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学习能力不能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好成绩!小学生快速提高学习能力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学习能力作为一项心理特征,成长发展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
木紫编著的《6-12岁,抓住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期》主要介绍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内容包括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思维力等,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6-12岁,抓住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期》由木紫编著。
孩子进入到小学,学习一下子成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情。如何能学习得好,学习得快乐,学习能力最为关键。小学阶段能否培养出良好的学习能力,不仅决定着小学、中学的成绩如何,还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前进之路。
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6~12岁,对于孩子来说,恰好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6-12岁,抓住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期》主要介绍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内容包括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思维力等,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和孩子一起“奇思妙想”·
通俗一点说,很奇特的想法就是好想象。有人就是因为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很奇特的想法,抓住了,就带来了对世界的改变。
2008年国庆节,福州市台江区第六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黄炜和母亲一起去广州旅游。出门时,妈妈考虑到福州的气温有些低,叮嘱黄炜多穿了件夹克衫。到了广州,天气比较热,黄炜只好把外套脱下来放进手提包里。
回来后,爱动脑筋的黄炜开始琢磨这样一件事:出门旅游谁都想轻松出行,所以,衣服是个关键问题。带多了累赘,带少了又有挨冻的可能,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不累赘呢?就在他背起书桌上的书包时,灵感来了,何不把外套改装成背包?
说干就干。黄炜在母亲的陪同下,从商场里买回了夹克衫、书包、拉链及钥匙扣等材料,连夜绘图、测算、加工及缝制。他开动脑筋,该藏的藏,该添加的添加,该封死的封死。3天后,一件神奇的背包御寒两用夹克衫问世了。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黄炜的“背包御寒两用夹克衫”脱颖而出,获得金奖,黄炜的“胡思乱想”也变成了“奇思妙想”。
通过这件事,有所触动的家长应该明白“胡思乱想”很有用,家长平时多多启发孩子“胡思乱想”,并积极行动,就等于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创造力之门的钥匙。
1.想象未来什么样
未来是孩子的世界,关于未来的构想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家长不妨问问孩子,让他讲出来。说不定讲述—遍后,这个构想的种子在孩子的想象空间里就会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发明、创造的大树。
谈什么呢?谈房子、谈车、谈蔬菜、谈衣服,涉及衣食住行的东西都可以谈。有位家长问他的非常喜欢车的儿子:“如果有一天,你当了汽车工程师,想把汽车设计成什么样?”
孩子很神气地说:“车体变小,这样马路就不会拥挤了。我的汽车上没有方向盘等装置,一切都通过电脑控制,我只要舒服地坐在车上敲击键盘,我的车就能顺利行驶。在电脑的控制下,车子能够自动选择路线、不用担心走错路,能够感受到100米以外的路况是什么样的,如果拥挤,就飞过去,飞到车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车体我要刷上一种特别的漆,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换颜色。夏天,变成浅色,凉快;冬天,变成深色,吸收太阳光,暖和。” 这样的交谈因为融人了很多科学知识,会使孩子利用所学知识分辨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激发他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欲望。
2.把废物利用起来
空饮料瓶、塑料袋、包装盒等,都可以利用它再创造。至于创造什么,就要看孩子的想象力了。当孩子没有这个创造欲望的时候,妈妈可以提示孩子:“你看看这个可乐瓶子,做个漏斗怎么样?”如果孩子做成了漏斗,妈妈给予肯定后对孩子说:“开动脑筋想想,还可以做成别的东西吗?”不管孩子做出花瓶还是风铃,妈妈都要鼓励一下孩子,让他觉得发挥想象力是一件很有趣、很快乐的事情。
如果孩子非常喜欢某个动物玩具,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为这个动物玩具缝制一件衣服。缝制的过程也是孩子在脑海里设计衣服形状的过程,即使孩子的设计不是很完美,妈妈也可以采纳一下,做完后,妈妈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怎么设计会更合适,更漂亮?
3.一起假设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儿假设,假设自己是一粒种子,是一棵树,是一名航天员,假设我们现在在中亚的某个国家,然后家长和孩子轮流描述想象的情景。有一点要注意,描述的情景一定要符合客观现实,想象要合理。
4.玩儿“吹牛”比赛
闲暇时,家长不妨和孩子来个“吹牛”比赛。既然是吹牛,就一定要比对方强,才能战胜对方。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家长先要跟孩子说清楚,吹牛不是撒谎,撒谎充斥了功利的动机,是为了骗人,而吹牛是为了娱乐,为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吹牛活动开始后,孩子吹得越大胆,家长越要鼓励一下。游戏结束后,家长要告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不能随便吹牛,那样会让人觉得你是个不切实际的人,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昨天下午去干什么了?脑海里当即会出现和朋友逛公园的画面,而不是“我和好朋友去公园了”几个字。如果表达能力特别强,伴随着这个画面,就会说出:“我昨天和好朋友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观赏枫叶。”这说明,大脑是靠画面来记忆的,而且表达能力越强,描述出来的画面越形象、准确、生动。如果孩子的想象力比较强,而且善于使用右脑的想象功能来学习、记忆,那么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想象的过程,需要语言的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懂得一个事实,那就是想象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孩子的想象力很强,但是表达能力不够,就会使想象永远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语言的思维水平上来,为想象力的发展拖了后腿。
可见,语言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号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1.描述出想象的世界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描述自己经历过的场面、看到的景象,并且尽量做到语言丰富、优美、清晰、形象、生动,不仅可以唤起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唤起孩子的表达欲望,他会寻找机会模仿父母的样子跟家人讲述一些事情,对提高表达能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除了身体力行地为孩子描述一些场面、情景,还要引导孩子多描述。比如,从外边回来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场面,鼓励孩子跟其他的家庭成员讲一讲,讲述的过程就是锻炼孩子想象力的过程。
家长和孩子出去的时候,见到彩虹、森林、绿树、高楼什么的,都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感触和想象描绘一番。
2.描述漫画故事
孩子都喜欢看漫画书,把漫画书当成看图说话的绘本,让孩子描述出来,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描述得比较离谱,家长可以说:“哦,在你眼里这幅画是这样的啊!”然后家长再描述出自己的理解,孩子听完后,自然会产生一个不同的认知。
3.描述快乐的感受
什么事情最令孩子快乐?被老师夸奖了,和同学一起出去游玩儿,考试得了100分,看了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当孩子情绪很高的时候,家长不妨让孩子描述一下快乐的感受,然后再想象一下,都在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快乐感受。
4.给孩子吵嘴的机会
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于是互相盯着对方的脸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进入小伙伴的群体,或者总是处于被人欺负的状态,那么孩子的表达能力就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孩子在讲道理、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大脑需要不断地思考“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抢占先机,孩子在快速组织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同步得到提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P44-47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觉得是因为孩子贪玩儿、学习不用心才记不住所学的知识。于是,不断地在孩子面前唠叨,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贪玩儿;不停地往孩子身上加码,让孩子做题、上辅导班。结果呢,孩子被折磨得身心俱疲,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
阳阳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前不久的一天,一位家长很发愁地问我:“我家孩子学习太差了,可怎么办啊?我担心他连中学都读不完!”然后我问她:“您的孩子读几年级?一般的考试能考多少分?”她说:“小学四年级。七八十分。大多数孩子都是90多分啊!”没等我问下面的问题,她就开始抱怨了:“要命的是,人家别的孩子没上辅导班都考90多分,我家孩子每天都上一个小时的辅导班,我还给他买了习题集做,可就是没有什么起色啊!”
看着这位家长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告诉自己我又遇到了一位“关心孩子学习,但是不懂得科学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通过走访老师、单独和孩子交流、看孩子的作业本、试卷等,我了解到,这个孩子上课听讲注意力很集中,也不捣乱,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基本都能听懂,课堂作业完成得也很好,考试的时候出错的题目都是一些题目比较灵活、题意比较复杂的题目。
于是我判断,这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可能不是很强,在认知风格上又属于冲动型的,一看到题目,就急忙做出判断,这样的孩子如果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成绩还可以不错。而这个孩子虽然做了一些练习,但是只是做了,并没有掌握住,还可能是错误性的记忆,加之思考能力并不强,所以,出现了这种虽然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学习效率并不高的情况。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这位妈妈,在保持原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给出了一个调整方案:
1.先取消孩子做的所有的习题集,也不再上辅导班了。
2.让孩子把所学的课本知识掌握牢固。除了按时写作业外,定期复习,大概是当天复习、第三天复习、一周后复习、一个月后复习。
3.平时做题的时候,让孩子做一些一题多解、看图说话、编应用题等类似的题目,加强阅读练习,每天至少保证半小时的阅读、听评书的时间。
四五个月以后,这位妈妈发现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到80分以上了,连作文水平都提高了。一年以后,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达到了班里的中上等,妈妈才给这个孩子增加了一套习题集,每次孩子做得都非常认真。
有一天,这个孩子跟我说:“以前,妈妈让我做的习题集,我都是对着答案写!这回,我不看答案自己就能写了!” ’
在这里讲述这个案例,就是想对各位家长说明一点,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贪玩儿,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够好,还可能是学习能力不足。而学习能力不足是关键中的关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但是,这么重要的问题却在被很多家长所忽视,家长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想当然地在孩子身上下苦功,苦了很多孩子。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着学龄期孩子的成绩,也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竞争力。所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项受益终生的事情。
学习能力作为一项心理特征,成长发展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智力因素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它是儿童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时进行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活动能力的总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
不管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不但决定着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既然这两方面都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那么,只有尽早培养,孩子才会尽早受益。
家长一小步,孩子一大步。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轻松而快乐地学习,为将来打下知识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我编写了本书,希望能够真真正正地帮助到各位家长!
特别感谢王玉新、张志强、郗玉森、李祥仁、王玉芝、李松敏、魏庆丽、李进科、郗华民、王海利、张振忠、王锁娣在写作过程中在资料收集、文字整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木紫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