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长会

林丹菲:女儿成绩总是居中怎么办?

江珍玉:儿子成为差生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学习退步怎么办?

傍晚,上海外滩中学喧闹起来:家长们有的开着私家车过来,有的搭乘出租车赶到,更多的家长则是步行而至。他们进了校门,汇成滚滚人流,朝着灯火灿烂的礼堂拥了过去。

礼堂里梯形座位上满满登登地坐满了家长,人们默默地等待着会议开始,有的家长则在接听手机,或者互相说着话,迟到的家长朝着零零落落的空座位冲了过去……

正前上方,悬挂着“创造高考好成绩向祖国汇报”的大幅会标,两旁悬挂着红色灯笼,平添了一派喜庆气氛。主席台后面背景板上写着醒目大字:迎接高考,外滩中学2006届家长会。主席台很简陋,由2张长桌、3把椅子和2个话筒组成,严校长、林副校长和高三年级组长杨老师并排坐着,杨老师胸前的红色丝巾像一团火一样耀眼,一对时尚的银色耳钉放射着光彩,她一边向严校长汇报着什么,一边不时眼光灵活地四处环视观察着。

传来“当、当、当”的报时钟声。

“各位家长,晚上好!”杨老师看了看腕上手表,把话筒拉到面前,热情洋溢地说道,“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严校长、林副校长和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向放弃休假,冒着严寒赶来开会的高三年级家长表示衷心感谢!今天议程这样安排:请分管高三教学的林副校长介绍高考情况;请严校长为我们作重要讲话;最后请各位家长到教室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现在请林副校长讲话,大家欢迎!”杨老师微笑着把话筒移到林副校长面前,带头拍手,全场响起掌声。

林副校长身穿中山装,满头白发,脸色蜡黄,眼镜上满是圆圈。他伸手把眼镜架朝上推了推,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发言稿,声调呆板地念了起来:“我今天讲四个部分。第一,高三年级工作;第二,高三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关于06届高考的重要消息:第四,寒假安排和要求。嗯,我现在讲第一个部分……”

林副校长嘴巴离话筒较远,坐在后面的家长听不太清楚,于是一片嗡嗡嗡的声音响了起来;他抬头朝台下疑惑地望了望,皱了皱眉头,低头继续念稿子。杨老师敏捷地伸手把话筒移近林副校长的嘴巴,他的声音顿时在全场清晰起来,台下嗡嗡嗡的声音立即消失了;他感谢地瞥了她一眼,转过脸去继续念稿子。他介绍了高三年级工作,谈到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60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谈到了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谈到了9月、10月、11月经历的零次考、期中考和9校联考……尽管他声调呆板,但全场寂静,家长们都聚精会神地记录着;杨老师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严校长认真地听着。林副校长足足讲了40分钟,他话音刚落,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谢谢林副校长为我们送上一道信息大餐。现在,有请严校长为我们作重要讲话!”杨老师带着敬仰的神情瞅了瞅严校长,尔后向台下笑了笑,“透露一个秘密,严校长出访法国巴黎,参加国际论坛,会议后直飞北京参加会议,又马不停蹄飞回上海,从机场直接赶过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让我们热烈地表示由衷感谢!”

杨老师举手大声鼓掌,家长们跟着热烈鼓掌。

严校长50出头年纪,西装笔挺,领带鲜明,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上去洋派潇洒而有书卷气。他微笑着把话筒拖到面前,老练地把它朝下按了按,环视会场,等到全场静寂这才幽默地笑道:“高三年级家长会,我平时参加得不多,不是会议不重要,有分管校长、年级组长还有班主任站岗放哨,我没有必要轧一脚嘛。”

 会场里响起一阵笑声。“因为我的关系,家长会拖到今天,我对大家表示抱歉。我之所以非要参加家长会不可,主要想和大家交交心,鼓鼓气。”严校长神情严肃起来,比画着手势,抑扬顿挫地说道,“今年升学压力非常大,兄弟学校的成绩直往上蹿,我们学校9校联考,历年在区里名列第一,今年却退居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还有最后一个学期,非常特殊的一个学期,决定高考成绩最关键的一个学期!为了确保高考质量,学校40多位老师全力以赴投入高考战役,不少老师都有30多年的教龄,教学经验丰富。有的老师生病,在医院里吊完盐水就赶回学校为学生辅导答疑;今天有一位老师摔了一跤,骨折,坐着轮椅从医院赶回学校。这学期,我们召开了3次学习质量分析会议,明天是元旦,我们加班召开第4次会议。尽管如此,学生成绩能不能再上一层楼,学生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决定的因素是他们的努力,但是,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家长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各位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找班主任、年级组长和任课老师,也欢迎到校长室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老师在拼搏,学生在努力,家长应该做什么呢?我提几点要求。”

家长们纷纷拿出纸和笔准备记录,有的拿出录音笔和手机,杨老师拿起笔来,林副校长定定地望着前方。

严校长拿起一瓶矿泉水呷了一口,瞄了一眼摊在面前的工作手册,抬起头微笑着:“首先,高考,考学生毅力、意志、智商和体力,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激励和帮助孩子树立雄心和决心,勇敢地打好高考这一仗——人生的第一战役!孩子们备考期间会感到疲劳,会感到焦虑,特别是进入4月以后,各位家长从现在起要腾出相当精力,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做好孩子们思想和心理上的疏导工作,关注每门课复习,及时和老师沟通。其次,每天要有一位家长站岗放哨,督促孩子复习。孩子是首长,一定要照顾好首长。别笑,这是大实话。

P1-2

后记

原来计划12月初完成小说创作的,没有想到,早赶晚赶,还是到今年最后一天才脱稿。许多事情要做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真的急不了。

阳光灿烂,天蓝云白。俯瞰窗外,多层公房的屋顶和树木上,白雪皑皑。这是上海难得的好天气。

电视、广播里传出各国迎接新年活动的新闻,远处响起一阵阵鞭炮声,节日来临的喜庆气氛四处弥漫,飞飞扬扬。

12月31日,是一年结束的终点,又是新年即将开始的起点:这个日子会让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地回顾和怀念过去,也容易让人憧憬未来。

和教育类的题材最早接触是11年前,当时策划图书《高考“状元”谈成功秘诀》,和来自全国各地一些高考状元亲密接触,并前往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邀请两大名校校长作序。

深入教育类题材是写作《赢在起跑线上》3种丛书。当时,我奔走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到过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延安中学和向明中学等,也到过好多学生家庭采访。

当时,《赢在起跑上》丛书获得了一些赞誉,《新民晚报》、《新闻晚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均作过报道,中央电视台七套《东方书城》栏目2003年7月11日20:10首播,向全国推荐丛书第1种《赢在起跑线上:学生成才的42条建议》;上海教育电视台也连续几天在黄金时间内予以推荐。责任编辑告诉我,第1种图书出版一个月,书店来的电话不断,出版社连续几个月加印此书。

但是,也带来了两个意外。

第一,类似的图书都冒了出来。

《教子读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赢在青春起跑线上》丛书、《赢在就业起跑线上》等,类似的文章更多了:《站在起跑线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和《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等等。原本是一个独生子,“呼啦”一下,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并且是近亲结婚的大家庭,那么多的面孔,何其相似呀!

第二个意外,招致了一些人的激烈批评。

近年来,每每谈到学生负担过重,总有人指责“赢在起跑线上”的提法是罪魁祸首,仿佛原来学校实施的都是素质教育,都是轻松教育,都是快乐教育,因为我的书出版,误导了、灌倒了广大家长和老师,导致了应试教育的泛滥。试问,“英雄出少年”流传千年,是不是也要加以批判呢?我相信,批评“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应该是没有读过《赢在起跑线上》丛书的。有意思的是,没有看过书的人,却理直气壮地大加挞伐。回头看《赢在起跑线上》丛书,不过是一套普普通通的小丛书而己,尽管其内容并没有过时。

因为我写过《赢在起跑线上》的关系,也是因为我一对双胞胎儿子比较有出息的缘故——他们大学本科毕业即去美国攻读硕士,毕业后又被录取为博士,一个念金融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并且全都是全额奖学金——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我常常语不及义,或语焉不详,或答非所问,因为本人实在不是教育专家。

坦率地说,我儿子取得一些成绩,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的关照,并不是我们父母全力打造的结果。如何培养孩子,作为一个家长,我倒有些感想,借此机会,简要谈几句。

第一,父母亲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当家长成天沉醉于麻将的时候,你要想让孩子不感兴趣很难:当家长成天看电视消磨时光,要孩子不沉醉电视很难。我们很少看电视,几乎和电视剧绝缘,最多看看新闻,所以,孩子几乎没有看电视消磨时间的习惯,除了偶尔看看球赛。孩子小学到大学,我们在家有空就看书,孩子在家有了闲暇,就会拿一本书随便翻翻。

第二,孩子从幼儿到小学阶段,培养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

我和妻子都是念文科出身,理工科知识几乎是“文盲”。我们怕孩子将来步后尘,孩子四五岁就送他们学围棋,风雨寒暑从不间断,因为学过围棋的人数学成绩不会差。高考的时候,他们报考的都是理科专业,并且进入心仪的大学。为了让孩子英语好,他们幼儿园回家,我们就让他们看电视英语故事教学节目,他们能够把故事里的人物对话甚至旁白全部背出来;初中,我们送他们进某外国语学院,三年初中,给他们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

第三,不要对孩子管得太紧,为他们划定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小学没少踢足球,中学没少打篮球,和同学唱卡拉OK、打保龄球,也是经常的节目。孩子即使在浪费时间,就让他们浪费时间吧;即使在做傻事,就让他们做傻事吧。当然,不许他们触碰底线,比如我儿子有一阵子喜欢到网吧玩游戏,我们就毫不客气地进行坚决拦截。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妻子吃了不少苦,花了更多的力气,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此,我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年5月4日,我飞赴美国参加儿子的硕士毕业典礼,和儿子待了整整3个星期。回到上海,获知他们双双被美国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念5年,全额奖学金。我兴奋之余,给孩子写了一封邮件,现将该邮件全文抄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美国之行,坐飞机坐火车坐长途汽车,从纽约到芝加哥到华盛顿再到密西根,这是我们父子间多年没有过的朝夕相处,它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回忆之中。

美国归来,我有两个感受。第一,你们长大成人了,第二,你们真正自立了。你们已经长大,已经能够在人生的天空里任意飞翔。

在你们结束硕士即将升博的人生拐弯时刻,作为父亲,我有话要对你们说:

1.做人方面

(1)真诚、善良、乐于助人,关爱长辈,孝顺母亲。彼此亦要互相关心。

(2)培养优良素质:勇敢、想象力、创造力、毅力、持恒、认真、踏实和仔细等。

(3)与人为善,建立一个专业和社会方面的人际系统。

和导师、同学、朋友和亲戚等要保持密切联系。人总需要别人的帮助,亦需要别人的相伴。

2.健康方面

(1)每天锻炼身体;尤其要注意保护视力。

不要以为锻炼身体是老人的事,不要以为锻炼身体是浪费时间,锻炼身体可以精身健体,学习效率更高。

(2)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要有固定的习惯。

(3)锤炼一个好心态。

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无论平凡还是荣耀,始终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

3.学问方面

(1)专业要精通。

补充一句,要有爱好,钢琴、围棋和打篮球等皆可,要有一个强烈的爱好,爱好发展成为特长是意外之意,仅仅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幸福。

(2)英语要擅长。  既然留学美国,英语当然要擅长,英语好,就拥有了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的钥匙。

(3)阅读中外社会科学经典名著。

文学类、政治类、历史等甚至哲学类的名著要一一阅读,可拓展视野,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你们认为以上建议可以采纳,应设计一个实施的作息表,把想法变成行动很重要,把行动变成成果最重要。

纸短情长,余言不赘。

衷心祝愿

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在写作《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过程中,我常常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

我高中毕业分配到铁路局杨浦车站当装卸工,每逢日班回家,母亲总是将烧好的热菜端给我吃,看着我吃完,就催我去看书。母亲最唠叨的话,就是要我们兄弟读书。她常常说:“我不读书,睁眼瞎苦啊,你们要好好读书,读书才有前途!”有一次小学开学,交不出6元钱学费,我不肯去上学。母亲素来脾气倔犟,要面子,不喜欢求人,但听到我不肯上学,急了,搀起我的手直奔学校。找到班主任高老师,母亲诉说了家里种种贫穷,说着说着忍不住哭泣起来,高老师也陪着哭了;结果,学费免了。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说:“读书最重要了!你要好好读书!”

母亲病重住院,我告诉她要写一本关于高考的书,她连声说:“好!好!”我的书写好了,可母亲的笑容已经永远凝固在黑色的墓碑上了……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我初中第一篇作文,是模仿一篇文章的结构写的,没想到语文老师裘雅言大为欣赏,把它作为范文朗读,还说了一大段话表扬了我,以后让我批改全班同学的作文。裘老师点燃了我的积极性,我买杂志看,拼命地念书,抄写成语,甚至背字典。于是,我有了文学爱好,有了写作爱好,有了读书爱好……假如没有裘老师的激励,我这一生也许不会有什么特别爱好,更不要说学有专长了。在此,深深地道一声:谢谢裘老师!

也是我在念中学时,政治课老师因故不能来上课,颇有文名的俞天白老师被派来代课。当时林彪事件发生不久,上课内容是讲党的路线斗争。俞老师聪明绝顶,简要地提了提所谓的路线斗争,详细地解释了有关党的文件涉及的历史名词和典故,全班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最后下课都依依不舍。多年后,我把小说习作寄给俞老师,他亲笔回信,提出了具体修改要求。终于,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在他主编的文学杂志《萌芽》上发表了。假如没有俞老师的提携和指点,我在文学的路上也许不会走到现在。在此,我由衷地祝愿俞老师健康长寿,多出佳作!

提到中学老师,我还要感谢教数学的徐方瞿老师、周金英老师,他们也给我许多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读书生涯,感谢我的记者职业生涯。

多年来,读书一直没有间断,政治和历史,文学和哲学,特别是中国唐诗宋词和古文,都让我沉醉其中,时有所悟,时有所得。20年来我采访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工商界精英,导演和影视明星,官员和学者教授等。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对话,都是一次学习……

把人生比喻为在黑暗中行走,那么读书和采访,就是指引我前进的灯光。确实,读书和采访,让我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见解深刻了,感觉敏锐了。

说说和创作有关的话题。

2005年12月,我参加家长会,就萌生了想法:写一部以“高考中的家长”为主题的作品。我当时就作了记录,现在第一章节的家长会的描写,就是当时现场记录的重现。

《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的故事情节,几乎都来自于生活,有我孩子参加高考的经历,有我孩子同学的故事,有朋友子女的故事,有我写作《赢在起跑线上》时采访学生时获得的素材,等等。当然,一些情节是虚构想象出来的。没有想象创造,不会有这部作品;没有来自于生活的大量真实记录,更不会有这部作品。

写作过程是漫长的,2007年年初到今天,整整6年。写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7年年初到2010年11月,因为工作的巨变,因为父母亲的患病以及逝世,写作进展不快,最后成果只是一个“毛坯房”。上海世博会结束后的12月1日,我确定了两年内完成的写作目标。于是,我每天坚持写作,有事不能写事后必须补上,双休日加倍时间写作。春风秋月,星移斗转,今天终于脱稿了。

本书写作,让我对做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做事心态要从容平静,闲情逸致的,休假式的,娱乐式的。以这心态做事,不会觉得劳累,不会觉得急躁,不会觉得烦恼,整个过程比较愉悦。

做事不要赶速度,不要求快,要求慢。每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每周一大步,每月跨大步。走路不怕慢,就怕停呵。

做事贵在坚持,不要轻易地停止,不要轻易地结束,要坚持到最后,要坚持做得最好。

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相伴了6年,如今就要说再见了。有些不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祝愿他们在未来日子里,一切顺利。我得继续朝前赶路,新的目标在吸引着我。

12月31日,辞旧迎新的日子,容易让人畅想美好的未来。

我将写作老上海题材作品。上海是一个海,随便舀一碗水,就是一片美丽的水景。我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够精彩。

我将阅读一些世界名著;还将温习念过背过看过的古典文学作品,诗词和古文。我认为这是中文写作的基本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还有其他一些计划,和读书写作无关,在此免提。

明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气象预报明天天晴,呵,明天应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今天,令人依依不舍;明天——新的一年,更让人期待!

2012年12月31日

目录

第一章 家长会 001

 林丹菲:女儿成绩中游怎么办

 江珍玉:儿子成为差生怎么办

 黄清波:老人宠爱儿子怎么办

第二章 连锁反应011

 林丹菲:女儿拒绝家教老师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不听话怎么办

 钱宝康:儿子成绩差还撒谎怎么办

第三章 逃学 027

 黄清波:儿子逃课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江珍玉:儿子贪玩怎么办

第四章 考老师 044

 黄清波:儿子分心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早恋怎么办

 钱宝康:家教老师出怪招怎么办

第五章 早恋结苦果 061

 黄清波:儿子作弊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怀孕怎么办

 钱宝康:妈妈要天天住过去怎么办

第六章 学生请愿 076

 黄清波:儿子闯祸怎么办

 钱宝康:天天闹事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签名怎么办

第七章 家家不太平091

 林丹菲:杨老师求助怎么办

 江珍玉:老公暴怒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不肯认错怎么办

第八章 难忘的班会 105

 林丹菲:班会上女儿会怎么办

 黄清波:多数人挽留周老师怎么办

 钱宝康:黄清波耍流氓怎么办

第九章 蹊跷的匿名信 115

 黄清波:儿子不诚实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怀孕了怎么办

 钱宝康:天天被怀疑写匿名信怎么办

第十章 意外事件 131

 林丹菲:女儿轻生怎么办

 黄清波:观潮拒绝家教怎么办

 江珍玉:天天失恋怎么办

第十一章 离家出走 144

 林丹菲:女儿情绪低沉怎么办

 江珍玉:儿子又泡网吧怎么办

 黄清波:来者不善怎么办

第十二章 被迫休学 163

 江珍玉:天天失踪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心病难除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病退”怎么办

第十三章 伤心泪 177

 钱宝康:猛然撞见儿子怎么办

 黄清波:观潮感动得哭了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突然要出门怎么办

第十四章 真相暴露 191

 黄清波:体检再不及格怎么办

 江珍玉:丈夫有花心怎么办

 林丹菲:写匿名信的人来了怎么办

第十五章 装病请假 205

 江珍玉:天天还在暗恋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缺少控制力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装病逃课怎么办

第十六章 家长恳谈会 219

 林丹菲:前夫来了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模拟考不好怎么办

 江珍玉:老人纠缠天天怎么办

第十七章 填报志愿 232

 黄清波:儿子乱填志愿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拿不定主意怎么办

 钱宝康:儿子一意孤行怎么办

第十八章 拳打母亲 247

 江珍玉:逆子行凶施暴怎么办

 黄清波:观潮剃光头示威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复习受到干扰怎么办

第十九章 球场惊险 259

 何春燕:儿子昏迷不醒怎么办

 钱宝康:天天要“领罪”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用情太专怎么办

第二十章 非分要求 274

 林丹菲:女儿面对恶父怎么办

 黄清波:观潮不能用眼睛怎么办

 江珍玉:儿子没人管高考怎么办

第二十一章 陌生人敲门289

 何春燕:丈夫突然被抓走怎么办

 林丹菲:模拟卷成绩下降怎么办

 江珍玉:病情瞒不住儿子怎么办

第二十二章 高考来临 304

 林丹菲:高考前女儿睡不好怎么办

 黄清波:儿子眼睛再出问题怎么办

 江珍玉:天天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第二十三章 卖房上学 318

 黄清波:高考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钱宝康:儿子考上大学白梅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独立生活怎么办

第二十四章 谢恩宴 331

 何春燕:儿子不肯留学怎么办

 林丹菲:女儿还在恋爱怎么办

 钱宝康:天天老毛病犯了怎么办

作者后记 345

内容推荐

《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是张兆银的长篇纪实小说。

孩子是家庭的幸福指数,《高考的故事——如何当个好家长》叙述了面临高考的三个家庭发生的故事。故事一环扣一环,三个家庭的孩子迎考期间都出了一些问题:有的早恋,导致成绩直线下降;有的迷恋电脑游戏,对学习没有兴趣,离家出走;有的学习还算努力,可是事倍功半。家长们全力以赴,纷纷为自己孩子的高考成功使出浑身解数。

小说中的故事,许多都是现实的反映。比如说主人公黄观潮因为高考体检中被怀疑患肝炎而休学,同学们纷纷写条子给他安慰。柯兆银说,那些文字是真实的,他儿子当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些温暖的纸条还珍藏着。

编辑推荐

《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是著名作家柯兆银历时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

本书是一部以“高考中的家长”为主题的作品,全书共45万字,重点围绕在迎接中国考生一年一度的高考过程中,发生在家长、考生、老师之间的种种耐人寻味的故事,从中也折射出不少社会问题,可视作“家长培养孩子的形象教材,父母教育儿女的参考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考的故事--如何做个好家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柯兆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61646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02
CIP核字 2013103776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