友帮助我。出于感恩之心,我尽自己所能,把平凡人的种种美德、种种遭遇记述下来。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还不到70年,我的生命活动的范围极其有限。是书,告诉我许多古今中外现实的和非现实的人和事,告诉我是非善恶美丑,告诉我许多宝贵的知识。我感谢难以数计的写书者,出于回报之心,我尽自己所能,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记下自己的思考感悟,让世人分享。

我能走上一条正常、正当、正确的路,靠的是国家的培养、人民的支持。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一点认识,我是深入心肺,深入骨髓。出于责任之心,我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成败得失记述下来,供世人参考。

人活在世上,就有七情六欲。丧亲之痛,失友之悲,历经磨难之苦,事业有成之喜,凡此种种,难以缕述。出于情爱之心,我尽自己所能,把难以忘怀的往事记下来,让世人褒贬。

述此数语,以为序。

后记

小书《一颗种子》有幸出版,我很激动。书的前半部分,酝酿几十年,在旧稿上补充修改;后半部分,据近年的日记等资料选择整理,于2012年9月成稿。长子孟溪于工作之余,打成电子稿,成为第一个读者。书稿交出版社后,编辑的辛劳,许多朋友、学生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如同阳光、空气和水分,使这本小书如同种子得以萌芽,具备了生命形态。在此,我要表达最诚挚的谢忱。

写作是艰辛的,但写作也是愉悦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颗种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柏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550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2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