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养一片佛心)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内文由浅入深,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咎于别人,并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大量的佛学和古今中外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以及通俗易懂的说理,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咎于别人。仔细阅读本书,您会获得很多人生感悟,能平和自己的心态,放开心胸,消解生活中的障碍与烦恼,提高修为,增长智慧。内容涉及得失、成败、处世、心态、婚恋家庭等。

目录

第一篇 持开怀心,让心灵变得澄明

宽容,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3

微笑是一笔无形的资产/5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8

欲望是树,需要修剪/11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14

赞赏,是照耀在他人心灵上的阳光/17

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20

吃亏是福/24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28

学会遗忘是福/31

第二篇 修微笑禅,好心态改变人生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39

学会舍得,学会享受拥有的一切/43

打开心灵之门,让阳光照进来/46

少一点欲望,快乐才会多一点/48

当下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51

贫穷不是拒绝成功和快乐的理由/54

换一种心境,人生喜乐常在/58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60

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64

不因外在环境影响你的心情/67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70

幸福与金钱无关/73

忘记,是一种解脱/75

笑看人生无眼泪/78

第三篇 顿悟禅机,才能从自我超越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钻石/85

人生无常,珍惜当下/87

给自己留一条后路/91

找回内心的宁静/94

慈悲是一种永恒的力量/97

播种爱心的回报/100

人生难免被泼脏水/103

原谅别人就等于解脱自己/105

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108

风雨过后有彩虹/111

诚信是最好的救生圈/114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118

做人不能缺少良心的安宁/121

不为昨天买单/125

第四篇 笑看白莲,婚姻需用心经营

善待前世埋你的那个人/13l

婚姻,有时候不能太认真/133

在婚姻中要学会忍耐/136

婚姻是需要经营一生的事业/140

给平淡的日子加点“糖”/143

婚姻需要分享/147

婚姻无后悔药可吃/150

理性拒绝婚外风景/154

第五篇 摆脱困扰,靠奋斗达成梦想

坚持不懈,方能成功/161

能够推动世界的力量是希望/164

低姿态也是一种智慧./168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171

世上没有白吃的苦/175

机会往往很朴素/178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182

删繁就简,才能开始新版本的人生/185

教训和经验同等重要/189

活着就意味着承担/191

机会永远不会垂青守株待兔者/194

勤奋是生命的发动机/198

态度决定命运/201

第六篇 读禅悟道,珍惜父母的善缘

孝敬父母不能等待/207

孝敬父母是人生最大的美德/21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13

明白母亲到底需要啥/217

学会担待我们的父母/220

爱父母就是爱自己/223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226

试读章节

有一个芳龄女子,耳朵时好时坏,到医院检查都说没毛病,可她就是听不清,无奈之中,她去寺院找师父求助。

师父一看到她,就问:“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耳朵孔内塞满了硬币?”

女子一时疑惑,回答不上来。师父向她解释说:“本不该属于你的钱,可你却贪小便宜,将这些钱归为已有。你耳聋是因为贪占小钱儿引起,并不是耳内真的有钱。你想想看,有无此事?”

女子立即回答说“有”,说自己在一个门市部做收款员,每天结账时,经常会多出些分币来,也不过一角二角钱,都是顾客不要分币留下的。她上下班坐公交车,正好拿这些钱买票了。

师父问她:“今后还贪这些小钱儿吗?”

女子干脆地说:“这才叫占小便宜吃大亏呢,我再也不贪了!”

“这就好!”师父话音未落,女子显得很惊喜:“我的耳朵现在清楚多了!”

师父却说:“耳朵内的分币没有了,可里边还有火腿肠,这是怎么回事呢?”

女子惊奇得张大嘴巴:“说自己有些时候可能少找给顾客钱,到晚上结账时多了几块钱。这个钱就在第二天中午买些火腿肠,多加一个菜呗!要不,大家都这样干,自己就吃了大亏。”

“吃亏是福。”师父说完就走了。

女子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耳朵完全好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占小便宜了。没过多久,她便被提拔为门市部的管理人员。

佛说,吃亏是福。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更是如此,正所谓“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这已是千古定律。人的生命轨迹总是有可预料之处,对于那些吃亏的人,不论是社会还是他人总会适时地给予其相应的或更多的补偿。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有一个服装厂老板,他经营的工厂多年来一直都是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甚至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一个笨人干的蠢事:就是他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这样,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给他,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大家都成了他的客户。

最后,把那些“小头”集中起来,最获利的显然就是他了。其实,真正的赢家,就是这样形成的。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皇帝很高兴,下令赏赐给每个大臣一头羊。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负责分羊的人犯了难,不知道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而通过这次“分羊事件”,这名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怕自己吃亏,因此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是占了别人的一点儿便宜,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这样的人都把时间用在了“算计”别人身上,往往是没有大出息的人。而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上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但凡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亏己的人。

所以,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做人的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己。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儿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看看“吃亏”二字的渊源也许就会明白很多。相传有个小伙子叫李三,因赌博成性而倾家荡产,最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一次,他已两天没吃一口东西了,再不吃东西就得饿死。他觉得即使被打死,也不做个饿死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招。

这天,李三来到一家饭馆,对店主说:“给我来个‘亏’,我好长时间没吃‘亏’啦!”老板愣住了,说:“什么是‘亏’,这个‘亏’怎么做?”

“你们这么大个饭馆,连个‘亏’都不会做,太没水平啦。我告诉你们,把面和好,擀成饼,把肉馅放在饼上,卷起来放到笼屉上蒸,一袋烟的工夫就好。”

“客官,那你慢慢喝茶,一会儿,‘亏’就好了。”老板赔着笑脸说。

一会儿,“亏”出屉了。李三三下五除二,将几笼屉的“亏”一扫而光。然后趁老板不注意,就溜之大吉了。

一会,老板发现人不见了,着急地说:“那人吃了我的‘亏’还没给钱呢?”众人知道原因后,开玩笑地对老板说:“人家吃了‘亏’,为什么还要给你钱?这是你亏欠人家的,吃你是应该的,还管人家要什么钱?”

据说,从此后,吃亏就成了一句口头禅流传下来。从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对“吃亏”二字有了深刻的体会,吃了“亏”的人却得到了满足,奉献“亏”的老板却沮丧至极,吃了大亏。从这个意义讲,古人是非常睿智的,在创造“吃亏”的同时,就告诫人们吃亏是福啊。虽然这里的“吃亏”和我们现在所谈的吃亏意义相反,但其中“吃亏是福”的道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云: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换言之:吃亏是福!与人相处中,如果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选择斤斤计较的人做朋友;只有不怕吃亏的人,才会在一种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所以,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同样,并非所有的“亏”都令人难以忍受。一个不能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丧失更多的资源,得小利而失大利。不懂得吃亏,就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不懂吃亏,就不会有事业上的壮丽辉煌。相反,能吃得亏的人往往打开了珍藏在心中的宝藏。能吃亏,就收获了“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性格形象。能吃得亏,就能够在沉淀中有了“厚积薄发”的资本,从而赢得事业上的成功。P24-27

序言

也许有人有这样的感触: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然实现了生活的目标,或正在向目标接近,却充满着困惑,不清楚什么是祥和,什么是满足,什么是快乐,甚至有人将生活看成是令人厌倦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的组合。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听听下面这个小故事吧: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有时候,我们苦苦追寻着一个答案,却始终没有意识到答案早已经在我们手中了。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做你的富贵梦,我有我的穷开心,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其实,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只有去掉了妄想和执著,原本的佛性才会自然显现。我仍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

《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 养一片佛心》以佛家思想为核心,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内文由浅入深,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咎于别人,并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这本书能带给你实际的指引——你需要的那种指引。但不是“按照此法去做”之类的简单方程式,而是能鼓舞你,又能帮助你——甚至能启发你的言教。

每个人其实都行走在蓝天之下,如果你没有感觉到,那是因为你没有抬头向上看。

有些问题,问的人并非想要一个答案,只是听的人在意如何回答而已。

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一味地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

世上总有“佛光”照不进的角落,总要有火柴的微光闪烁才可以。

如此,有人说,一个聪明人不仅善于用双眼来观察世界,用双耳来聆听世界,还善于用一颗理性的心灵来分析世界,这样,我们才能用明净的心生活,从而踏上知足豁达的人生旅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养一片佛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弘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701083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