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死亡谁做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也能看懂的书,或者说,其实这书就是写给大众的,而且书中探讨的是“死亡”。该书由中国首个倡导“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集体创作,站长罗点点曾经是一名医生,书里供稿的人也都是医生。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家家都有人经历的过程。

怎样告别美好人生?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不能安详离去,反而要忍受心脏按摩、气管插管、心脏电击等惊心动魄的抢救。即使挽回生命,也可能只是依赖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的毫无生存质量的植物人状态……

本书怀着对生命过程的敬畏、对生命尊严的维护,科学严谨又充满人文情怀的探讨了来自民间的“生前预嘱”,希望更多人了解在生命末期放弃抢救也是一种权利。

目录

序一 胡定旭/001

序二 罗爱伦/004

序三 生命的尊严凌锋/007

阅读篇

 一、让我们谈谈死/002

大秘密/002

人人都想知道关于死的事/003

来个小测验/005

我去哪儿了?/006

人有几种死法/008

最现代的死法/009

真相大白/010

活人很“势利”/011

那些过去的好时光/013

活着还是死了?/014

 二、看看别人,想想自己/016

怎么死,这也是一个问题/016

饿死特丽?!/018

事不过三!/019

法律决定了什么?/020

别怪街上那位先生/022

母亲失手/025

谁是杀人犯?/026

狠心的母亲/027

狠心的儿子/028

狠心的自己/028

人伦之难/029

 三、无痛苦的死亡,神话、理想还是现实?/032

斯巴达的孩子们/032

曾经臭名昭著/033

事情就是这么奇怪!/036

花多少钱都行?/039

医生的医生/041

大打折扣/043

两个“邪恶”/045

 四、生前预嘱——芝麻开门吧/050

我婆婆的故事/050

那张纸条!/052

普通人哪能这么幸运?/053

芝麻开门吧/054

为特雷莎修女工作/055

什么是“生前预嘱”?/056

说出你的故事/057

“生前预嘱”改变了什么?/059

“生前预嘱”还改变了什么?/060

“生前预嘱”不是法律文件/061

时光倒流/063

 五、“五个愿望”怎么变成“我的”?/065

美国办法/065

中国办法/066

重要事情是要说出口/068

万事开头难/069

是什么和不是什么/070

第几个吃螃蟹?/072

也许不是多余的话/074

指引篇

 一、生命尽头的决策/078

心肺复苏和放弃心肺复苏/078

喂食管和呼吸机/082

 二、不要疼痛/087

你的权利/087

疼的时候怎么办/090

 三、最漫长的告别——阿尔茨海默病/092

不要叫我老年痴呆/092

早期/093

中期/097

晚期/097

不困难的诊断/098

困难的治疗/098

更困难的家庭长期照顾/099

 四、纪小龙说癌症/103

癌来了!/103

没打开的“癌症之门”/104

先搞清楚良性还是恶性/105

人人都有癌细胞/105

一定要扼杀在摇篮!/107

1/3的癌症诊断有误/108

2/3的癌症治疗是无效的/109

3/3的中期癌症病人治疗需要个体化/111

别英年早逝/112

 五、亢祖说癌症/115

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115

一路煎熬渡难关/116

幸运啊/117

 六、家有病人/120

乖,现在轮到我照顾你了(照顾年迈的双亲)/120

说好不分手(照顾重病的配偶)/123

举世之悲(面对患绝症的儿童)/125

 七、我是家庭看护者/127

需要特别注意的潜在危险/128

紧急情况下找谁?/129

照顾好您自己/129

找帮手/130

计划未来/130

 八、去不去养老院?/132

养儿防老/132

以自理能力为准/133

三种居住方式/133

箭头代表什么?/134

 九、如何与医生沟通?/136

 找到沟通的“管道”/136

 送礼还是不送?/137

使用篇

 一、“我的五个愿望”,什么时候说和怎么说/142

亲身经历/142

可别太晚/143

“我的五个愿望”帮你说话/144

提起话题/145

说下去/146

如何跟进/147

怎样告诉别人自己的愿望/148

为什么要跟医生说/149

 二、如何填写“我的五个愿望”/151

我为什么要填写“我的五个愿望”?/151

什么时候是填写完成“我的五个愿望”的最好时机/152

到哪里去找“我的五个愿望”/152

“我的五个愿望”在什么情况下生效?/152

填写完成“我的五个愿望”之前我要知道什么?/153

为什么要在“我的五个愿望”中指定至少一个人帮助我/153

填写完成后做什么/154

不是法律文件有什么好处?/155

如果我经常出差或旅游怎么办?/156

我如果还有更多的问题怎么办?/156

 三、我愿意帮助你/157

 四、最后的时刻/159

会遇到什么问题/159

需要做什么/160

附录

 一、专家访谈/163

是否放弃抢救应由专业医师主导——访复兴医院院长、危重症治疗专家席修明教授/163

生命末期:尊重病人的选择——访北京军区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微微教授/169

“生前预嘱”在中国,路途尚遥远——访北京协和医院急诊专家/174

 二、《选择与尊严》网站会员故事/186

陈小鲁:我父亲陈毅的故事/186

朱正琳:死的理想/187

婴宁:公公的尊严死/190

亢祖: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191

小沁:“这家伙太会死了!”——明朗叔叔的故事/193

点点:嗨,张美丽!/195

新平:昨夜又梦见梅妹了/197

 三、《选择与尊严》网站信件摘编/200

 四、两会提案/216

全国政协委员胡定旭、凌锋提案/216

全国政协委员陶斯亮提案/223

 五、“我的五个愿望” ——可使用的生前预嘱文本/227

 六、调查报告/238

 七、网上资源/249

试读章节

没打开的“癌症之门”

癌症是一种未知的普遍“自然”现象,是所有恶性癌症的总称。目前已经知道不仅人类患癌症,动物、植物也有癌症;不仅现代人有癌症,古代人也有癌症;不仅常见器官可以发生癌症,人体所有部位、器官、组织都可能发生癌症。从有记载的历史来看,癌症已经陪伴了人类数千年之久。癌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能预知谁一定能患癌症,谁一定不患癌症。哪种癌一定能治好,哪种癌一定治不好。目前采用的所有医学方法,对癌症都还是“小打小闹”,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癌症的病因不确定。就是说,一种疾病的病因还不为人类所知晓,还不明白它是怎么回事,怎么能有的放矢呢?怎么能有效治疗呢?

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与千年前、百年前、几十年前比较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就,但就癌症而言,人类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还远远没有打开“癌症之门”,那些抱着“几年、十几年攻克癌症”的美好愿望的人们,一定要清醒清醒了!要重新摆正一下自己的位置和态势了。不然,盲目和幻觉是会最终让你“惨败”和追悔莫及的。

先搞清楚良性还是恶性

任何人去医院看病,发现肿瘤,一定要先搞清楚是良性还是恶性。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就在于:良性肿瘤在身体的哪个部位生长,就永远呆在那个部位,而恶性肿瘤从一个部位生长以后可以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医学上叫转移或者叫扩散。比如子宫的平滑肌瘤,它是良性肿瘤,它一辈子都会在子宫里,不会跑到其他的器官。恶性肿瘤它可以转移,比如肺癌,它可以转移到肝脏、骨、皮肤、脑,任何部位,这是第一个不同点。第二个不同点:良陛肿瘤它长到一定大小就再也不长了,反而会越来越萎缩,如同庄稼,成熟后它会枯萎。而恶性肿瘤,只要病人还活着,有血液循环,有供应营养,它会一直长下去,一直长到人体死亡为止。这两点就决定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肿瘤就是癌症。

人人都有癌细胞

每个人一生中身体内一定会出现“癌细胞”,只有当体内“清除”功能失效后,癌细胞才能长起来。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正常人体约有60兆个细胞,人体细胞还通过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以取代那些死亡细胞。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和新生。每一次细胞分裂,染色体自身复制,就可能有很多次出错的机会,基因发生自然突变的概率为10—6。可以推算出人体每天出现3000个基因突变细胞,一生中会有10的lO次方的突变概率(100亿个细胞)。

DNA复制难免“出错”后,导致基因突变,变异的细胞中一部分就会变成前癌细胞。但是有前癌细胞人体也不等于一定会长出癌症。事实上,人体癌症发病率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高。由此可见,一次突变并不足以将一个健康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一个细胞癌变要求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几次单独的突变,它们共同作用才能诱发细胞癌变。经统计,一个细胞转化需要发生3~7次单独的随机突变。

虽然癌症起始于一个细胞突变,但是这个突变细胞的后代必须经过几次突变,才能形成癌细胞。流行病学的统计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是几何级数提高,癌症的发病率是年龄的3次方、4次方甚至5次方。癌症的渐进发生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既有内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诱发,致癌因子需要有剂量累积效应。癌症的发生要有许多因子的共同作用。体内还有免疫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消灭癌细胞。因此,许多癌症不是不可避免的。

一定要扼杀在摇篮!

癌细胞在身体内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长起来的,而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发展长大的。只要及时“攥住”癌细胞的“苗头”或“信号”,把它“扼杀”在摇篮里,癌症就不会那样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了。

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手术切除一般可以治愈,只是发展到中晚期时会转移扩散,手术切除后还会复发,同时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旦到了复发转移时,医学目前只能“望癌长叹”。如此看来,早期发现是最重要的。癌细胞从一个细胞繁殖生长到1cm大小时具有大约10亿个细胞,大约需要15到30年。在此漫长的过程中,是完全有机会“捕捉”到癌块的。

P104-107

序言

“生前预嘱”是一份可以让人们通过自主选择实现临终尊严的文件。它不提倡被法律严加管制的“安乐死”,而是让人们在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自主选择是使用呼吸机、心脏电击、鼻饲等人工生命支持技术延缓死亡,还是以接近自然死亡的方式追求更多临终尊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上世纪以来,无论是否通过专项立法,以不同方式提倡的“尊严死”和“自然死”,都是通过人们在健康和清醒的时候,事先签署的这样一份文件来推广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改革委员2004年完成了一件工作,由“代作决定及预前指示小组委员会”发布一份咨询文件,对所有国家和地区自然死亡法立法和推行“生前预嘱”成为合法文件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提出了符合香港地区情况的方案。小组委员会认为:经考虑以上各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后,最合适的方案是保留现有法律并以非立法的方式推广“预前指示”(一些文献中亦称“生前预嘱”)。考虑到内地和香港文化同源,近年来交流颇繁,我认为借鉴这种在非立法情况下推广使用“生前预嘱”的方法比较直接和简便,可操作性强,不仅是对人们这种自愿选择的尊重和支持,而且有利于引导内地医疗卫生体制逐渐将预防疾病和保健作为重点,医疗费用的重点也逐渐转到为人们的保健上来。

“选择与尊严”是内地第一个推广“尊严死”的公益网站,他们甚至已经推出了一份可操作可使用的名叫“我的五个愿望”的生前预嘱文本。

我本人很赞成人有权利通过表达个人意愿和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临终尊严的观点。这是对人,对生命和对科学的最大尊重。希望这本由“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志愿者集体创作、多位内地著名医疗专家或撰稿或审读,并由罗点点女士执笔的书,能让更多人了解怎样选择自己的临终尊严。

是为序。

2010年8月于香港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把“死亡”这个最难以启齿的问题说得那么透彻明白,像跟隔壁大妈唠家常一样,把这个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聊得那么自然得体,同时也给所有理智而聪慧的中国人指明了一条为生命寻找尊严的道路。

——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评论本书

我本人就是一个“生前预嘱”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六年前就写好了“生前预嘱”。1998年我母亲弥留前,为了她的仪容和尊严,我就坚决拒绝给她上任何生命支持系统。

——摘自全国政协委员陶斯亮2010年两会提案

《倡导生前预嘱,实现科学人道主义》

“‘人有旦夕祸福”,我们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不可能预知自己的生命会遭遇哪种不测。知道了生前预嘱,我立即写好了“生前预嘱”,按了自己的手印,跟家人和预嘱执行人(朋友)打了招呼,就是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具有法律效力?

——摘自网友“米粒儿”的来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死亡谁做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点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6992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