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理论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读本,犹如一张清晰的历史全景画卷,波澜壮阔,精彩不断。它告诉你,中国人要知道哪些中国事儿。

辛春编著的《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之理论卷》荟萃了历史上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廉政思想的精华。每个故事单独成篇,既有历史事件的精彩描述,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恰当表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版式活泼。书中对生僻字词做了注释,并在每篇文章后面增加了相关知识点介绍,并且有丰富的配图,是青少年了解华夏文化、增强人文素养的必读读物。

内容推荐

辛春编著的《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理论卷》荟萃了历史上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廉政思想的精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制度流变、思想贡献、宗教信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理论卷》以前瞻的历史视野对万千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给予了多层面、多侧面的总结,提供了治史、治政、治国以及修身齐家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启迪。

目录

争奇斗艳的百家争鸣

孔子的“仁”与“礼”

老子和《道德经》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

孟子光大儒学

惠施的“历物十事”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庄子的“无为”哲学

韩非之法、术、势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佛教的产生和传入

王充的唯物论

原始道教的形成

何晏与王弼开创玄学

魏晋的言意之辩

“小仙翁”葛洪和他的神仙理论

虎溪三笑

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范缜和《神灭论》

刘峻与《辨命论》

智者大师开创天台宗

胡灵太后崇佛误国

杨炫之与《洛阳伽蓝记》

北周武帝的灭佛行动

吉藏与三论宗

大才子吕才的“异端”思想

唐三藏西天取经

唐代的三教论衡

法藏光大华严宗

六祖慧能兴禅学

韩愈和《谏迎佛骨表》

李翱的复性学说

唐朝帝王的“本朝家教”

花间词派与南唐词派

契丹人的崇佛之路

王重阳和全真教

朱子理学

元世祖忽必烈以儒治国

八思巴和藏传佛教

明朝文坛复古风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

狂人李贽的反封建学说

黄宗羲和《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的明道救世思想

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诗坛盟主王士祯与“神韵说”

江南大儒陆世仪的实学思想

唐甄的惊世“怪论”

戴震弘扬新学说

桐城方苞倡“义法”

袁枚力倡“性灵说”

华人牧师梁发和他的《劝世良言》

近代诗界革命

王国维与《红楼梦评论》

鸳鸯蝴蝶派的兴衰

胡适倡导文学改良

试读章节

老子和《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位世界级文化名人是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前471年),又称老聃(dan),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市)人,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作品《道德经》充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是道教中一个很重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是一位无世不在的至高天神。到了商朝阳甲年,老子从太清境分神化气,变成一个李子,飘浮在楚国苦县的一条河里,被在河边洗衣的玄妙王女儿理氏吞吃了下去,从此理氏开始怀胎,一直怀了八十一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一个白眉白发白胡子的老孩子。因为是一个老孩子,所以理氏叫他“老子”,又因吞食李子而生,故姓“李”。

虽然这则传说明显是虚构的,但老子的与众不同却是从小就看得出来的。他自幼聪慧好学,对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很感兴趣。在他十岁时,他的母亲为他请了一位通晓天文地理、古今礼仪的资深学者做老师,结果老师只教授了老子三年就来向老子的母亲辞行,并说:“今天我来辞行,不是我不善始善终地教学,也不是因为老子不好好学习,而是因为我的学问有尽,而老子求之无穷,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了!”在这位老师的推荐下,十三岁的老子开始入周都求学深造。

在周都的太学里,老子开始博览群书,天文、地理、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学,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学业。之后,老子被推荐做了管理藏书室的官员。藏书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天下之文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身处其中,犹如鱼人大海,鹰飞长空。经过三年如饥似渴的学习,老子的学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其博学之名天下皆知,大思想家孔子就曾四次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问题。周朝灭亡后,老子离宫归隐,骑一头青牛,出函谷关而去,飘然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老子在出函谷关前所作的,关于它的问世,还有一个“紫气东来”的传说。相传,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有一天,他站在城墙上,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然有圣人到来,于是连忙赶到关外迎接,没多久就看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个老人就是老子。尹喜款待老子数日,对他十分尊敬,在老子离去前,一再请老子著述,老子推辞不过,就在函谷关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或《老子五千文》,《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八十一章,其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道经,后四十四篇为下篇德经。《道德经》全书虽只有短短的五千字左右,但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道德经》中,老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原和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即“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永恒的名。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他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而生,“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老子解释说,“道”。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就是说,“道”是不以人的命令而改变的自然存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自然规律。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道”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存在,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道”(即规律)。“道”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一个最高哲学概念,对之后的历代思想家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正是在“道”和“自然”的  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他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老子之所以提出“无为”的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当时正是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之时,统治者们侵公肥私、贪求无厌、强作妄为,肆意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老子对这种带来巨大破坏的“有为”提出了深刻批判,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在老子看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老子极力呼吁当时的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

《道德经》中还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老子认为,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他认为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例如有无、难易、上下、强弱、刚柔:祸福等,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所以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还认为,相互对立的两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即阴阳转化。因此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常和怪异可以相互转化,善良与邪恶也能彼此循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委屈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同时,老子还认为“反者道之动”,认为阴阳转化的方法来源于事物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道”。  因此,在老子看来,“无为”和“有为”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无为”也会转化为“有为”。所以,老子提倡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所以,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他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唐初和宋初的统治者们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和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很有成效。

老子的哲学是一种大智慧,他的著作和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六十多种《道德经》译文,二十世纪后半叶,全世界范围内形成“老子热”,《道德经》一书在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一版再版。国际知名汉学家、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老子的哲学和他所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伟大先哲老子和《道德经》这部不朽之作,始终闪耀着灿烂的光华。

P9-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理论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77741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3183249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