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开国元老、“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最新亲笔自传!
简体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
独家大量图片,完整呈现作者生平!
整本回忆录作者不自觉地透露出成功领导者迥异于失败领导者的特质:智慧、支配力、自信、知识及活动力。李光耀对新加坡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判断,他对变化着的世界的判断等等都充满了睿智。他的支配力可以从一些小事上就可窥出端倪。李先生的自信主要表现在,他推行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都是坚定不移的,不为众人左右。他的特质决定了他具有神召一样的影响力,有表现奇迹和预见未来的超凡能力。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充分展示了李光耀先生的治国理念;双语政策极大提升了新加坡的经济和国力。这不仅是教育兴国的成功范例,更是李光耀先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洞见了的凝聚社会人心的利器!
另外书中还用相当的篇幅显示了李光耀其他一些治国之道,例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维护种族和谐,对外开放,全民教育等等。
李光耀先生在书中自述五十年来如何.投注心力,把新加坡从一个语言复杂的前英国殖民地打造成一个多数人都通晓英文、同时懂得自己母语的团结国家。
这位新加坡的建国总理,面对巨大的政治挑战,始终坚持以英语作为各族通用语,但他也认定,如果独尊英语,必然导致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沦丧。双语政策是唯一出路,也是建国基石之一。
然而,这一过程险阻重重。要求把华文维持在第一语文水平的华人批评他;马来和淡米尔社群则担心华文受到过度重视导致自己被边缘化:忧虑华文课业太重的学生家长则不断向他施压,质疑的眼光甚至来自他的内阁同僚……
南洋大学关闭始末、华校为何没落、特选中学又如何应运而生等等有关母语教育的重大事件,《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都一一触及。李光耀细说从头,也让读者看到了许多政治博弈背后的细节。如今年正九旬的他仍自称是“华文学生”,面对“一生的挑战”没有退缩。中国的崛起不仅让他看到了文化传承的美好前景,更让他发现语言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契机。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还用一小部分篇幅汇集了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著名歌手孙燕姿、国际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等十八位人士的文章,多侧面印证了由李光耀先生开创的独特的新加坡双语之路。
来自讲英语和峇峇马来语的家庭
我的曾祖父李沐文是客家人,1846年生于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长大后,他乘船过番到南洋来。我的祖父李云龙1871年生于新加坡,父亲李进坤1903年生于中爪哇三宝垄。我是曾祖父南来的第四代,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
祖父当年在一艘轮船上当事务长,经常航海到爪哇与附近岛屿,因此邂逅并迎娶了住在爪哇三宝垄的祖母。祖父和他姐姐(也就是我姑婆)一样,会说客家话。在船上当事务长的日子,因为船长是英国人,祖父因此深信英语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他跟我用英语交谈。祖母主要说爪哇话和马来语,也能说几句蹩脚英语。
我的父亲李进坤和母亲蔡认娘,都出身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英校接受教育,这在当时是很少有的。他们彼此以英语交谈,而家里的几个用人来自印尼,说的是爪哇话。所以,我自小跟父母亲说英语,向帮佣学马来语和爪哇话,英语是我最先接触的语言。
六岁那年,我们全家住进了外祖父一栋住过了三代的大祖宅。外祖父是土生华人,只说英语和马来语,不会说华语。他拥有从前加东巴刹和菜市一带的橡胶园,以及现在乌节路泰国大使馆旁的一排店屋。外祖母来自婆罗洲,也是客家人,她说客家话和爪哇话、马来语。
童年时代深烙在我脑海中的语言,除了英语,就是马来语和爪哇话。
外祖母关心我的教育,因此,从小我就开始了跟双语困难纠缠搏斗的日子。1929年我还不满6岁,她坚持我跟其他渔民的孩子一样,到住家后面一所亚答屋私塾,跟一个独居在那里的华文老师学华文。这个老师也许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他说的福建话比华语多,并且只教我们死背不明白意思的词语,还要我们学写毛笔字,让我很苦恼。我向母亲诉苦,她却仍要我接受华文教育,把我转送去在如切一带的俊源学校。
俊源学校是华校,老9币全以华语教课,我是个来自全讲英语和峇峇马来语家庭的学生,对这样的华文教育很快就招架不住了。同学不会说英语,说的华语都带有浓浓的方言口音。几个星期后,我再恳求母亲替我转校。母亲违背了外祖母的意愿,把我转到德乐英校去。这所学校鼓励学生说英语,隔壁直落古楼马来学校很多马来学生也转到这里来。在那里,我学得如鱼得水,只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七年的小学教育,毕业考到全校第一名,中学进入当时只录取最优秀学生的莱佛士书院(Raffles Institution)。学好英文立志成为优秀律师
母亲是个有智慧而且个性坚强的女人。从小,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我别像父亲那样,出身富家子弟却无一技之长。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祖父的事业受到打击,家道中落后,只有中学学历的父亲因为没有专业资格,先在壳牌石油公司管理店面,后来负责管理新山、峇株巴辖、士都浪等地的仓库。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为免过朝不保夕的生活,最好去学一门专业。所谓专业,有三种选择:医学、法律、工程。新加坡有医学院,却没有法学院和工学院。我不喜欢学医,如果学工程,将来也必须为他人工作。法律却可以自立门户,是一种自由的行业。后来父亲对自己年轻时不努力也感到后悔,他极力劝我搞专业。所以在1936年,我13岁升上莱佛士书院那年,已经立志要当一名律师。
P4-5
李瑞环
作者为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政协前主席
李光耀先生的《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即将付梓,嘱我作序,我深感高兴。我和李光耀先生有过多次交往,2010年5月17日,我们还一起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球华语辞典》出版座谈会,李先生当时谈了新加坡华语规范等有关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通过《李光耀回忆录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这部著作,对李先生的语言经历、语言观念和他主导的新加坡语言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获取了不少教益。
李光耀先生具有超常的语言能力。他从小学习的是英语,英语一直是他最为常用、最为熟练的语言。他自幼也接触到马来语和爪哇语,青年时期学习过拉丁文和日文,40岁前后为了竞选认真学习过福建话和客家话。而华语(也就是汉语普通话),是他成年后寻找机会主动学习、坚持练习、流利使用的语言。
李先生的多语言能力,是生活环境造就的,更是在理性指导下主动追求的。青少年时期,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律师,于是努力学习英语。日本占领新加坡,为了谋生学习了日文。为了让只懂汉语方言的民众了解他的政治主张,从政之后又努力学习福建话和客家话。而坚持学习和使用华语,既是他要“重新找回华人的身份”,也是为了推进华语运动而给新加坡人民树立一个榜样。
李先生认为,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扇人生的窗子,对他人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容忍。李先生的语言经历和语言观念,对他的家庭语言规划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把自己的子女都送到华文学校,起码接受10年的华文教育。在家庭,李先生跟孩子们说华语,李夫人跟孩子们说英文,还请家教给孩子们补习马来文。多语教育,对子女的人生发展很有帮助。李光耀先生的长子李显龙先生,懂得华语、英语、马来语,也学习过俄语。这种多语能力对他的从政生涯很有帮助。
李光耀先生的语言经历和语言观念,也使他深知在新加坡语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这促使他分出很多精神来研究制定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新加坡定马来语为国语,这是由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历史联系和地理位置决定的。官方工作语言为英语,这不仅因为新加坡当年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也因为英语是全世界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定英语为官方工作语言,可以便利地同英联邦国家沟通,同世界上使用英语的国家沟通,同时也可以在国内起到族际平等的作用,利于拆除各种族间的藩篱,避免种族语言冲突。新加坡也重视各民族的母语,华人、马来人和淡米尔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母语,并在学校接受母语教育。在新加坡,国语是象征性的,只在国歌歌词和军队发号施令中使用;英语是工具语言,是获取英语世界知识的工具,“谋生的工具”;母语是文化语言,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新加坡的双语政策。
语言政策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新加坡实行“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在教育中实行双语政策,李光耀先生说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任务”。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甚至经过一波波的政治风浪,“调整又调整,改革又改革”,新加坡的双语教育逐渐过渡到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
推行华语运动是华人社会实施双语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李光耀先生三十多年来全力推进的。当年,占新加坡人口75%的华人,讲着十几种方言,这非常不利于华人社会的沟通与教育。1979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用华语取代方言的华语运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拼音都采用中国的语言文字标准。第一个10年的目标是取代方言,第二个10年的目标是认识华语的文化价值,第三个10年的目标是使讲华语成为跟进时尚的象征。李光耀先生认为,随着中国的强大,推行华语运动显然为新加坡注入了活力,增加了新加坡的经济竞争力。现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和淡米尔人也要求学习华语,政府也向他们提供华语作为第三语言的学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各民族也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英语是外语,并且它当前是中国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努力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成功。民族地区很早就开展了双语教育,并根据各地语言生活的状况发展出不同模式的双语教育。外语教育也一直受到家长的关注,得到政府的支持。一个人具有多语言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广普通话、双语教育和外语教育,也是在培养公民的双语能力和多语能力。
中国与新加坡的国情不同,语言政策也有差异,但是在语言规划、语言教育等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正因如此,我相信李光耀先生的这部《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一定会有很多中国读者。
是为序。
我观察这个人几十年,他的预言从来就没有错过。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李光耀领导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和缺乏资源的小岛取得独立。然后,凭着高瞻远瞩的眼光、智慧和毅力,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国家。他领导这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和平与繁荣。李光耀这个名字将世世代代受后人敬仰。
——美国前总统布什
新加坡具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系,在处理语言课题上也是佼佼者。新加坡成功地把焦点放在让每个人通晓至少两种语言,是它在过去四十五年来一直是全球最成功国家的一个原因。
——金融投资家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