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文化/名句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丛书”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

这本由吴礼权编写的《历史文化》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名句中国丛书”共收中国历代经典名句一万余条。人选的各名句,一般都是编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互联网技术,在认真调查了其引用频率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

本丛书所收名句依据特定的标准,共分为十二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所收辞目,根据实际情况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而多少不等。

这本由吴礼权编写的《历史文化》是其中一册。

目录

前言

凡例

咏史怀古

习俗风尚

佛道神仙

四时节令

关塞城郭

亭台寺阁

医药养生

试读章节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注释】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安得,怎么能。夫差,春秋时代吴国的国王,这里借指吴越王钱缪。水犀手,指穿着水牛皮铠甲的水手。强弩射潮,指五代时吴越王钱缪为了增强修筑工人的信心,克服重重困难,筑起钱塘江捍海石塘,令五百强弩弓手猛射钱塘江潮头,以期战退海神之事。

【译文/点评】此句在感叹钱塘江潮之汹涌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能人再世、征服江潮、造福于民的理想。

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

【注释】出自清·冯班《有赠》。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北,淝水之北。谢玄,东晋将领,谢安之侄,曾率师大破前秦苻坚之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译文/点评】此乃咏古写今,表达对清朝军队大举南下,南明政权朝中无人、形势岌岌可危局面的深切忧虑。前句用苻坚望八公山而叹的典故,《晋书·苻坚载记》有云:“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日:‘此亦刺敌也,何谓少乎?”’后句用谢安从容围棋之典,《资治通鉴·晋纪》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日:‘小儿辈遂已破贼。”’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出自明·杨慎《临江仙》。

【译文/点评】此写泛舟江湖之上,吟风弄月,把酒说往事,谈笑度人生的洒脱场景,表现的是一种置身尘世外、冷眼看世界的超脱人生观。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释】出自宋·陈与义《登岳阳楼》。吊,凭吊。

【译文/点评】此写凭吊历史的无限悲伤之情。前句“白头”(即“白头人”)的主体与“风霜里”的环境相匹配,已见“悲伤”之意,再与“吊古”的动作行为相呼应,白头人内心的感伤之情可知矣。后句“老木苍波”的哀景描写与“无限悲”的感慨,前后呼应,语义互足,遂将睹景神伤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注释】出自宋·秦观《江城子》。

【译文/点评】此用唐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意,抒发物是人非的悲伤之情。

并州英雄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注释】出自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二)。并州,古代治所在太原,此指今山西境内的地方。拟,准备、计划。井陉,在今河北井陉西北。

【译文/点评】此言井陉虽然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但是现在大金朝中无人,还有谁能率军直下井陉,经略河朔,挽金朝大厦于将倾呢?“分军下井陉”,是咏叹历史上的兵家往事(如汉代韩信率兵东下井陉而击赵军之事、唐代郭子仪分兵出井陉而定河北之事等),以与前句“并州英雄今隹在”对应,以抒发今不如昔的无奈之情。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注释】出自明·王夫之《读(指南集)二首》(其一)。 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

 【译文/点评】此言时间如流水逝去,但扬州和北固山犹生。这是怀念文天祥抗元之事,寄寓了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的誊蕴。

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

【注释】出自宋·林泳《岳武穆王墓》。

【译文/点评】此写岳飞墓前回顾历史、忆念英雄的深切之情。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注释】出自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赤壁矶,是孙刘军大败曹操军队的故址。肥水,即淝水,在今安徽寿县北,东晋谢玄、谢石大败前秦苻坚军队的地方。渺渺,远的样子。

【译文/点评】此乃借写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两个古战场向落日、枯草景象,抒发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同,也寄寓了时光无情之意,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之句的意蕴有相通之处。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出自唐·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东将吴明彻战场》。

【译文/点评】此以长江天堑犹在与南朝的繁华不复存在牛举,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天意或壬地利。其言外之意是提醒封建统治者:治国应当尽人事,励青图治,绝不能仰仗天意或地利之便。P1-3

序言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炼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我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秦《论语·卫灵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秦《荀子·修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告子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

读一读这些充满哲理睿智的先贤名言,对我们今天如何为人处世,相信会启发多多、获益无穷的。

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并不是诗词歌赋,更不会事事都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的人生挫折,那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假如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我们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周易·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读一读先贤的这些经典名言,相信我们定能由此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顿起奋发进取之志。

有奋发进取的国民,才会有奋发进取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先秦《孟子·公孙丑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文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录拾遗》)

读一读这些气壮山河、豪迈超逸的传世名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由此洞悉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中华文化之所以渊博的内在原因。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那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不断自强崛起,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舍身报国、爱国忘家的优秀儿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楚辞·离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唐-杜甫《重经昭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适贤《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清·郑燮《潍县竹枝词》)

读一读这些描写山水花木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顿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情感共鸣,在观照自然万物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南唐·冯延巳《鹊踏枝》)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宋·陆游《东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元·倪瓒《对酒》)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清·吴伟业《梅村》)

读一读这些诗句,相信我们会尘虑顿消。而对照于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相信今日忙忙碌碌的我们都会惭愧不已,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名句,我们虽然不敢说能由此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度,但最起码会给大家留下一点“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吴礼权

2008年4月8日记于复旦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文化/名句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礼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06802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3178167
中图分类号 H136.3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4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