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梦--谁的梦(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任晓驷编著的这本《中国梦——谁的梦(修订版)》主要阐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实现“中国梦”,创造中国人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走我们艰辛探索出的成功道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还要明白,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内容推荐

“中国梦”究竟是什么?“中国梦”的概念从何而来?“中国梦”与“美国梦”有哪些不同?“中国梦”是重现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还是与世界共同发展?实现“中国梦”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中国人是如何追梦、圆梦的?中国人离梦想成真还有多远?……由资深对外传播专家组成的写作团队将在这本《中国梦——谁的梦(修订版)》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为您呈现精彩纷呈、活力四溢的“中国梦”。

本书由任晓驷编著。

目录

引言:梦从哪里来?

1 复兴之梦,还是称霸之梦?

 “中国梦”唤醒了什么

 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称霸。还是共赢

 “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2 个人的梦,还是国家的梦?

 “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吗

 谁持彩练当空舞

 我的“中国梦”

 梦想如何变为现实

 追梦人的故事

 我和梦想一起成长

3 走中国自己的路,还是别人的路?

 曾记否,雄关漫道真如铁

 为什么,人间正道是沧桑

 何以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4 中国精神能圆“中国梦”吗?

 以奉献圆梦的中国人

 他们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

结语:圆梦——路还有多远?

附录:全球热议“中国梦”

试读章节

历史,总会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画面;时间,也总会有一些关键的节点。2012岁末到2013年初,“中国梦”成为中外媒体的热词,“中国梦”的缘起,要从习近平主席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说起。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对“中国梦”作了系统阐释。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是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还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习近平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说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里话。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个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清晰、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梦”的内容和实现的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执政遵循。

2013年3月和6月,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俄罗斯及非洲三国,拉美三国及美国,继续阐述“中国梦”,特别是在美国访问期间,他明确告诉奥巴马总统:“中国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临近2013年岁末,习主席提出“中国梦”一周年之际,两个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国际论坛相继举行:一个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梦与世界对话”;一个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东盟和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中国梦·亚洲梦”,到会的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中国梦”的实现献计献策。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梦’除了实现个人理想之外,更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他指出,与许多移民为主的国家不同,绝大部分中国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使得“中国梦”的提法在中国社会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将“中国梦”置于国家、个人、历史等5个层面进行分析。他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其施政方针中都能寻觅到‘中国梦’的足迹”。

P2-6

序言

序:为了13亿人的中国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蔡名照

2012年11月15日上午,数百名中外记者早早等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11时53分,刚刚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我有幸作为党的十八大新闻发言人,主持了这次见面会,现场近距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外记者的讲话。

令我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两周后的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又系统阐发了“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现在,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都在关注“中国梦”,都在观察中国的发展,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人开启了追求民族复兴梦想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不懈努力,但却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

早在80多年前的1932年,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曾发起过一场关于梦想问题的讨论。主编胡愈之先生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了400余份函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次活动得到了热烈的回应,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老舍等142位名人寄来了答函。胡愈之先生的同事金仲华回复说:“那时候的中国,显然已经通过了历史中的变乱期,而踏上新生的道路。要形容那时候中国的状况,不必用‘富’‘强’这种单代表一种表象的字眼;就最低限度说,那时候每个人可不必愁虑生活的问题,饥馑和死亡不再追袭着大部分的中国人。”作家施蛰存写道,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诗人柳亚子表示:“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更是直截了当地宣称:“我们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这次讨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关于梦想问题的思考及其思想倾向。当然,其中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对社会主义大同世界的憧憬和思索,还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奋斗,才使这些前辈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实现“中国梦”,创造中国人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走我们艰辛探索出的成功道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我们还要明白,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最近,我们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一些普通民众畅谈对“中国梦”的理解。来自江苏常州的装修工人贺先生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我们感到有奔头,可以大胆地设计自己的梦了。这个梦是中国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农民工陶先生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盼得到,摸得着,我们对儿女的教育有了更多期待,对老有所养有了更多安心,‘中国梦’离我们很近。”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研究生说:“提出‘中国梦’,是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信息,我们倍感自豪,学习有了更大劲头,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年轻人。”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说:“‘中国梦’的提出,避免了我们行动的盲目,我们为什么、该做什么,都有了明确方向,心里很踏实,因为习主席已经告诉人们该如何奋斗。”我相信,像这些农民工和大学生一样,每个中国人都对“中国梦”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

2013年6月,广东省省情调查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中国梦”表示认可和乐观,认为“中国梦”能够实现的高达89.4%。人们对“中国梦”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通往梦想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蕴含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60多年持续探索,近代中国170多年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沿着这条道路,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14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71倍,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梦想、接近目标。这使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地拓展这条道路,“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毋庸讳言,中国的成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掌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心和忧虑。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既没有依仗军事实力进行掠夺的历史,也没有建立自己势力范围的先例,在当今这个时代更不可能发生。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寻梦的故事,告诉大家:“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世界的需要;“中国梦”不是中国入关起门来自己做的梦,而是开放的梦,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梦。  世界历经沧桑,风云变幻,每个国家在实现各自的追求过程中,都走过了独具特色的不平凡道路。中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我们离自己的梦想目标越来越近,但是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激励中国人迎难而上,妥善应对各种挑战,让中国发展得更好,让“中国梦”造福中国,也惠及全世界。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 赵启正

追求对世界的贡献,是“中国梦”的重要国际内涵。“中国梦”追求的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同行、中国富裕与世界富裕同行。“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各国有不同的梦,这是基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选择,但好的梦追求的都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

我有两个“中国梦”:一个是水稻能长成高梁般的高度,稻穗如扫帚般长,谷粒如花生米般大,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能尽快攻克;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主持人 白岩松

国家富强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富强的目的是要让个人、每一个个体更有尊严、更幸福、有更平等实现梦想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中国梦”的含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中国梦”是一个由国到家的过程。

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

“美国梦”源于美国人对于改善个人生存条件的不断追求,他们认为明天永远是更好的。而中国人在近150到200年间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因此,放眼向前看,提“中国梦”是非常重要的事件。虽然发源不一样,但两个梦的终极状态是一致的,追求的都很相似: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合作的世界。

美国未来学家、《中国大趋势》作者 约翰·奈斯比特

作为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道义权威必须要得到增强。强大的中国领导层,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众多党员,正利用干载难逢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中国梦”。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沈大伟

“中国梦”,作为习近平主席和中国第五代领导人执政的基本理念,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梦”一直深藏于中国人心中,无论从中国近代史还是清末时期都能找到它的踪影。今天,当中国力图重拾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和影响时,“中国梦”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于世界人民而言,了解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意义重大。对那些渴望了解“中国梦”的各国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解梦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梦--谁的梦(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晓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9758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4062540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