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蒙田论人生》涵盖了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趣味。正如蒙田所说的那样,它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图书 | 蒙田论人生/永恒的励志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蒙田论人生》涵盖了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强了作品的文学趣味。正如蒙田所说的那样,它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内容推荐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经过400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它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蒙田论人生》即为《蒙田随笔》中精彩文章之选录。 目录 导读:与人生和人性对话的经典 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的路上 洞察人性与人生 第一章 心灵的力量 第二章 与人相处的学问 第三章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第四章 善于自我判断与反省 第五章 野心与欲望 第六章 如何看待名誉 第七章 功成身退 第八章 做人简单一些 第九章 正确的判断 第十章 死亡这件事儿 第十一章 痛苦无法避免 第十二章 撒谎与诚实 第十三章 懦弱与勇敢 第十四章 掌控自己的意志 第十五章 公利与私利 第十六章 真正的友谊 第十七章 人与自然 第十八章 如何面对悔恨 第十九章 完美的教育 第二十章 知识与真理 第二十一章 亲情与老年 第二十二章 差别与普通 第二十三章 美德的修养 第二十四章 灵魂的力量 第二十五章 永恒与变化 第二十六章 求知的欲望与途径 第二十七章 追求你的目标 第二十八章 知识起源于感觉 第二十九章 理解事物的本质 第三十章 有形的财富 第三十一章 真诚的祈祷 第三十二章 爱情与机缘 试读章节 心灵的功能有高尚和低下之分。如果看不到这点,人们就无法真正认识它。心灵平静时,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观察它。倘若受到情欲风暴的影响,它就必将会被吹拂得摇摆不定。此外,心灵从不会同时处理两件事,它只会专注在一件事上,并全力以赴。在处理事情时,它不会根据事情本身,而是根据它自己本身来做出判断。 事情可能都有它本身的重要性、尺度和条件。但当遇到这些事情时,我们的心灵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对它进行任意修饰。比如死亡这件事情,西塞罗惧怕它,加图期盼它,而苏格拉底无视它。健康、良知、权威、知识、财富、美,以及与这些相反的东西,在进人心灵时,都脱掉了自己本来的衣衫。随后,心灵给予了它们新的衣衫,并为这些衣衫选择了它喜欢的花色,褐色的、绿色的、浅色的、深色的、刺目的、柔和的、深刻的、表面的。每个心灵都各自选择,从不互相干扰,因为它们并不共同去检验它们的风格、规则和形式:每个心灵都是自己领土上的王后。所以,我们不要在事情的外在品质上找借口,责任在于我们本身。 心灵的激动是不是也会扰乱和挫伤心灵本身?心灵的力量在于灵活、尖锐、敏捷,然而是不是也因为这些特点而使它备受困扰,甚至陷入疯狂?是不是最极致的智慧产生最极致的疯狂?如同大爱之后产生大恨一样,最健康的人容易被最致命的病患侵蚀;因而,心灵激动愈少愈强烈,养成最出奇、最畸形的怪僻;转瞬之间就可以从一个状态转入另一个状态。失去理性的人的行动表明,用脑过度必然产生疯狂。谁不知道任凭思想放荡不羁疯疯癫癫,和严守德操一丝不苟臻于极点,而两者间的区别细微到人类几乎无法察觉。柏拉图说忧郁的人是最可塑造和最杰出的人,因而也是最易陷入疯狂的人。 多少英雄志士的毁灭都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力量和聪明。塔索是意大利最明事理、最聪敏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剔透晶莹,古意盎然,令其他诗人一直以来都难以望其项背。然而,就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思想活跃,才使他最后成了疯子。毁了他的神志的这种敏思,使他失明的这种明智,使他失去理性的这种对理性的不差毫厘的理解,使他痴呆的这种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既不用操练也不用思想的这种罕见的思想操练,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他感激的呢?我在弗拉拉看到他时,他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认不出自己的作品。我对他的情感,与其说是同情,倒不如说是愤怒;他的作品未经修改也未加整理就出版,他虽看在眼里,却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 人是会犯错误的,这一点至少让我们在改变看法时使行为更加谨慎克制。我们应该记住,无论理解了什么,我们总会常理解到一些错误的东西,同样都是通过这些时常会自相矛盾和迷误的心灵。 因为稍一遇到变化,心灵便会左右摇摆,我们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承认它会自相矛盾了。我们的理解、判断和其他心灵功能都受到肉体的行动和改变的影响,而肉体又是在不断行动和改变的。相比于患病时,我们在健康时精神更抖擞,记忆更清晰,言辞更生动吗?在我们欢欣愉快和痛苦忧郁时,我们的心灵在接受事物过程中会看到不一样的面目吗?一个吝啬刻薄的老人和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读卡图鲁斯或萨福的诗句时,会感到相同程度的愉快吗?阿纳克桑德里德斯国王的儿子克里昂米尼生病时,他的朋友责备他的脾气和想法跟平时不一样,他回答说:“我想是不一样,因为我不是健康时的我了,我成了另一个人,我的脾气和想法也就不同了。” 肉体的激情会强烈地震撼心灵,但心灵本身的激情会产生更大的震撼;心灵受制于自身的激情,我们有时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犹如行驶在海洋中的一艘船,无风时就不会颠簸一样,当心情不再起伏时,我们的心灵也就静止不动了。既然一致公认最美好的心灵活动来自激情的推动,或者需要激情的推动,那么遵循逍遥派学说而这样主张的人,不会过分责备我们。他们还说,没有愤怒的参与不会有完美的勇敢。 我们在愤怒时能够更加厉害地打击坏人和敌人。说情人得到公正的判决,也必须引起法官的愤慨。激情使地米斯托克利奋发;激情使德摩斯梯尼兴起;激情促使哲学家通宵达旦,四方讲学;激情鼓动我们去为荣誉、学说、健康做有益的工作。P10-13 序言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也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经过400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被称为“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它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1533年,蒙田出生在法国阿奎坦,父亲是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小贵族,母亲是西班牙人后裔。1570年,37岁的蒙田继承了父亲在乡下的领地。在那里,有一个空间改变了他之后的生活,那就是庄园中古堡三楼上的藏书室。他像一位隐士一样,在藏书室里过起了隐居生活。他认为自己退休了,藏书室的生活就是他暮年生活的开始。在隐居期间,他的生活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除了埋头做学问以外,还积极从事写作。 1581年9月7日,蒙田接到一封信,来信通知他,“在一致赞成的情况下”,他被任命为波尔多市市长。对于蒙田本人而言,出任市长似乎就意味着自己要放弃自由。而自由是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已经近在眼前,他怎么可能放弃。然而,他很快又接到了来自国王亨利三世的亲笔信。在信中,国王也希望他能出任市长一职,但与之前的那封信不同的是,这个请求不再只是一种期望,而是一个命令。就像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胆结石症一样,这次,蒙田也必须在国王的命令和市民们的请求下,继承父亲的市长职位。 上任之初,蒙田就告诫他的选民们,不要期待自己能像父亲一样彻底地奉献自己。蒙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知道自己不计怨仇、没有野心、不贪钱财和厌恶残暴,然而,自己的记忆力却很差,而且缺乏警惕、经验和魄力。最终,他决定要保持他最优秀的、最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以最大的认真和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不会做更多的事情。为了不使自己被自由的生活所抛弃,蒙田继续住在自己的古堡里,而没有到波尔多市市里安家。在他任职期间,他为市长这个职位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仅仅是别人的一半,但业绩却总是超过其他人。1583年7月,蒙田的第一次市长任职期满。换届选举时,得票最多的依然是他,于是他不得不接着又做了两年市长。 1585年,就在蒙田的第二次波尔多市市长任期就要结束时,天不遂人愿,在胡格诺派和天主教同盟的激烈内战中,波尔多市变成了一座危险的城市。蒙田一直勇敢和坚强地严守岗位,为这座城市做好防御准备。 在困难面前,蒙田没有退缩,但在同一年爆发鼠疫后,他却表现出了异于此次壮举的举动,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出逃。 鼠疫袭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波尔多市市民就死去了一半。蒙田的家也沾染了鼠疫,对他而言,健康是无比重要的,他离开了自己的家,甚至放弃了这座城市。他带着年老的母亲,和妻子、女儿一起逃到城外,并撤走了家中所有的人,他的家也因此在他离开后遭受了不止一次的洗劫。蒙田离开后,那些宣过誓的市政官吏们对蒙田的出逃感到愤慨,于是一封接着一封地给他写信,要求他回来,但蒙田没有接受请求,甚至连规定的卸任仪式都没有回去参加。 6个月后,鼠疫被消灭了,蒙田带着家人回到了波尔多市。这次逃离虽然使蒙田失去了一些荣誉和赞美,但他更注重的是保存了自己健康的身体。在回到波尔多市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以前的工作和追求中,也就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1587年10月23日,纳瓦拉的亨利打败了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这意味着他能够作为胜利者进军巴黎,用武力取得继承王位的权利,或者甚至直接用武力夺取王位。然而,纳瓦拉的亨利并没有为获得成功而孤注一掷,他愿意再试一次谈判,于是在自己取得胜利以后到蒙田那里去寻求建议。他想要知道自己怎样能用和平的手段最佳地利用这一次胜利。 蒙田作为斡旋者,前往巴黎向国王亨利三世提出了建议。他的这次斡旋,不仅确保了法国的和平,也确保了纳瓦拉的亨利英明的地位。结果,纳瓦拉的亨利皈依天主教。 从巴黎回来后,蒙田回到了自己的古堡中,继续自己神圣的事业和追求。这时的他已经年迈,头发脱光了,胡须也开始由漂亮的栗褐色变得灰白。他真正进入了暮年,也真正拥有了自己一直在追求的自由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我有许多好书,蒙田当属最佳,他绝对不会愚弄你,你还需要什么呢? ——法国散文家德·塞维尼夫人 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样朴实描述自己,这是多么可爱的设想!因为他描绘的是人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世人对生活的热情,由于这样一个人的写作而大大提高了。 ——德国哲学家尼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蒙田论人生/永恒的励志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国)蒙田 |
译者 | 杜梦臻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20923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2014163994 |
中图分类号 | I565.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北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