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澜访谈录之超越
内容
编辑推荐

精彩人物,精彩话题!

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

倾听精英的声音,寻找智慧的光芒!

作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的实体书之一,《杨澜访谈录之超越》甄选时代热点人物,包括冯小刚、刘烨、陈忠实、陆川、管虎、宁浩、郎朗、陈坤……他们与杨澜的对话透露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事业追求和人生感悟,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杨澜访谈录之超越》为大型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的实体书之一。

本书甄选时代热点人物入册,包括冯小刚、许鞍华、陆川、张杨、宁浩、郎朗、陈坤……他们与杨澜的对话透露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事业追求和人生感悟、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目录

刘震云温故 冯小刚知新:刘震云、冯小刚

两个人的《白鹿原》:陈忠实、王全安

对导演青春期说再见:陆川

向左是艺术,向右是票房:王小帅

那些年,我们一起拍电影:许鞍华

温情导演的电影家庭:张杨

很想逆流而上 却不得不顺流而下:管虎

鬼才导演的成长之痛:宁浩

笑翻美国的东北人:黄西

走过焦虑 安静生活:刘烨

郎朗的这十年:郎朗

成长,寻找,做自己:李宇春

生有所求:汪峰

突然就遇到了陈坤:陈坤

纽约人在北京:马布里

试读章节

《一地鸡毛》是冯小刚继《北京人在纽约》《情殇》《永失我爱》后的第四部影视作品,也是冯小刚在电影《甲方乙方》之前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之一。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冯小刚和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第一次相遇了。

冯小刚:那时候我和王朔,我们俩人住在颐和园的西厢房里头,中间有一个堂屋,里面有一个卧室。他从那边睡完午觉走过来,扔到我手里一本书。震云写的一个中篇,调查体的《温故一九四二》。本身《一地鸡毛》我就非常喜欢,我在看了这个《温故一九四二》之后,我对震云非常崇拜了。

杨澜:这根就算扎下了。

冯小刚:扎下了。隔年在京丰宾馆开一个大会,我就和震云说,这个小说在我心里头翻腾了这么长时间,我特别想把它拍成电影。我跟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没有拍过任何一部电影。震云说,让我再想想,不着急。这之后,我们俩和王朔,还有梁左,经常在一块聚,包个饺子,凑几个凉菜,说上一夜的醉话。有时候就会提起来,说《温故一九四二》要能拍成电影多好。老刘没有实接过这话,全是虚着说。直到2000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俩人喝完酒,吃完了饺子。震云说,我今天来是想郑重地跟兄长说,我把《温故一九四二》托付给你了。

刘震云和冯小刚都是1958年生人。刘震云是河南省延津县人,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过兵,做过中学教师,在《农民日报》工作过。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后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过《塔铺》《新兵连》《官场》《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作品,引起了很大关注和反响。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参过军,做过舞美设计,1985年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师,先后在《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中担任美术设计。1992年与郑晓龙合作剧本《大撒把》,并一起联合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杨澜:能不能说说第一次合作甚至是第一次见面,小刚给你留下来的印象?

刘震云:小刚那个时候颇有些文艺范儿。现在你看他戴一围巾,那个时候他特别爱挂一个牌子。那个牌子上面写着“北京电视台艺术中心”,走到哪儿都挂着。

杨澜:就跟学生戴校徽似的。

刘震云: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吧。再就是走路很快,爱张罗。爱把几个人张罗到一块儿,一块儿吃饭、喝酒,把气氛不断挑起来。他张罗来的人,来路特别不明,有时候是几路人马凑到一块。那样的场合,现在想起来也20多年了。那个时候,常在一起的有小冯、小王、小刘,还有已经离开我们多年的梁左先生。

梁左,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90年代初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

刘震云:我们这三个小字辈,就共同尊称梁左先生为“梁老”。梁老,这架子非常大。比如说明天晚上大家想一块喝个酒,这个时候就会让小冯给梁老打一电话。这梁老就会挑理,说明天吃饭你今天这才请我,这能叫请吗?这叫提溜。这时候王朔会抢过来电话,你爱来不来。然后第二天,梁老一定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我记得当时,基本都是在小冯的家里面,张罗几个凉菜,包个饺子,这场面还是很怀念的。

冯小刚:我最近的访问,每位主持人看完了电影都会问,小刚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你为什么喜欢他这个小说,我要说的理由有特别多,但是我觉得,最让我相信的一个理由,是我和震云有缘分,我作为导演和《一九四二》这个电影有缘分,我觉得这个是最有说服力的。

杨澜:这个最没说服力,因为缘分这个事恰恰是什么都说不清的。

刘震云:我觉得除了这种缘分,这种契机,更重要的是目光的交汇,一定胜过世界上任何的利益。俩人能同时看穿百年,在做事时的默契上能够在特别深入的一点上融和,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杨澜:您说的这种缘分和这种目光,不仅仅是彼此相对的,而是大家都能够看到未来的某一个点,在那个点上,大家的目光是交汇的。

刘震云:而且他们看到的那个未来的长远度是一样的,能够长远做朋友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P8-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澜访谈录之超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49138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4172295
中图分类号 K812.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7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