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心雕龙与六朝文化思潮(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杨清之所著的《文心雕龙与六朝文化思潮》是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论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浓厚文化意味的集大成之作,所以能够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至20世纪后半期,已经成为世界性汉学研究之“显学”。对于这样的“龙学”盛况,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少康教授主持撰写进行了全面系统修订。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玄儒道佛多元并存的文化思潮与刘勰的身世经历

 第一节 玄儒道佛多元并存的文化思潮

一、方兴未艾的玄学

二、逐渐复苏的儒学

三、由“学”而“术”的道教

四、后来居上的佛教

 第二节 刘勰身世经历及《文心雕龙》成书年代概述

一、刘勰的身世问题

二、《文心雕龙》成书年代

三、刘勰的生卒年及主要经历

第二章 文学自觉与刘勰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一、文人忧生心态及其对创作之由的理论探讨

二、珍重情感与“缘情”论的提出

三、自我个性的张扬与创作的个性化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崛起与文学批评鉴赏

一、审美意识的崛起

二、文人聚谈与文学理论批评

三、刘勰的文学批评鉴赏论

 第三节 “文笔之辨”与刘勰的文笔观

一、南朝“文笔之辨”

二、刘勰的文笔观

 第四节 文学史意识的自觉与刘勰的文学史论

一、南朝文人文学史意识的自觉

二、刘勰的文学史论

第三章 玄学与刘勰文学理论

 第一节 王弼玄学本体论与刘勰文学本体论

一、以“无”为本的玄学本体论

二、以“道”为本的文学本体论

 第二节 “崇本举末”与刘勰以“道”统“文”

一、王弼的“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

二、刘勰论“文”而“原道”

 第三节 “因物自然”与刘勰的文学自然观

一、王弼“因物自然”的自然观

二、刘勰的文学自然观

 第四节 “言意之辨”与刘勰的言意观

一、由玄学走向文学的“言意之辨”

二、刘勰文学理论中的“言意之辨”

 第五节 刑名学的复兴与刘勰的“论文叙笔”

一、曹魏“名法之治”与刑名学的复兴

二、“论文叙笔”中的名理之辨

三、“循名课实”:论历代创作的得失

 第六节 “才性之辨”与刘勰的才性风格论

一、逐渐走进文学的“才性之辨”

二、刘勰的才性风格论

第四章 儒学与刘勰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征圣宗经”的文学主张

一、“征圣宗经”提出之始末

二、“征圣宗经”的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三、“征圣宗经”与文学的教化功用

 第二节 “正纬”、“辨骚”及其理论价值

一、谶纬之风与刘勰“正纬”之旨

二、骚学的盛况与刘勰的“辨骚”

第五章 道佛二教与刘勰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从《灭惑论》看刘勰“崇佛抑道”思想

一、佛、道之“真”、“伪”

二、佛、儒之“精”、“粗”

三、道家之“三品”

 第二节 道教生命哲学与刘勰的养气说

一、道教生命哲学的基本内涵

二、刘勰的养气说

 第三节 佛教与刘勰的文学理论

一、佛教向文学的渗透

二、佛学与刘勰的文学理论

余论 超拔于时代的文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从《序志》篇看《文心雕龙》的结构框架

 第二节 以“道之文”为内核的文学理论体系

一、“道之文”的提出

一、道之文“与”征圣宗经“

三、”道之文“与”论文叙笔“

四、”道之文“与”文之道“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附录论刘勰对骈文理论的贡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心雕龙与六朝文化思潮(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清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30996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3312033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