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第一年,从“管不住”到“不用管”的成长魔法!这本芮雪编著的《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由《宝贝世界》前主编、辣妈帮主编褚宇霞,贝瓦网总编辑龚菲菲推荐!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幼儿园老师都没法管——怎么教孩子不淘气?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睡觉,影响了小朋友的休息和学习——怎么教孩子能自理?孩子见到东西就想要,幼儿园小朋友都不想和他玩——怎么教孩子不霸道?
3岁是儿童敏感期最重要的一年、宝宝叛逆期最厉害的一年、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别做虎妈、别做狼爸,不打不骂、不吼不叫,做最贴心、最懂孩子的好妈妈。
用正面教养的正能量,让孩子在信任中养成好品格,在鼓励中学会独立成长!
磨破嘴皮也不听,怎样说孩子才肯听?
动不动就发脾气,怎样教孩子不淘气?
定规矩总被推翻,怎样说孩子不抵触?
什么东西都想要,怎样教孩子不霸道?
……
这些都是家有3岁孩子,父母最头疼的问题。3岁是儿童敏感期最关键的一年,也是宝宝叛逆期最厉害的一年,还是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小伙伴一起生活、学习的第一年。孩子能否顺利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让孩子养成好品格、形成好习惯。芮雪编著的《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以积极、快乐的教养方式,解决3岁孩子任性、霸道、拖拉、脾气大、爱哭闹等教养难题,让孩子在关爱和引导中养成好品格,在信任和鼓励中学会独立成长。
1.叛逆:3岁教养的第一个关键词
有一年春节,妹妹一家回老家过年。南方水土就是养人。外甥女依依一身裙装,粉嫩粉嫩的,但是似乎比前年瘦了一些。妹妹说:“她现在特别不乖,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我说什么都不行,总是和我唱反调,怎么可能不瘦?”
很显然,妹妹只注意到女儿的变化,却没有搞懂孩子为什么变得“不乖”了。很多妈妈也像我妹妹一样,对此茫然不知,所以也就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孩子的种种“不乖”行为。我告诉妹妹:“依依长大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到了。你就接招吧!”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
叛逆是所有父母最不想面对的词汇。我们常接触到的“叛逆期”通常指12~16岁的青春发育期,其实,早在那之前,孩子就已经经历了两次叛逆期,2—3岁以及4~7岁,第一次叛逆期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第二次叛逆期是从幼儿过渡到少年儿童,第三次叛逆期是从少年儿童过渡到成年。在这三个阶段,孩子越来越独立,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少。第一次叛逆期之所以受到忽略,是因为很多父母认为孩子3岁左右的哭闹、任性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处于可控制、可应付的阶段,因此,很多家长对3岁孩子的教养可以总结为吼叫打骂后无可奈何地听之任之。这样做,父母就将问题留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叛逆期。到那时,教养孩子已经变得非常难了。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
逆反:第一次叛逆期的关键词
在第一次叛逆期里,孩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逆反,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做的与你所期待的是逆向的。孩子2岁时,已经可以很好地独立行走,手也变得非常灵活,身体协调能力极大提高,同时孩子心理上也感觉自己能够做得好了,于是开始坚持“我的意见”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身体主观能动性的增强,让孩子们对大人们的安排和指挥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生物学上叫作“恐怖的2岁”。经过一年的酝酿成长,逆反在3岁达到了顶点。这时的孩子总是喜欢做出各种选择,但是又很难坚持自己的选择。
比如他会说“我要牛奶”,当你给他准备好时,他又不要了,表示要橙汁,给他橙汁时,他可能又要牛奶;再比如,好不容易说服他去洗脸,洗脸水准备好后,他马上就不愿意了,这完全是在考验父母的耐性。耐性好的父母,就一直被孩子左右,将牛奶、橙汁甚至可乐都给孩子准备出来,不洗脸就不洗了,陪着孩子玩这种“你猜我下次要什么”的游戏;耐性不好忍无可忍的父母,可能就会吼叫起来,“什么都别喝”,全部扔回冰箱,“必须马上洗脸”,拽过来就是一顿揉搓,结果就是你大叫、他大哭的剧情。
避免3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只要有人“不听话”,孩子马上一哭二闹三发飙。“不,我不,我就不”是3岁孩子逆反的三部曲,“爸爸讨厌,妈妈讨厌,你们都讨厌”是3岁逆反孩子的总结陈词。面对3岁孩子的逆反行为,很多父母最终只能缴械投降。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面对3岁逆反小儿的教养问题,父母首先应该自查一下是否采用了以下三种错误的教养方式:
P2-3
带孩子,怎一个累字了得!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总是不听话,喜欢对着干:让他吃饭,他就是不张嘴;说好了10点上床睡觉,他却一直赖在沙发上看电视;叫他不乱拿小朋友的东西,他总是拿到手就走:叫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总是躲在你背后……真是身体累心理也累。为什么3岁左右的孩子那么难教?以前那个听话又懂事的乖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3岁是孩子心理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对于不喜欢的要求会坚决抗拒。这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宝宝叛逆期”。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会经历3次叛逆期,第一次在3岁左右达到顶峰,称为“宝宝叛逆期”;第二次在6岁左右达到顶峰,称为“幼儿叛逆期”;第三次在14岁左右达到顶峰,称为“青春叛逆期”,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次叛逆期。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怎么说都不肯听。许多父母觉得这是孩子淘气,等大了自然会懂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孩子3岁时不把问题解决,等到后面两次叛逆期,就更没办法教出好孩子了。
3岁是儿童敏感期最关键的一年,既是孩子大脑发育、语言能力发育、认知能力发育的黄金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社交能力的拓展期、情感发展的体验期、秩序规范的形成期、运动能力的爆发期。这一年孩子受到的教养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智力、性格、情商和健康。3岁还是孩子短暂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和老师、小伙伴们一起生活、学习、玩耍的第一年。孩子能否顺利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意识、自理习惯、社交能力。可以说,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3岁教养对了,孩子的一辈子就对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3岁这一年,好好陪陪孩子。在孩子叛逆情绪爆发的时候,与其和孩子较劲、吼叫甚至打骂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学会沟通,以平等、积极、快乐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养成一个好性格,在父母的信任中自觉成长,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管好自己、表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以前,孩子一耍脾气,我就特别生气,结果孩子越来越难管。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信心:不生气也能教出好孩子。我改掉了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开始用积极、快乐的方式引导孩子,结果发现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很用心,我也省心多了。
——《宝贝世界》前执行主编、资深母婴媒体人 褚宇霞
我的女儿正好三岁,看完这本书非常有感触。陪伴是最好的爱。在孩子离开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小伙伴一起生活的第一年,父母应该用心陪陪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和足够的信任、支持,让孩子在关爱中养成好品格,在鼓励中学会独立成长。
——贝瓦网总编辑 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