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凶还未走远(山西翼城10·2紫藤巷凶案调查)》以发生在山西临汾翼城县的一起凶案为背景,详实地记录了案件的侦破过程,描写生动、悬念迭出,是一部故事性强、普法作用显著的读物。
作者万茵也通过本书试图向读者证明:被送上法庭的死者妻子等一系列被告人并非真凶,而真凶也并未走远。
图书 | 真凶还未走远(山西翼城10·2紫藤巷凶案调查) |
内容 | 编辑推荐 《真凶还未走远(山西翼城10·2紫藤巷凶案调查)》以发生在山西临汾翼城县的一起凶案为背景,详实地记录了案件的侦破过程,描写生动、悬念迭出,是一部故事性强、普法作用显著的读物。 作者万茵也通过本书试图向读者证明:被送上法庭的死者妻子等一系列被告人并非真凶,而真凶也并未走远。 内容推荐 2003年10月2日晚,山西临汾翼城县计生局工作人员马朝晖身中49刀被杀死在家中,被害人的指缝和胸前留有数根长短不一的头发,警方判断,被害人生前与凶手进行了激烈的搏斗。 该案引发了“官二代”和“富二代”所在的两大家族之间的博弈和对垒,从凶案现场提取的头发后来在公安局离奇丢失。最终,死者的妻子及其情夫,还有刑警队的三名警察等十几人先后被卷入案件之中。 《真凶还未走远(山西翼城10·2紫藤巷凶案调查)》通过还原小城居民的生活图景以及乡村底层政治的权力博弈,详实地记录了案件三次侦查、五次审理,历时十余年无法结案的曲折历程。 作者万茵通过深入的调查,最后试图向读者证明:被送上法庭的死者妻子等一系列被告人并非真凶,而真凶也并未走远。 目录 第一章 血案 第二章 排查 第三章 情变 第四章 伪证 第五章 暗战 第六章 敲诈 第七章 再查 第八章 式微 第九章 捷报 第十章 招供 第十一章 翻供 第十二章 雄辩 第十三章 死刑 第十四章 调查 毛发 时间 刑讯 色盲 批示 真凶 小结 第十五章 反思 第十六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血案 2003年10月2日晚。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 一场秋雨过后,天气明显开始转凉。即便是最爱美的姑娘也得彻底告别裙裾飞扬的日子了。 夜晚将近12点,县城的街道上已经几乎没有行人。突然间,一辆辆警车从不同方向匆匆赶往北关村的紫藤巷。此时,紫藤巷2号的小院儿里还传出一男一女的哭闹声。 一个惊人的消息开始在邻居们之间迅速传播:马狗狗在屋里头让人给杀了! 马狗狗大名唤做马朝晖,32岁,在翼城县计生局工作。此时,邻居们还不知道他身中49刀,几乎身首异处的场面有多么的惨烈,但大家凭着他显赫的家庭背景已经断定:不得了啦,这下可出大事了! 马朝晖的父亲马振海是县审计局副局长,母亲李毅是县人大副主任,他的岳父李纯泰虽然官儿不大,只是北关村的党总支书记,还挂名担任过县城建局的副局长,但在翼城县,他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在县城的图书馆,我就曾见到过两部以李纯泰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单行本:《百万富翁的摇篮——北关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大地之子——劳模李纯泰》(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36年出生的李纯泰是一位只上过3天学的老农民。1987年,在他50多岁时才担任北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带领全村开办了80多家企业,涉及选矿、冶炼、造纸、针织、印刷、建筑、建材、商贸、酒店等十几个行业,到200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了3.8亿元,人均收入6400元,上缴国家税费930万元。 一时间,北关村被媒体称为“三晋明珠”,李纯泰也成了闻名二晋大地的“明星书记”,1999年他还应邀登上了国庆50周年大庆的观礼台。 2000年。李纯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作为他个人声望的鼎盛时期,2003年6月,山西省邮政部门为他发行了全省第一套展现劳模风采的个性化邮票——《“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李纯泰》;2003年9月,李纯泰的名字还和两位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申纪兰和郭凤莲联系在一起,他和两位“女强人”一道被推选为,山西省申办2008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的形象大使。 申纪兰,山西长治人,被称为中国现行人大制度的“活化石”。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妇联主任等职。 郭凤莲,山西昔阳县人,她是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标志性人物,曾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山西省妇联副主任等职。 从翼城人的民间视角观察李纯泰,他头顶的光环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中实惠的权力。北关村位于县城中心地带,城在村中,村中有城,李纯泰手握土地和财政大权,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市县两级,手眼通天;翼城境内,呼风唤雨,平日里他还开着奔驰、住着别墅、雇着保姆,号称“翼城首富”。若是老爷子活到现在,“翼城首富”的名头一定又会改头换面地被称为:“土豪”。“土豪”家共有七个子女,六女一男,排行老七的李慧被外人唤为“六小姐”。“六小姐”生得一副南方人的骨骼,小巧玲珑、眉清目秀,21岁那年她和长她两岁的马朝晖喜结连理。案发时,他们结婚9年,孩子刚5岁。 据翼城县公安局出具的尸体检验报告及侦查报告,警方对案发现场做了如下描述: 马朝晖被杀的中心现场位于翼城县北关村小康居民区的紫藤巷2号家中,他家的院落为独门独院。南面的邻居叫牵雷(县城建局工作人员),西面的邻居叫王建设(时任翼城县人民医院院长)。马宅的大门为双扇开的铁门,门上无撬痕,门锁完好。 进入大门,门庭下有一大滩血迹,门庭一角可见一带血的拖把,凶手曾经用拖把在这里擦拭过血迹。从这滩血迹出发,一道带血的拖痕从门庭一直延续到客厅,并从客厅又延续到了楼梯口。马朝晖的尸体就仰卧在楼梯下方通向卫生间的过道里,头朝西脚朝东,双手置于腹部两侧,双腿呈分开状,靠近头部附近的地面有少量擦拭血迹,臀部、左腿下有大滩血迹。客厅茶几西侧地面上放有一个带血的沙发靠垫。 死者上身着黑色秋衣,下摆向上翻卷至胸部,前胸可见10处破裂口;背部可见6处破裂口,胸部和背部的刀伤大都深达胸腹腔;秋衣大部分被血迹浸染,胸部可见3根毛发;下身穿灰色秋裤,会阴部及阴囊处可见9处皮肤裂伤,裆前部、臀部被血迹浸染.脚穿白色棉袜,左脚踝部可见血手套印迹。现场的柜子、床单、电灯开关等处还有多枚血手套印。 死者双眼及其附近有9处皮肤裂伤;颈部约4/5离断,创缘整齐,可见多次反复切割痕迹。被害人颈前软组织大部分被砍切分离,动静脉离断。 死者的左上臂、右手背、左大腿均有多处贯通性创伤;双眼被划,左眼皮有两道交叉的划痕,像是打了一个“x”。 死者左腿下压着一个折断后并非圓形的呼啦圈,并搭于腹部和右腿之上。 胃内未消化的食物呈糊状,可见白色基本咸形的面条。 根据创伤反映出的刺、切、砍的特点.鉴定人分析凶器是一把宽4cm、长25cm左右,背厚0.4cm的具备一定质量的单刃锐器。 结论:死者系被单刃锐器刺伤胸腹部、砍切颈部,致脏器和大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看过伤情后,凶手的彪悍让办案人员感到不可思议,49处刀伤,若是连续动作,就算一秒钟杀两刀,也得连续挥舞20多秒。还有死者左大腿上的贯通伤,那得多大的力气、多么锐利的刀锋才能刺穿啊。 P1-3 序言 某天,和一位编剧朋友聊天。 我说,我在写一部非虚构作品,內容是山西省的一起杀人案,公安局侦查了两年多,结果抓错了人;法院审理了八年多,结果一直都无法结案。 编剧朋友听完案情介绍,他惊呼我这回终于逮住了一个“好”题材:绯闻、奸情、凶杀、悬疑、推理、仇富、暗战、枉法、纵恶、申冤……在他看来,在现代商业电影中夺人眼球的戏剧元素在这部作品中几乎被一网打尽了。 坦率地说,2014年春节,当我放弃七天长假,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北京的陋室里开始动笔记录这起案件时,吸引我的并不是什么绯闻、奸情等噱头。那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古老而沉重的主题:让沉冤者昭雪。 噱头对我而言并不重要,我和我的编剧朋友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察视角和价值判断。这部作品的非同寻常之处并不在于它的噱头,而是它的时效:针对法院还未审结的一起杀人案,我想提前告诉读者和法官,被告席上的受审者并非真凶.而行凶者另有他人,且案发十多年以来他们并未远走高飞。 我的主题似乎有些耸人听闻,编剧朋友沉吟片刻说:若是拍电影,我会把这个故事放到民国或宋朝的背景当中去。 我说:这就是你们编剧的智慧啊?可是,这件事情真的就是发生在今天。 他笑笑,无语。 这本图书面世之后,一定有人会说,这是舆论在干预司法,甚至是破坏司法独立。但是,在司法独立还是一个奋斗目标的前提之下,从法治的建设到个案的公正,我们的社会还处在一个磨合期。这时。公民的参与其实是不可或缺的。 具体到山西翼城的“2003·10·2”杀人案,我更愿把这部作品看做是一部超越常规的辩护词。司法者在明知证据并不确凿的情况下,却要把两个无辜的生命送上通往黄泉的道路,作为旁观者,除了惊叫和呐喊,在我可能做出的本能反应中,剩下的就是战果了。惊叫是无用的,战栗是懦弱的,唯有呐喊能够表达我的心声,也正因为如此,在网络时代无聊的喧嚣中,我愿意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为了真相而劳碌奔波,独守着我的孤独与寂寞,最终去完成这次独立调查。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正在办案的司法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我把这些线索正式出版,也只是为了表现我对待此事的严谨与郑重其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赶在终审判决生效之前出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法院方面将审理期限实在是拖得太长了,以至于我有充足的时间七下山西,在众多当事人那里从容地寻觅真相。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一女两男都是年轻人,女的是会计,男的分别是记者和警察,十多年前,会计准备离婚和记者重组家庭,可是,在离婚之前没几天,会计的丈夫却身中49刀被人杀死在家中。于是,会计和记者被警方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并在法院的一审中双双被判处了死刑。而那位警察是会计的邻居、同学和好友,案发后,他因为接到会计的电话到过现场并且打电话报了警。很不幸,后来,他也被卷进了这场久拖不决的案件中,并且陪着会计和记者,在看守所被关押了八年多,一直在等待终审判决。 三个大人的案子终会有个结果的,暂且不说了。我想说说孩子,他们三人各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如今,三个孩子都已经上了中学。 在记录这起案件的过程中,我一直未曾和三个孩子谋面。但是,一想到这三个年少的孩子,我在心中立刻就升起了一份沉重的责任感,我想给他们还原一个真实的父亲和母亲。对于落难之人,我不夸大他们的冤屈,也不回避他们的过错,我不想胡编任何一个细节,甚至一个字。我尽量把自己的观察视点往后退,一直退到一个不可能感情用事的距离。努力用一个历史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并洞察这个时代悲剧发生的背景与根源。 我记下这些文字,就是希望这三个孩子长大以后,他们有机会能够通过客观的事实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父母。 在我的这部调查报告里,每个细节都有出处,每个出处都经过印证。即使有些事实存在多个版本,且一时无法印证而看起来又都符合逻辑,我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单摆浮搁,一一罗列。同时,这也是我对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认识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对于这部作品中的三位主人公,我希望用这些文字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是被整个社会放逐的人,除我之外,还有许多人在为他们奔走和呐喊。同时,我也不希望他们将来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挑战与抗拒的心理.更不要走上愤世嫉俗的道路。我只希望他们将来能平静地回归各自的家庭,走完他们原本并不曲折的爱情之路。 一切都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2014年7月4日于北京 后记 在临汾中院第三次开庭审理马朝晖被杀案时,李慧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令我难忘: 我是受害人,但却站在被告席上。本案已经十年之久,我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我相信法律。 她的话也代表了我的期盼。也正因为如此,在网络时代无聊的喧嚣中,我愿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为了真相而劳碌奔波、独守寂寞。 我不希望他们三个人会感觉自己是被整个社会放逐的人,也不希望他们将来对社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与挑战,更不要走上愤世嫉俗的道路。我只希望他们将来能平静地回归各自的家庭,走完他们原本并不曲折的爱情之路。 截至本书出版、印刷时,该案仍在等待山西省高院的第三次二审开庭。 2014年7月完稿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真凶还未走远(山西翼城10·2紫藤巷凶案调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万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652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4-07-01 |
首版时间 | 2014-07-01 |
印刷时间 | 201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2014121830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