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村大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不朽的丰碑
内容
编辑推荐

不朽的丰碑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背景,主要讲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我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和党的光辉历史,《小村大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作者:陈宗良)主要讲述不朽的丰碑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内容推荐

“不朽的丰碑”可谓是了解中华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的一部红色经典读物,同时也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让读者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红色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我们也深信它将带着读者走过一段美好的文化之旅。

本书为该系列之《小村大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内容包括革命圣地、陈情西柏坡、旧址传情、石刻历史等。

《小村大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由陈宗良等编著。

目录

革命圣地

陈情西柏坡

旧址传情

 毛泽东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旧居

 朱德同志旧居

 周恩来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旧居

 董必武同志旧居

 中央军委作战室

 九月会议会址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石刻历史

珍物遗存

试读章节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依山傍水,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千米。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它的名字,镶嵌在中国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今天,它已承载起中华民族的伟大魂魄,成为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西柏坡精神这支熊熊不熄的火炬,在13亿多的炎黄子孙中传承。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后,留守人员与建屏县(后改称平山县)政府对中央机关留下的东西进行了交接,并委托县政府看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革命纪念地遗址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50年,在中央老区访问团的指示下,当地党组织和建屏县政府对西柏坡革命文物进行了初步征集,并派专人妥善保管。1955年,中央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和河北省文化局文管会派专人到西柏坡,对遗址和文物进行维护和整理,并同当地政府联合建立了“西柏坡纪念馆筹备处”,开始筹备建立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1日,立文物保护区碑l座,划定文物保护区39.18万平方米,自然保护区133_32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建设,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革命传统教育体系。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展览馆、石刻园、影视厅、领袖风范雕塑园、五大书记铜铸像、西柏坡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工程已成为西柏坡纪念地亮丽的风景线。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占地面积1.644万平方米,被一道土灰白墙围定,院内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的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17处遗迹。简陋的小平房里陈列着当年领袖们的工作、生活用具。油漆斑驳的办公桌,老式的电话机、马灯,陈旧的椅子、沙发,还有那布满密密麻麻线条的军事地图……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艰苦岁月,讴歌了伟人们为新中国成立而建树的丰功伟绩。

西柏坡纪念馆于1976年lO月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西柏坡陈列展览馆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对外开放。2003年,在原建筑基础上扩建了第三层院,并对原建筑进行了整合改造,面积达6200平方米。展览馆的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厅(含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展现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重点介绍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陈展手段和现代陈展理念,生动鲜明地突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展览主题。

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内设展览“无名的丰碑”,介绍革命时期我党隐蔽战线的典型人物和突出贡献。同时,该馆集影视放映、演出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项目,进一步发挥了西柏坡的教育功能。电影资料片《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长达30分钟,全部采用战争年代新闻摄影工作者出生入死拍摄下来的珍贵历史电影资料编辑而成,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为新中国的成立创下的丰功伟绩。本片自播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西柏坡石刻园坐落在三面环水的柏坡岭上,里面碑廊迂回,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园里现存国家三代领导人的题词、1955年授衔的100位老将军的题词以及著名书法家和社会名人的题词等共300余幅。P2-5

序言

历史的长河不知湮没了多少的民族和邦国,然能一直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必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以优异的素质,坚毅、执著的品质,走过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繁衍生息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碰撞、交融使各族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中华民族儿女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一种不可割舍的特殊感情——爱国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从这朴素的感情开始的。这种感情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最终形成价值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道德力量,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具有社会导向作用,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4年,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系列具体措施。从1997年开始,中宣部陆续颁布了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以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党的光辉历史为内容,来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这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极为珍贵,极具宣传推广价值。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以这些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为基础,推出了这套《不朽的丰碑》。

《不朽的丰碑》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平台,在深入叙述基地所蕴涵的厚重历史、人物情怀的同时,又对基地的展陈情况加以详细描述、介绍,穿越历史,讲述遗存背后的故事。每个示范基地单独成册,配以数百张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图片,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了解人物、了解文化风情。

这套丛书可谓是了解中华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的一部红色经典读物,同时也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让读者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红色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我们也深信它将带着读者走过一段美好的文化之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村大情(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不朽的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宗良//康彦新//周艳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90451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8.2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6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