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另一种理想主义
内容
编辑推荐

史铁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人格力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而优美的哲思,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及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史铁生夫人陈希米老师重新精选关于史铁生的文学评论,如许纪霖《史铁生:另一种理想主义》、邓晓芒《史铁生:可能世界的笔记》、周国平《读<务虚笔记>的笔记》等,集结成册;许纪霖等著的《另一种理想主义》是深刻解读史铁生作品的唯一完整文学评论集!

浮躁的年代,读大师的文字,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

内容推荐

许纪霖等著的《另一种理想主义》为史铁生精选珍藏文集之评论集,收录了许纪霖、周国平、邓晓芒等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对史铁生作品的深刻解读。《另一种理想主义》对于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邓晓芒、周国平等也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性的深刻剖析,对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史铁生作品及其思想精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许纪霖

史铁生:另一种理想主义

邓晓芒

史铁生:可能世界的笔记

皮皮

残缺

史铁生的灵魂之旅——评《我的丁一之旅》

陈朗

因为追问所以信仰

胡山林

史铁生怎样化解人生苦难

史铁生怎样看待人生意义

永远行魂的心灵实验——读史铁生新作《我的丁一之旅》

精诚石开——关于史铁生

张柠

史铁生小说中的东方美学

张建波

庄子与史铁生的自由精神之比较

韩少功

我读《病隙碎笔》

周国平

读《务虚笔记》的笔记

智慧和信仰——读史铁生《病隙碎笔》

季红真

冥想中的精神跋涉

李健鸣

心魂之旅

试读章节

在信仰的废墟上

一个世俗社会的来临,总是伴随着一场深刻的精神危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人如何获得生命的意义,重建人文关怀以及坚守理想主义的立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切的中心问题。从人文精神的讨论,到去年的“二王”和“二张”之争,人文精神、理想主义、精神家园一直是争论的关键词。作为高擎理想主义的坚定旗手,张承志和张炜因为其激烈的反抗世俗立场几乎吸引了公众的所有视线,而那些更具思想价值和建设意义的人物却落入了被忽略的寂寞命运。但历史的经验经常提醒我们,在一场万众瞩目的文化思潮中,浮在表面的、风头最劲的,有可能是昙花一现的思想泡沫,而在波涛下面的沉静之处,倒常常可以发掘到跨越时代的精神金矿。

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被严重忽视的人物。

他一度被列入所谓“抵抗投降”者的行列,但这不啻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史铁生的姿态与其说是抗议的、批判的,不如说是沉思的、建设的。在理想主义重建的意义上,史铁生留给我们的,是比张承志、张炜多得多的东西。

从年龄来说,1951年出生的史铁生属于红卫兵一代,这是理想主义的一代人,他们后来的许多行为都可以在青春时代找到早年的踪迹。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代人对自己青春期的幼稚、冲动和迷惘有过痛心疾首的忏悔,但尚未来得及进行更深入的历史清算和理性反思,到90年代初,面对市场经济的汹涌浪潮和信仰虚无主义的泛起,张承志等一批老红卫兵就再度举起理想主义的旗帜,匆匆上阵应战。应战的姿态是悲壮的,但所用的武器却是那样的陈旧,几乎只是60年代青春期的翻版,以至于缺乏足够的思想魅力和现代价值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人们敬佩的只是张承志的血性人格,但对他与张炜那种偏激的、红卫兵式的道德理想主义或多或少持有某种保留的意见。

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与张承志同样至今仍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不再以群体为本位,而代之以明确的个人立场;生命的意义不再与历史的或形而上的终极目标发生关联,而是对虚无困境的战胜和超越;他的理想主义也不再是咄咄逼人的、侵略性的,而是温和的、宽容的、充满爱心的。

当种种政治乌托邦、道德理想主义在人间播种下始料不及的罪恶以后,信仰上的虚无主义开始在青年一代中蔓延。虚无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挑战,逼得我们在重建个人信仰的时候,必须回应这样的问题:如何避免理想的乌托邦在实践的过程中再次破灭,再次陷入虚无的循环?张承志、张炜在重构自己的理想主义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对抗虚无,却绕开了虚无所提出的问题,仍然将理想实有化,将信仰同一种历史的或形而上的具体目标相联系。在建构信仰的方式上,他们仍然是传统的。这样一种重建,并不能彻底战胜虚无主义,也无法为新生代提供重建信仰的示范。

史铁生就不同了,他所重构的理想主义整体上超越了红卫兵一代的思想局限,回应了虚无主义的尖锐挑战。这种回应说来也很简单,首先是承认虚无,随后超越它、战胜它,在信仰的废墟上重建理想,获得生命的意义。

一种脱胎换骨的人生转变,往往肇始于一个偶然的事件。如果没有二十一岁时骤然降临的双腿瘫痪,我们很难设想史铁生能够比同时代人跨越得更远。生理的残缺使得生命的意义发生了问题,是生,还是死?只有当人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生。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西西弗斯的神话》)这种纯粹个人性的精神危机,要比那些群体性的精神危机真切得多,也更有震撼力。

在深刻的绝望之中,史铁生发现生命的偶然和苦难的无常。残缺和苦难,就像人的出生一样,都是偶然的,无法自我把握的。人的命运被偶然之网所笼罩,人生充满了荒诞感和虚无感。在当代中国作家之中,史铁生是最具荒诞感的作家之一,这使得他与自己的同代人有了某种精神距离,而与新的一代发生了思想接榫。史铁生感到,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一是孤独,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二是痛苦,人生来有无穷的欲望,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能力;三是恐惧,人生来不想死,但总是要走向死亡(《自言自语》)。这些困境是永恒的、无法克服的,它们构成了虚无感的人生背景。每一种困境都意味着生命的残缺,人生注定是残缺的,荒谬和不圆满的,即使我们人为地进行好运设计,最后也会沮丧地发现它并不存在。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另一种理想主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纪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08702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5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