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作者胡适)是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方法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是一本学术经典,值得一读。
图书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史大纲》(作者胡适)是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方法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是一本学术经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论述了《周易》、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的天人关系、人性论、人生问题、知识论等问题。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及开山著作。写定于1918年7月,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甫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作者是胡适。 目录 序蔡元培 再版自序胡适 第一篇 导言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传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丰义 第五章 一以贯之 第五篇 孔门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传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杨朱 第八篇 别墨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 论辩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 墨学结论 第九篇 庄子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苟子 第一章 苟子 第二章 天与性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 所谓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027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2013023410 |
中图分类号 | B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