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内容
编辑推荐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由黄志坚所著,人际暗语从古到今都有,想要用得得心应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布满了各种微妙的陷阱,想要绕开它们。我们不仅要听“懂”。也要会“接”,即对方说出什么。一听即懂,并且马上聪明地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和沟通上下点功夫,不仅仅耳朵和嘴在工作,大脑也要飞速运转,在含蓄的言语中,迅速抓住有效的信息。

内容推荐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由黄志坚所著,中国人讲话注重含蓄,往往“话留三分”,需要仔细琢磨。你听到的,可能不是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你猜测的,可能不是对方真实的心思;你所做的,自然也不是对方所期待的。这样一来,做人做事,难免处处碰壁。

在《听懂暗语读懂人心》中,如果你能听出对方的话外音、潜台词,不管是官场、职场、情场、酒场,还是生意场,不管是面对同僚、老板、同事、恋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你都能够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做事准确到位,做人非常成功。

目录

前言

第1章 委婉背后的真相,应付好了才能从容处世

中国式的“含蓄之美”/2

人为什么喜欢“话留三分”/4

听不出“弦外音”就会受伤/6

圆融是一种人世的智慧/8

学会暗语,为成功增添筹码/10

第2章 老板说的每句话都不能只听表面

最近工作怎么样/14

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16

这件事情再议吧/18

你太有个性了/19

你的创意很不错/22

总体不错,但有一点小瑕疵/24

我什么时候亏待过你/25

这话对别人我是不说的/27

你的业余生活一定很丰富/29

你就看着办吧/31

平时你都有什么爱好/33

我怎么没听你报告过/35

第3章 听出同事的话外音,提防“温柔一刀”

你现在忙不忙/40

我觉得他这个人还可以/42

老板真刻薄/44

你家条件真好/46

老板对你还挺关心的/48

我这个客户真烦人/50

这次也该轮到你了/52

其实没你什么事/55

你的想法真特别/57

我只是随便说说/58

大家都很关心你/6l

第4章 朋友之间说实话更难

你还是仔细考虑一下/64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66

也许你可以试试别的/68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样不好/70

你和男(女)朋友最近怎么样/73

你跟某某熟不熟/75

还不就那样/77

现在几点了/79

第5章 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语言隔膜”

我不是想伤你的心/82

吃什么?随便/84

你现在在干吗/86

你想去就去吧/88

我不喜欢你的朋友/90

你挂电话吧/92

你和前任还有联系吗/94

我把你当亲人/96

你只是少了个机会/98

第6章 面对喜欢套话的人,谈话就是“步步惊心”

周末有什么安排/102

你一定刚毕业不久/104

那行特别好挣钱吧/106

我们顺路吗/108

你们家都是谁做饭/110

这件事我只告诉你/111

第7章 面试官究竟想了解什么

说得很详细,请总结一下/116

你的工作经历真丰富/118

其实你的条件真的很棒/120

其实这个职位也在招人/122

你上一份工作的待遇很好/124

什么时候能到岗/126

有男(女)朋友吗/128

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年轻人/130

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32

请评价一下以前的老板/134

你认为自己的缺点是什么/136

请说一下个人的职业规划/138

第8章 商务谈判,善用耳朵慎用嘴

你们公司的名气不大/142

你们的价格并没有优势/144

我无权议价/146

最近市场波动很大/149

我们其实很有诚意/150

希望我们今天能够达成一致/152

我们的价格绝对公平/155

我们暂时休会/156

你们的资讯并不准确/158

第9章 饭桌上的话要是听不懂,别说你懂人际

有空儿聚一聚/162

给你介绍一个朋友/163

酒逢知己干杯少/166

听说你们很熟/168

希望多多提携/170

我干杯,你随意/172

试读章节

人可以自我要求,却永远无法掌控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更别说是老板、客户、朋友了。高明的人不会试图去掌控别人,但是会“分析”别人,把一个人分析透了,他想什么你都知道,做起事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交谈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方式,谈得融洽,往往会一拍即合;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就会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听”非常关键。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会说不会听,有的人会听不会说,还有的人既会说又会听。在我看来,人可以不会说,但一定要会听。不耐心听和听不懂话的人注定平庸;油嘴滑舌,哪里都要插句嘴的人,自以为高明,但钻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并且随时都可能遭遇“祸从口出”;“懂得听”和“听得懂”的人再不会说话,也有可能被重用。

中国人喜欢用暗语,话里面暗藏着其他的“话”,话后面还有没说出来的一堆“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听”,要是人人都能把心里的话和盘托出,那还用得着学吗?要是学不会、听不出弦外之音,那就会受伤了还不知道在哪伤的,而伤你的人早就全身而退了。

朋友大学毕业的时候和我进了同一家公司。他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很强,被公司看作重点培养的新人。老板甚至在公司会议上公开表示非常器重他,一时之间,大家都很羡慕他。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他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因为与他沟通很困难。当别人委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他根本听不出别人的弦外之音。

有一次,老板通知大家集体加班,全力以赴赶一个大单子。当时老板着重强调,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互助协作。

朋友的能力非常强,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他准备离开公司的时候,其他同事都还在忙。组长提醒他:“你的技术是组里最好的,不如留下来指点我们一下。”其实组长的意思是想让他留下来帮忙,只不过他没有听出这话的弦外之音,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组长说的那么优秀,便扬长而去了。

他的这个做法得罪了整组人。后来,事情传到了老板耳中,老板非常生气,他觉得朋友不但非常自私,还漠视了他的命令。

可想而知,得罪了老板和同事,朋友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最后,他在公司不仅受同事们排挤,还成为老板的眼中钉,两年合同期一满,他马上就离开了公司。由于这两年中他没有参与重要项目,简历拿不出手,专业知识也没有得到巩固,因此再找工作也很困难。

此后十年,他换了很多公司,经历也都是大同小异。

朋友的遭遇确实很令人同情。不过,事情发展成这样也只能怪他自己。如果他能适时调整自己,听到别人的话后再多想一想,认真思考别人的真实用意,体会对方的弦外之音,也许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在生活中,如果不明白别人的真实意图,听不出弦外之音,往往引起诸多误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没有人喜欢一个听不懂话、难以沟通的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很难立足。

人活一辈子总要活得明白一些,做个清醒的聪明人,才能避免听不出弦外之音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要想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就要不断地学习、摸索,提高自己的悟性。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自己的老师,不妨多看看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认真揣摩一番。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和不断地历练,你就会渐渐地对弦外之音心领神会。

P6-7

序言

“汉语八级考试”中的一段对话红极一时,对话中主人公小明那地道的中国式语言足以让老外感觉云里雾里。比如小明去找领导办事,于是产生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以上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段对话不仅反映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确实体现了中国人说话的含蓄。小明和领导都不愿意把话说明,全文没有一个“礼”字,“礼”却已经送了出去,而且不留把柄。

中国文化向来以含蓄为美。西方文化就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大差异。西方人喜欢直接讲重点,而中国人则讲究铺垫。熟人见面还要寒喧个半天,七拐八拐才能谈到正事,就连说相声都喜欢在最后抖包袱。

这样看起来,中国人活得还真累,一辈子都要揣摩别人的心思,懵里懵懂的人多半会被人在背后嘲笑。举个常见的例子。你到别人家去做客,如果主人看看时间,说:“该吃晚饭了吧!”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值得你从主人平时的个性、两人的关系、当时的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主人说出这句话有多种可能性,也许是你坐得太久了。他已经不耐烦了,于是暗示你该走了;也许是他觉得你该请他到外面吃一顿;也许是他有心留你在家里吃顿便饭。总之,一旦揣摩不准,弄错了主人的意思,就会给人留下“不识趣”的印象。朋友之间或许没什么,但如果这个“主人”是你的领导或者某件事的关键人物,日后他想起这件事,难免会认为你这个人话都听不懂。能干什么大事?所以,一句话听不懂。就有可能丧失一次机会。

现实虽然如此,但是,一旦你掌握了人际交往中的诀窍,你会因此获益良多,他人会觉得你机灵、懂事、体贴,你在职场或是生活中,一定会人见人爱。

我们无须责怪那些不喜欢明着说话的人,“明人不说暗话”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有时候话不讲明也是为给他人留面子。过分礼貌的背后也许是强烈的不满。一定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称赞,要体会它背后隐含的是什么。

职场更是如此。领导、同事都习惯了话不明说,这就要求你凡事多动动脑子,多考虑一下。职场也像篮球场一样,最忌讳的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很多项目都需要团结协作,一个人完成不了所有的工作。假如太自我,不仅惹得同事讨厌,领导也会看不惯。这样的错误经常发生在新人身上,他们总是过分自信,又急于做出成绩。这也无可厚非,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深谙职场之道的,慢慢成长自然会好,就怕听不懂别人的指点,继续犯错。

我们公司最近新招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小王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因为刚参加工作,小王急于想表现自己,工作起来总是过分努力,大包大揽,不太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几个月下来,与他同时入职的年轻人开始慢慢疏远他,带他的老同事也不是很喜欢他,经常半开玩笑地跟他说:“还是你能干,要是每个招进来的人都像你一样能做事,我们也可以下岗了。”这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奈这个年轻人根本听不懂,还以为这只是前辈的玩笑话。  这位老同事私底下跟我说:“这人是什么意思?什么事都揽着做,做又做不好,总需要我来收拾残局,大家给他提出的意见他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有的话说了一两次,再说就没意思了,老同事也懒得当面说他,只是向部门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简单提了几句这个问题。领导更是精明,几个月下来自然也看得出来。有一次全部门开会,他把小王单提出来“夸奖”了一番:“这段时间你确实很努力,对工作的态度也很积极,不过也别忘了多和同事们交流,大家一起进步嘛!”

小王听到“夸奖”自然非常欣喜,他完全没听出领导的意思,把领导的话当成了对自己的勉励。从此,他做事更加勤奋了,连下个班都要暗暗观察别人,只要还有一个人没走,他绝不离开办公室。工作中他继续大包大揽,抢着做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小王被调离了部门,安排到一个闲职上。按部门领导的话说:已经忍了他太久,要不是因为合同,早就把他炒了。

小王身上的问题还真不能怪领导和前辈不指明。这个社会人人都不愿得罪人,都想明哲保身,话说得太明白了有可能得罪人,你好不好与他们完全无关,提醒一两句那是责任心,但常常会是“言尽于此”。如果个人的领悟能力不够,理解不了弦外之音。那么领导和前辈就会觉得你妨碍了他们,你最终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一个社会人,除了要面对老板和同事,我们还要和许多人打交道。是人就会计较,无论是有利益牵扯的客户,还是亲密至极的恋人。或者是各种老朋友、新朋友,言语之间难免会有善意或恶意的“算计”。和客户谈判,听不懂,生意就一拍两散;和恋人相处,一句话没听懂,一顶“你不理解我”的大帽子就扣上来了;和老朋友交流,有事搁在心里,说起话来相互试探,友情就在这虚虚实实之间散光了……我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应付这些问题,因为这就是生活。

人际暗语从古到今都有,想要用得得心应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布满了各种微妙的陷阱,想要绕开它们。我们不仅要听“懂”。也要会“接”,即对方说出什么。一听即懂,并且马上聪明地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和沟通上下点功夫,不仅仅耳朵和嘴在工作,大脑也要飞速运转,在含蓄的言语中,迅速抓住有效的信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志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056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