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通往宇宙之路/高纬度科普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一进南极,九进北极,置身于尘世之外,搏击于冰雪之中,站在世界边缘,展望天地苍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宇宙的起源,到地球的生成;从大气层的重要,到南北两极的作用;从生命世界的演化,到人性真谛的反思;从自然规律的探索,到人类文明的追踪;上下求索,今古驰骋,在时空隧道里漫游,到科学王国中旅行。

作为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最早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位梦华在这本《通往宇宙之路》中以通俗的语言为你揭开宇宙与地球的奥秘。

内容推荐

《通往宇宙之路》为《高纬度科普》之一,由位梦华所著。

《通往宇宙之路》:在我们的语言里,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

也就是说,宇宙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两大因素。这无疑是对的,但却并不完全。因为,构成宇宙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物质。如果没有物质,即使有无限广大的时空,也只能是一个空空的壳子。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录

通往宇宙之路

 六元的宇宙

 眼睛、脑袋与宇宙

先人的思考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第一次飞跃:从猜想到理论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观测

爱因斯坦的失误

光谱与红移

引力与黑洞

大爆炸理论的证实

类星体:大爆炸理论的又一个证据

第三次飞跃:从地球到太空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诞生的过程

 宇宙的年龄与生死

 宇宙的生成:无中生有

 宇宙的维系:质量与引力

 宇宙的玄机:物质和反物质

 宇宙的奥秘:暗物质

 从“牛奶路”到银河系

 恒星的历程

 太阳家族

漫话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来自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

磁场

重力场

岩石天书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地球的运动和能源

神秘的大气层

 研究历史

 成分和结构

 大气环流

 能量交换和温室效应

 大气是从哪里来的

试读章节

眼睛、脑袋与宇宙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是,我们的眼睛却并非万能的,而是非常有限的,太小的东西看不见,太大的东西也看不见;太远的东西看不见,太近的东西也看不见。例如细菌,因为太小了,而眼睛的分辨率是有限的,所以即使是生活在我们眼皮底下,我们也无法看到它们。而地球呢?又太大了,因为视野所限,我们虽然生活在它身上,却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这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飞到天空,才能看到它的全貌,但却又看不清楚了,只能看到一个大体的轮廓。又如天体,虽然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星星,但那只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天体,因为距离太远,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的。而如果把一个东西,例如一本书,放到距离眼睛很近的地方,字迹便会变得模模糊糊,除非你是高度近视。实际上,只有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范围之内的东西,我们才能看得清楚,百米开外,只能看到一个影子,再远处,则连影子也看不到了。为了弥补这种局限性,人们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把人类的视野大大地扩大了。但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限广大的世界里,即使有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也只能看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眼睛的局限性。

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长度单位是米,而且也是国际通用的。米的百分之一是厘米,千分之一是毫米。毫米的千分之一是微米。微米的千分之一是纳米。米的一千倍是千米。我们在地球上衡量距离时,用千米就可以了,因为地球的平均半径也就是6 371.004千米。但是,如果要用千米来衡量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那就太小了,即使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也在363 300千米—405 500千米之间,所以只好用光年,即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如果写出来,变成了一长串,这就叫做天文数字。

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只能分辨出大约十分之一毫米或者再稍微小一点的东西,例如灰尘的微粒,再小的东西就无能为力了。利用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从几个毫米到十分之几微米,也就是细菌那样大小的东西。比细菌再小的东西,例如病毒,光学显微镜也无计可施了。为此,科学家们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从100多微米到十分之几纳米的东西,也就是可以看到从动植物的细胞到微小的物质分子。那么,比分子更小的原子呢?其大小只有0.1纳米左右,电子显微镜也分辨不出来了。而原子里还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电子、质子和中子里还有夸克,如此等等。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看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不仅如此,我们所能看到的距离,也是非常有限的。靠肉眼只能看到几百米,借助望远镜只能看到几千米。现在,人类已经把天文望远镜送上了太空,即使如此,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大极限,也就是200亿光年。当然,如果与地球或者太阳系的大小相比,200亿光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距离。但是,如果和整个宇宙相比呢?却仍然是极渺小的。这也就是说,起码到目前为止,人类虽然有了高科技,所能看到的东西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不清楚,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然而,人类的好奇心却是无穷无尽的,怎样来调解眼界有限而时空无穷这个尖锐的矛盾呢?“眼见为实”已经不行了,只有靠大脑去想象。于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小小的脑袋,怎么能装得下一个无限的宇宙呢?这首先得感谢上帝赋予我们以思维的能力。但是,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思维不仅仅属于人类,许多动物也皆有之。例如,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猴子不仅能记住0—10的数字,而且还能从小到大地把它们排列起来,没有思维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那么,若与动物相比,人类的思维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我认为,人类的思维,主要有三大特异功能,即在时空上是无限的,在速度上是无穷的,而且在序列上还是连续的。例如,我们可以想到地球,想到火星,想到宇宙,想到太空,或者想到远古,想到未来,想到过去,想到现在,一会儿南,一会儿北,一会儿西,一会儿东,任凭思绪在时空中漫游。

P5-7

序言

一个科学家的精神漫游与人性探索,能回到哪里呢?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年,从美国去了南极,成为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性研究,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与南极有关的科普文章。

20世纪90年代始,又将目光转向北极。1991年至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广交爱斯基摩人朋友并关注其文化与生存状态的第一个中国人,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政府和阿拉斯加爱斯基摩捕鲸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授予其杰出贡献奖。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在北极工作了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为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科学文学的语言创作了大量综合介绍南极和北极的“科学散文”,并结集为《北极的呼唤》、《两极探险史话》、《最伟大的猎手》等20余种出版,在读者中,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1年5月,作者的科学家探险传奇——《巨怪追踪》之《北极天书》问世。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世界是恐怖的,不仅现在,过去和将来亦如此,恐怖不仅来自人类,同样也来自自然界和宇宙空间。那么,人类将往何处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通往宇宙之路/高纬度科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位梦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6765
开本 16开
页数 1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59-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