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区振兴(以辽宁为例)/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中国经济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鉴于产业的集群化竞争力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甚至把集群经济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国,基于产业集群的地方经济发展也已体现出独特的区域竞争优势,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很多地区,集群经济均呈现出蓬勃生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老工业区典型代表的辽宁,如何以产业集群为契机,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制造业,并推动相关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将成为一个颇具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由李世杰和李凯合著的这本《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区振兴(以辽宁为例)》试图以老工业区典型代表——辽宁为例,分析产业集群在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所起的作用,以求探索产业集群发展与中国老工业区振兴的契合模式。

本书可供产业发展研究相关人员使用。

内容推荐

由李世杰和李凯合著的这本《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区振兴(以辽宁为例)》关注了辽宁老工业区的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基于对产业集群不同形成机制的思考,重新划分产业集群的不同类型,将辽宁省普遍存在的、非自发形成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纳入研究视野。结合对辽宁产业集群调研,构建产业集群识别和测量模型,分析辽宁产业集群的不同类型、集群的集聚度以及各类型集群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产业集群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区振兴(以辽宁为例)》研究了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深入解析包括装备制造业集群、钢铁产业集群、依托专业市场的小商品集群以及工业园区类型的高科技集群等在内的若干典型产业集群案例。通过研究颇具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发展动力、存在风险以及升级和促进集群发展对策,试图以此探索产业集群发展与中国老工业区改造、振兴的契合模式。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产业集群日益主导世界经济格局/001

 1.2 产业集群在中国显现出蓬勃生机/002

 1.3 产业集群在辽宁地区遍地开花/003

 1.4 研究辽宁老工业区产业集群的意义/005

 1.5 本书的内容结构/006

第2章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综述

 2.1 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007

2.1.1 关于产业集群的不同称谓/007

2.1.2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关系/008

2.1.3 对产业集群内涵的不同解释/009

 2.2 产业集群的一般属性/010

2.2.1 空间属性/011

2.2.2 产业属性/011

2.2.3 组织属性/011

2.2.4 环境属性/012

 2.3 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012

2.3.1 地理聚集性/012

2.3.2 充分合作与有效竞争/013

2.3.3 专业化分工与弹性专精/013

2.3.4 技术扩散与本地化学习/013

2.3.5 本地根植性/014

 2.4 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进展/014

2.4.1 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评述/014

2.4.2 关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评述/016

2.4.3 关于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相关研究评述/018

2.4.4 关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020

2.4.5 关于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评述/023

2.4.6 关于产业集群衰退风险的相关研究评述/024

2.4.7 关于集群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评述/025

2.4.8 围绕产业集群的案例与实证研究/028

第3章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形成机制

 3.1 基于形成机制的产业集群分类再探讨/031

3.1.1 国内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的不同分类方式/03l

3.1.2 本书对产业集群分类的重新思考/035

3.1.3 不同主导机制的产业集群比较/036

 3.2 辽宁产业集群的识别与测量/037

3.2.1 关于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037

3.2.2 辽宁产业集群的识别结果分析/038

 3.3 产业集群与辽宁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040

3.3.1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模型/040

3.3.2 产业集群与辽宁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041

 3.4 辽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042

3.4.1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市场条件/043

3.4.2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045

3.4.3 地方政府在本地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047

第4章 依托网络创新的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

 4.1 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分布特征/052

4.1.1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052

4.1.2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基本特征/052

 4.2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集聚度/056

4.2.1 产业集群集中度的主要测定方法/056

4.2.2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集中度测量/059

 4.3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061

4.3.1 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界定/061

4.3.2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062

4.3.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解析/062

4.3.4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结网状况/065

 4.4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网络链接模式/066

4.4.1 装备制造业集群产业网络层要素链接模式/066

4.4.2 社会网络层要素链接模式/072

 4.5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3

4.5.1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网络效应与存在的问题/073

4.5.2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思路/075

4.5.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077

4.5.4 促进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的若干建议/080

第5章 辽宁钢铁产业的集群化竞争优势

 5.1 辽宁钢铁产业发展概况/082

5.1.1 辽宁钢铁产业历程/082

5.1.2 辽宁钢铁产业发展基本状况/083

 5.2 辽宁钢铁产业集聚状况/084

5.2.1 辽宁钢铁产业的集群化分布状况./084

5.2.2 辽宁省内钢铁企业的地区分布/085

5.2.3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088

5.2.4 辽宁钢铁产业集聚度分析/091

5.2.5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分布特点/093

 5.3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094

5.3.1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094

5.3.2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097

5.3.3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100

5.3.4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102

 5.4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4

 5.5 辽宁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途径及政策建议/107

5.5.1 逐步提高辽宁钢铁产业集中度/108

5.5.2 增强核心企业对钢铁产业链的主导带动能力/110

5.5.3 发挥地方政府在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中的引导作用/112

5.5.4 增强辽宁钢铁产业集群内部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114

第6章 依托专业市场的海域集群经济

 6.1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116

6.1.1 海城地区概况与经济发展历程/116

6.1.2 海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118

 6.2 海城地区产业集聚度测量/120

6.2.1 海城地区产业集聚度/120

6.2.2 海城地区产业集聚度计量结果分析/121

6.2.3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122

 6.3 基于专业市场的海城产业集群发展/123

6.3.1 专业市场的形成/123

6.3.2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124

6.3.3 海城地区的四大专业市场/126

6.3.4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128

6.3.5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的发展态势/133

 6.4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135

6.4.1 海城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35

6.4.2 海城集群经济发展对策/138

第7章 工业园区型的浑南IT产业集群

 7.1 浑南新区发展概况/144

7.1.1 自然情况/144

7.1.2 经济概况/144

7.1.3 发展历程/146

7.1.4 主导产业/147

 7.2 浑南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148

7.2.1 主要产业集聚度测算与分析/148

7.2.2 浑南新区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关系/150

 7.3 浑南新区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道路/154

7.3.1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机理/154

7.3.2 国内外IT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特征/156

7.3.3 塑造本地化产业集群是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选择/157

7.3.4 南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158

7.3.5 浑南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现实掣肘/160

 7.4 浑南新区IT产业集群发展对策/16l

7.4.1 发挥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导作用/161

7.4.2 推动浑南新区IT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163

7.4.3 浑南新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注意问题/167

第8章 辽宁产业集群存在的风险与治理机制

 8.1 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治理的目标及主体/169

 8.2 辽宁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与内生性风险/171

8.2.1 规制风险/171

8.2.2 集聚风险/173

8.2.3 区域风险/175

 8.3 辽宁产业集群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177

8.3.1 辽宁政府主导型集群的治理框架/177

8.3.2 政府规制风险的治理机制/177

8.3.3 集聚风险的契约治理机制/180

8.3.4 区域风险的治理机制/183

 8.4 加快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政府行为路径/189

8.4.1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定原则/189

8.4.2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策略选择/19l

8.4.3 辽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建议/193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208

 附录2—1 辽宁省钢铁工业企业不同类型分布情况/213

 附录2—2 辽宁省主要生产型钢铁企业名录/213

 附录3 浑南新区企业情况调查问卷/216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产业集群发展与老工业区振兴(以辽宁为例)/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中国经济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世杰//李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02426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7.31
丛书名 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