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麻的天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很少真正去体会母亲的独立人格和存在价值,很难真正去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这本《胡麻的天空(精)》,是一位母亲平凡又丰富的心灵史。

秀英奶奶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在本书中,一位农村老人六十年的自然情怀与社会记忆静静流淌,中国农村六十年的自然生态变迁与社会变迁静静流淌,那些被忽视的人群、被闭合的天空与情感世界在静静呈现。这是一曲别样的凡人之歌,是一片湛蓝的胡麻的天空。

内容推荐

这本《胡麻的天空(精)》,是一位母亲平凡又丰富的心灵史。作者秀英奶奶1947年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念过一年半小学,热爱自然,喜欢花花草草。2011年春天,她跟着儿媳芮东莉(中国大陆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之一)开始做自然笔记,继而又尝试创作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在创作过程中,她重新念书识字,并学会了使用电脑。其作品曾刊于《新闻晨报》头版,收入《自然笔记》《读库1501》等书刊。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作品集。

目录

序言

 倾听静默之声(刘震云)

 胡麻的天空(秦秀英)

我的老家

 二喜民圪蛋和蛇

 骑骆驼的人

 三岁小驴骡

 小狼在家

 养鸡

我的庄稼

 麦子

 胡麻

 糜子

 糖菜

 瓜

 葵花

 番茄

我的阴山黄河

 阴山

 红柳和哈莫儿

 芨芨草

 掏野菜

 黄河

进城后

 斑鸠儿子出来了

 胡燕儿

 韩油房

 骡马蛛蛛

 水圪洞当宝了

 我的自然笔记

收徒弟

 花猫利利 (秦秀平)

 看野鸡(秦秀平)

 治虫害(秦秀平)

 夏天(秦秀平)

后记

 母亲的天空(吕永林)

 走进婆婆的世界(芮东莉)

试读章节

胡麻的天空

秦秀英

我这本书里写的、画的,大多是动物和植物的故事。

我喜欢动物的聪明,人对它好,它就对人有情有义。家里养的那些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会用表情和叫唤表示它们对人的感情。有时候,   它们不太听话,我打它们两下,它们也不记仇,因为它们知道谁是真心对它们好。动物不像人,人别说骂了,说话声音高点就不高兴了。院子里要是养个狗,它就给你看家护院;要是养个猫,就不怕耗子反。有了动物,人的生活也能添一点活乐,没有了动物,鸡不叫、狗不咬,甚[]声音也没有,人就觉得冷清清的。

我也喜欢植物,花草树木青蓝雾罩的,可好看了。有了植物,才有好空气和虫子。虫子长得各式各样的,有的也挺好看。有了虫子,就能有鸟,因为鸟喜欢吃虫。鸟也能给我带来快乐,以前鸟多,我一个人在地里干活觉得寂寞,突然天空中飞来一群鸟,边飞边叫,我仰头看是什么鸟,听它们的叫声,就不觉得寂寞了。

要说我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就学得能写书了?这要从2011年说起。

2011年3月,我去了上海。那年本来我不打算去的,因为以前已经去过两次了。我是农民,没有退休工资,我觉得去上海两次就已经很满足了。大城市里甚东西都贵,我第一次去上海,到菜市场买葱,听不懂上海话,用一块钱买了一棵葱。

春天的时候,二儿子永林打电话来叫我去上海,我说不去了。儿媳妇东莉抢过电话说:“妈快点来吧,现在的白玉兰花开得可好看了,迟了就开罢了。”永林和东莉直接从网上给我买了机票,我就又去了上海。从飞机场打车到家的路上,看见路两边的树绿盈盈的,我说南方的风景就是好,北方的树才刚发芽。

到上海的第二天,永林和东莉就带我去了附近的大宁灵石公园。白玉兰和樱花开得真好看,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花,红的紫的都有。晚上东莉把在公园里拍的相片放到电脑里,让我照着相片,画里面的花。我说:“我哪会画画了?我才念过一年半的小学,连大字也不认识几个。”结果东莉硬是拧着让我画,磨了我好长时间。我为了逗他们开心,就拿起笔来画。

我心想,等我画出来歪歪扭扭的,他们肯定会笑我。可他们没笑我画得不好看,而是笑我右手写字、左手画画。我天生左撇子,小时候母亲不让我用左手拿筷子,我改不了,常挨骂,就端着碗去外头吃。我做营生都是左手,右手连菜刀也不会拿,只有念书的时候,硬是被老师逼得我学会了用右手写字。但是画画,我觉得还是左手得劲。

永林和东莉硬磨着我画了一张,第二天东莉还让画,不管画得好看难看都让我画。等他们上班去了,我就去闸北公园锻炼身体,看见好看的花,就把掉在地上的花瓣和叶子捡回来照着画。东莉还让把花名、年月日、地点和天气情况也写上去,说是以后好查看。晚上,东莉下班回来要给我“检查作业”。

以前我认识的字不多,为了能完成“作业”,我又开始查字典学文化。永林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就按拼音在里面找要写的字。但还是有好多字头天写了第二天就又忘了,东莉就找了个本本,让我把常用的字一遍一遍地抄写下来。一开始,标点符号我也不知道用,一句话从头到尾连在一起。后来我才省得有逗号、句号,以前我最多就是点上个黑点点。就这样,我认识了好多字,好多花,好多树,还认识了凤蝶和其他昆虫。以前在农村,我们管蝴蝶都叫蛾蛾:大蛾蛾,小蛾蛾。有一天,我在公园里看见一对凤蝶,晚上我跟东莉说,今天我在公园里看见一对大蛾蛾。东莉拿起画一看就笑了,说这不是蛾子,是凤蝶,蛾子跟蝴蝶不一样。

过了几天,东莉下班回来说:“你画的画,网友们可喜欢了。你要继续画呀,不能停,他们要转载的。”当时我不懂什么是“转载”,也不知道“网友”是个甚,也不好意思问媳妇。心想,我的画在家里搁着,没人来看过呀。后来才知道,是东莉把我的画放到她的博客上了。我根本没想到别人能看见我的画了,我画下来,是准备拿回内蒙跟家里头的人翻着看的。

没多久,闸北公园里我爱好的花都画过了,我就想不起来再画甚了。东莉说,除了花,果实呀、鸟呀、虫子呀,都可以画,咱们现在做的叫“自然笔记”,除了你喜欢的,其他的植物、动物都可以画。我这才知道,自己不光是在画画,还是在给大自然做“笔记”。有一次,我在公园的草坪上看见一群麻雀,就做了一篇麻雀觅食的自然笔记。过了几天,永林从小区门口买回两份一样的报纸,笑嘻嘻地跟我说:“妈,有一件大喜事,你看看是甚?”能有甚大喜事了?我猜不着。永林说:“妈,你给麻雀们做的自然笔记上了报纸头版啦!”

因为这件事,东莉高兴得要教我学电脑,说我学会用电脑以后就可以自己上网开博客了。我说我连电脑上的字母也认不得,哪能学会了。东莉说,慢慢学,肯定能学会。她先把大写小写的字母抄在纸上让我背,我以前认得拼音字母,但是从来不省得字母还分大写小写,现在才知道,字典上的拼音检索里头就有大写字母。我一天到晚翻字典,连这个也不知道,真是笑死人了!P4-8

序言

倾听静默之声

吕永林是我的朋友。他母亲跟我母亲一样,认识的字,没有她们认识的人多,更没有她们认识的植物和动物多。

一个不大识字的农村老太太,开始写文章,她能写好吗?从专业的角度,不能。一个不会画画的农村老太太,开始画画,她能画好吗?从专业的角度,也不能。

如果换一个角度,用“自然笔记”的说法,她的写写画画便可以成立。

问题的关键是:她写的是什么,画的又是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像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一辈子生活在生活的最底层,一辈子的苦甜酸辣,无人知晓;一辈子的喜怒哀乐,也无人关心。正如吕永林在“后记”中所说:“平凡生命的静默之声,又有几个人会侧耳细听?”

当然,生活中,有愿意为平凡生命代言的人,他们是作者,或是布道者,或是政治家,但这里藏着利益分割——由谁代表自己,都不如自己代表自己;由谁代表自己说话,都不如通过“自然笔记”,自己把自己的“静默”说出来。

这本书的作者秀英奶奶,也就是吕永林的母亲,在儿子和儿媳的启发下,开始这么做。在秀英奶奶的带动下,她的妹妹秦秀平也加入其中。

她们说的和画的都无比质朴和简单,就是两位农村老太太,一辈子跟植物的关系,跟动物的关系,当然包括跟人的关系,跟外在世界变化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个体生命,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打过的交道。

这些交道,有客观的记录,有情感的流露,还有对一些生活哲理的记忆。如:种地要看茬巴,娶媳妇要看根巴;如:吃米不如吃面,走亲戚不如住店。这些俗语和顺口溜,二十多岁时听,也就是俗语和顺口溜;如果五十岁以后再听,它们却饱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智慧。

她们画的画,不管是植物或是动物,或是人,初看有些平面和呆板,甚至有失比例,色彩也有些单调——如果我们当作后现代的画来看,就别有意味了。比这些重要的是,画中的这蝴蝶或麻雀,这猫或狗,这骆驼和骑骆驼的人,都与作者在生命中有过交集。时间久了就忘却了,现在通过自然笔记,又把他(它)们从忘却中打捞出来。

当然,秀英奶奶和秦秀平女士目前呈现的自然笔记,对于她们生命的历史来说,说的也许还有些表面——只是她们生活的表象、感受的表象、情感的表象,她们跟植物、动物(包括人)关系的表象。如果一个个体生命是一个大海,她们目前说的还只是海水表面的浪花,隐藏在海水底部的涡流和潜流,还没来得及说,或不知道怎么说,或不好意思说,或不知当说不当说。  我说,当说。这回没说,下回可以接着说;由浅入深,也算一个好的开始。

我更想说的是,如果有更多的静默生命在做这样的自然笔记,如果他(她)们的生命之歌形成合唱,就会像春雷一样滚过天空。更重要的是,自己“记录”自己,才是真实的个体生命的历史。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个体生命的历史之中,已经包含着族群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相反。

2015年3月

后记

母亲的天空

小时候在内蒙古农村,家是一处挺大的屋院,正房、偏房住人,院里凉房、谷仓、车库、鸡窝、猪圈、羊圈、骡子圈齐备,紧挨着院子的,是两处柴禾圐圙,堆着麦秸垛和葵花秆儿,那里是各种小动物和儿童的乐园。春夏秋冬,每当早晚晨昏,院子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声音、各种气息、各种动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喜爱的那棵沙枣树,给圈到了羊圈里,没法开门或进院就见到。

挨着谷仓和鸡窝,有一口手动的压水井,天气好的时候,它就成了整个院子的中心。一家人经常围着它饮牲口,洗衣服,做事情。每当这时候,院子里肯定会飞起大姐、二姐和哥的歌声,乡间少年的歌,多半是从磁带里学来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大风从坡上刮过”,“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

母亲一出来,大大小小的动物就会往她身边凑,各种声音连成一片,猫和狗跑得最快,公鸡们扇着翅膀,母鸡领着鸡崽儿,小羊跟着大羊,只有猪和骡子没放出来,一听见动静,使劲叫唤。母亲不慌不忙的,先是给羊抱草,再给鸡儿撒食,然后喂猪,最后给骡子上料,猫和狗一直跟着。院子正中央,有一根斜穿东南西北的粗铁丝高高挂着,上面晾着洗好的衣服,衣服上盛满阳光和风,记忆中的河套平原,云白天蓝,大地安适。那是母亲的世界,是众生的舞台,也是单一而忧苦的岁月所寄。

最终,我们姊弟几个都像院子里的歌声一样飞走了,先是大姐到了套海镇的一家集体单位上班,而后是哥和二姐去五原、临河念技校。这期间,父亲也在套海镇与三伯父合开了一个小小的木材加工厂,生意时好时坏,人却离不开,只有地里最忙的时候,才可能回家几天。

我念高中的时候,在我们的不住劝说下,母亲也终于告别了农村的家园屋院,全家人得以在套海镇团圆。搬到镇上后,母亲的天地其实是越来越小了,她所能拥有的,不过是一个开在家里的两三米长的玻璃柜台,给周围邻居和过路人卖点日用品,剩下的,大概就是永远也忙不完的灶台了。生意从开始就平平淡淡,一如寂静幽暗的生活,然而母亲总是把柜台擦得千干净净,就像家里的所有物件那样。让身边的一切都闪闪发亮,是母亲的生活爱好。但是城市没有预留属于母亲的天空,也没有预留属于她的土地。那个曾经在雪地里骑过骆驼的小姑娘,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将通向哪里。

人世的艰难每每喜欢相约而至。母亲“进城”两年后,那间木材加工厂就倒闭了,父亲年逾半百,却不得不天天蹬三轮车,给镇上的饭店送醋、酱油。再往后,二姐毕业工作没多久,就遭遇下岗,接着是嫂子下岗,哥下岗,大姐夫去世……岁月轻轻晃一晃膀子,十几年过去,刀光剑影密织其内,挥出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得失进退,也刻下了母亲的悲伤与衰老。平凡生命的静默之声,又有几个人会侧耳细听。

母亲说,年迈的秋婶独自去地里劳动,回来的路上一跤跌倒,就再没起来。记忆中的美好家园,却非今日的归处。等到我们几个又都挣扎着改善了各自的生活,便合力给父母在临河买了房子。不想2009年,父亲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在越来越窄的时光和天地里,能到她身边的政策福利和社会关爱微乎其微。没有退休金,每月只有几近于无的农村养老保障金,没有文化,生命的尊严无所依凭,母亲的精神世界常常暗淡无光。

作为已经成年的儿女,我常常在想,什么才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关心、爱戴,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只要能力所及,此乃理所当然。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应该为父母亲创造一片能够属于他们的天空。说句大不敬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不光是父母创造儿女,儿女也要“创造父母”。然而真正做到,却是好难!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可爱的使者悄然来访,它就是“自然笔记”。

2011年春天,母亲第三次到上海与我们小住。这一次,虽然公园和菜场对她来说已经是熟门熟路,但由于语言不通,她总是一个人出入,本地人的世界,母亲进不去,而我和爱人工作的世界,母亲更是进不来。多数时候,母亲就一个人待在家里,许多个黄昏时分,我下班回来,在楼道里就能闻见母亲烙的月饼的香味。一有空,母亲就给我们手工缝做鞋垫、枕套、靠背,以及各种小物件,每回的惊喜和感动过后,我却更愿意母亲有别的事情可做。我常常问母亲:“在家闷不?”母亲说:“以前在内蒙古也差不多,习惯了。”

也不知是在哪一个美好的春日,爱人和我开始强迫母亲做自然笔记。那天上午,我们带母亲在附近的灵石公园里看花、寻虫,游玩尽兴回到家里,爱人找出本子和笔,像哄小孩子一样,“诱导”母亲把公园里发现的有趣自然现象画在纸上。一开始,母亲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唁,我哪儿会画画呀!连个字也不会写。”其实,看到母亲面有难色,我当时就心软了,想想也是,这太为难她老人家了。然而爱人却不肯罢休,打开公园里拍的照片,硬“逼”着母亲画下二月蓝的花朵。母亲是个心肠极软的人,从来见不得孩子们受委屈、不开心,于是僵持了近半个小时之后,母亲主动妥协了。她拿起铅笔,眯着眼睛,颤颤抖抖照着照片把二月蓝的花朵画了下来。尽管母亲的笔触是稚拙的、颤抖的,但结束的时候,画纸上却赫然挺立着一朵盛开的紫蓝花朵。我无限满意地欣赏着完成的画作,然而没想到,爱人却又不消停了:“妈,上面还没有写字呢,自然笔记要把观察地点、时间和天气情况写在上面的。还有植物的名字。”爱人并不是位“称职”的老师,她对母亲说:“写错别字和汉语拼音都行。”呵,有意思,母亲一年半小学里学过的汉语拼音居然还可以用来记录大自然!

如果说母亲一开始做自然笔记还只是为了让我们高兴,那么后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是真正地爱上了这种记录自然的方式。打小,我就知道母亲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即使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劳苦时光,母亲也从不忘记在院子里、窗台上养上一些美丽的植物:海棠、水仙、夹竹桃、天竺葵、九月菊、满天星……那些烂若云霞的花花草草曾经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当然,母亲爱上自然笔记的理由还有很多,她说:“一辈子没写过多少字,现在老了老了,又重新开始学文化啦!”我清楚地记得,在母亲早期的自然笔记里,她会把“已经”写成“以今”,把“到”写成“倒”,而记录天气时使用的摄氏度符号“℃”,她总会把左边头上的那个小圈写到右边。母亲为了在自然笔记里把每个字都写正确,她总是在稿纸上打好草稿,让我们帮她检查一遍,然后再工工整整地抄在自然笔记里。母亲还让我们帮她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家里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她来说,内容太多,查找起来并不方便。返回内蒙古老家后,母亲索性启用了我念初中时淘汰的一本《新华字典》,为了不让这本老的字典破掉,母亲用布和针线对它进行了彻底加固,直到现在,这本《新华字典》还在陪伴母亲继续伸展着她的创作生涯。

为了让母亲回内蒙古后也能经常和我们交流,在她回家之前,我们又逼她学会了简单的电脑打字、上网、开博客和视频聊天,还有用数码相机拍照。于是,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母亲的“临河而居”博客上看到她更新的博文,除了贴上去的自然笔记的图片外,还有她“码”出来的多则几百、少则几十字的小散文,于是,我跟爱人就给母亲起了个励志性的网名:“好学婆婆”。很快,“好学婆婆”发表在博客上的这些图文记录,就为她赢来了许多网友的好评。而她做的自然笔记,不仅上了报纸和杂志,还被收入了《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书。

2013年秋天,母亲还用她的自然笔记为我制作了一份格外特别的礼物,对我来说,这是世上最可宝贵的礼物,当然,更为珍贵的礼物,是母亲在她的晚年找到了不断创造的人生新天。

如今,母亲的书也要出版了,大家心中的快乐,无以言表。回首凝望,在我的记忆中,自从做起了自然笔记,母亲的手就渐渐不抖了,母亲的心思也越来越澄澈了,除了身边的种种事物,不少存留在记忆深处的人世自然也从她的笔端流淌而出,让人见了分外心动。母亲笔下,中国农村六十年的自然生态变迁与社会变迁在静静流淌,一位农村老人六十年的自然情怀与社会记忆在静静流淌,那些被忽视的人群、被闭合的天空与情感世界在静静呈现。这是一位老年人送给自己和他人的心灵福利,这是一曲别样的凡人之歌,是一片湛蓝的胡麻的天空。  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注视,愿意倾听。

2014年12月12日上海

2~8℃,楼下的银杏树叶居然才转金黄,树上洒满阳光,我看见万物恬然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有更多的静默生命在做这样的自然笔记,如果他(她)们的生命之歌形成合唱,就会像春雷一样滚过天空。更重要的是,自己“纪录”自己,才是真实的个体生命的历史。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个体生命的历史之中,已经包含着族群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相反。——刘震云

秀英妹妹比俺小十岁,跟俺一样没啥文化。可人家现在又写又画,写得好,画得也好,读者喜欢,自己也高兴。这说明,只要想学习,多大岁数都不晚。——姜淑梅

婆婆做自然笔记是缓慢的,正是由于细致的勾描和上色,她的自然笔记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沉静和安详。婆婆在家乡为毛白杨做了一篇自然笔记,里面画了白杨树的花,花序上的每一根长柔毛,婆婆都用细笔精心地进行描绘,于是那些毛绒绒的花序,便有了生命的体温,里面包裹着一颗柔软而温暖的心。——芮东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麻的天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秀英奶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66023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504405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194
15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