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襄阳历史文化丛书(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刘群主编的《襄阳历史文化丛书(共3册)》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宽广的学术视野、科学的学术方法、独到的学术观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若干重要历史问题,展示了一幅幅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部融学术性、应用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作品。

内容推荐

刘群主编的这套《襄阳历史文化丛书(共3册)》由《历史襄阳》、《文化襄阳》、《魅力襄阳》三本构成,50多位文史专家,合作研究耗时3年完成。“襄阳历史文化”丛书有30个研究课题,分别从襄阳的历史、文化、魅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目录

《历史襄阳:难忘的悠久记忆》

 襄阳,悠久绵延的历史轨迹——襄阳历史沿革和变迁研究

 襄阳城池 沧桑变迁——襄阳城变迁研究

 魅力樊城 绵长古韵——樊城变迁研究

 钟灵毓秀 名人辈出——襄阳著名历史人物研究

 动人的历史故事 辉煌的历史篇章——襄阳著名历史事件研究

 华夏军事重镇 兵家必争之地——襄阳著名军事战役研究

 精彩文章 厚重襄阳——襄阳著名文学作品研究

 璀璨珍品 艺术瑰宝——襄阳著名艺术作品研究

 古老的文化名胜 生动的历史印记——襄阳历史遗迹研究

 在中外历史文化交融中发扬光大——襄阳历史文化海内外传承与影响研究

 后记

《文化襄阳:璀璨的精神家园》

 汉江明珠 人文之都——襄阳文化定位研究

 灿烂的文化 宝贵的财富——襄阳文化资源研究

 襄阳,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襄阳荆楚文化研究

 独特的三国历史 难忘的襄阳故事——襄阳三国历史文化研究

 充满魅力的东方莱茵河——襄阳汉水文化研究

 丰富的文化宝藏 悠久的襄阳历史——襄阳文化遗存研究

 珍惜人类的文化瑰宝——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古老城池 魅力襄阳——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到一次襄阳 添一份智慧——襄阳当代都市文化研究

 唱响文化品牌 打造朝阳产业——襄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后记

《魅力襄阳:美丽的城市印象》

 东方莱茵河——汉江纪录

 华夏第一城池——襄阳城纪录

 千年商埠——樊城纪录

 中国著名隐居地——古隆中纪录

 华中胜景——岘山纪录

 千古名山——鹿门山纪录

 荆楚之源——荆山纪录

 华夏古寨——南漳古山寨纪录

 汉江明珠——鱼梁洲纪录

 中国新车城——襄阳高新区纪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定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地质界和考古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汉水形成于地球早期的造山运动之始,早于长江、黄河7亿年。早期长江曾有过西流的历史,后来由于印度大陆板块的漂移,与亚欧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原始青藏高原,长江西流的通道被阻,终于形成了今日大江东去的态势。由于其水势超过源自汉王山和玉带河的汉水,因而“夺袭”成为主流。

由此可见,中国人认识汉江要比认识长江、黄河早得多。这就是说,人们在2500年前就认识了汉江,在1137年前认识了黄河,在400多年前还不知道长江源头在青海境内。

众所周知,有了人类的起源才可能有“民族”的起源。1989年和1990年,在距龙山不远处的青曲镇曾先后出土了2件古人类化石,距今约100万年以上,被命名为“郧县人”。郧县猿人的年代明显早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和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郧县人”的发现表明,人类有可能诞生于亚洲,长江流域、汉水流域可能就是人类的诞生地。考古证实:100万年前的陨县南猿,是在汉水流域渐渐演化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他们在演化过程中不断从汉水两岸向中国的四面八方发展,直到进化成为古人、现代人。“郧县人”为汉水流域历史文化奠定了重要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基础。

地处秦岭山脉的玉带河作为汉江正源,孕育了这条伟大的江河。但因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因素,汉江还应该是一条多源的江河,它有着两个大来源:北岸的秦岭,南岸的大巴山。两组著名山系中无数条小溪共同汇集成滔滔大江,真正体现着“有容乃大”的含义。

如果把汉江比作一条大动脉的话,秦岭和大巴山上的数万条小溪就是毛细血管。可别小看这些涓涓小溪,它们是秦岭和大巴山的精灵。秦岭孕育了黄帝,而大巴山则抚育了炎帝,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准确地说,其实就是汉民族的祖先。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汉江孕育了汉民族,发祥了汉文化。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帝国。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刘邦在楚故地沛县响应,参与秦末的推翻暴政行动。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请降,秦国灭亡。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之后是四年零三个月楚汉之争,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便以其发迹之地来命名这个新建立的王朝——汉朝。

汉中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素有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之美誉。当年最让汉高祖刘邦看中的就是这条最初被称之为汉水的汉江。因为在这位汉王眼里,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是相通的,充满了神灵。史书有云:“刘邦始封‘汉中王’,初不欲就国。有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刘邦乃就汉中王。”汉中由此扬名于世。

“汉”是一个形声字,表示水很大的意思。汉,在上古专指汉水,也指天上的银河,皆有壮阔、浩大之义。古语日:“按漾言其微,汉言其盛也。”“汉”字的本义或其引申,都象征了汉民族以及汉文化的源远流长、雄浑博大。千百年来,潇洒飘逸和浪漫雄奇的汉江,顶着一个骄傲的“汉”字无比自豪地流淌着,孕育了古韵悠长的汉水文化和汉文化。

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每天说的汉语,用的汉字,一年到头享用的汉文化,甚至数亿汉族人口的血缘纽带,都跟这个“汉”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这条大河最初不叫“汉水”,如果不是秦末那场戏剧性的龙争虎斗,可能我们今天的“汉族”、“汉语”、“汉字”和“汉文化”就叫别的名称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汉族、汉朝、汉人、汉子、汉字、汉剧、汉隶、汉白玉等这些与“汉”相关的称谓,都源自汉水,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江河中恐怕绝无仅有。

“惟天有汉,监亦有光”,这是《诗经》里面描写汉水的句子。古人把这条河比之于天上的天河,于是把天河亦称为“云汉”、“银汉”、“天汉”,这足以显示了汉江在古人心目中至高的地位。由水名而地名,由地名而封号,由封号而国号,由国号而国语。这条穿越了历史的汉江,带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带着民族的自豪血统,从云雾缭绕的秦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流过高山平原,流过了千万年的漫长岁月。

P4-6

序言

襄阳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襄阳文化,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历史问题,我们以“历史襄阳难忘的悠久记忆”为主题,策划和梳理出襄阳历史沿革和变迁、襄阳城变迁、樊城变迁、襄阳著名历史人物、襄阳著名历史事件、襄阳著名军事战役、襄阳著名文学作品、襄阳著名艺术作品、襄阳历史遗迹、襄阳历史文化海内外传承与影响十个方面课题,组织学术界进行研究,形成了《历史襄阳难忘的悠久记忆》这本学术性文集。本书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宽广的学术视野、科学的学术方法、独到的学术观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襄阳若干重要历史问题,展示了一幅幅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部融学术性、应用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作品。

编者

2013年10月

后记

对于襄阳这样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编著一套历史文化丛书,为广大读者奉献知晓历史、沐浴文化的精神作品,无疑是一件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丛书由《历史襄阳难忘的悠久记忆》、《文化襄阳璀璨的精神家园》、《魅力襄阳美丽的城市印象》三卷本所组成。其中,《魅力襄阳美丽的城市印象》完稿于2012年,它是襄阳市人文社会科学界学术研究的结晶。参与研究和撰写本书的是一支治学严谨、素质精良的学术团队。刘群主持了本书所涵盖的课题研究及编著工作,提出了本书创意和主题思想,负责整体策划、提纲设计和修改统稿工作。李青负责组稿和协调工作。魏桐参与了文字校对工作。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诸位同仁也为本书出版作出了贡献。值本书出版之际,向参与本书课题研究和撰稿工作的专家学者,向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襄阳市领导和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人员表示感谢。

本书学者在研究和撰稿过程中,参考、吸收了有关著作和报刊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力求编写一本融学术性、应用性、可读性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但因水平有限,难免会留下遗憾之处,敬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襄阳历史文化丛书(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77781
开本 16开
页数 6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0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33
丛书名
印张 4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4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