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
内容
编辑推荐

周伟航所著的《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教导我们,年轻人应该花时间去找自己的答案,不只在学校里,更应用一生去寻找。

因为,这堂人生探索课,父母没教,老师没教。

但,人生总会迎面而来。

所以,你要从椅子上站起来,打开大门,走出去,去与这真实世界发生关系,去跌撞、去疼痛、去迷路、去掉泪……

生命的答案,不在高不可攀的房价、不在22K的低薪魔咒、也不在掐住人咽喉的生活痛苦指数,答案,在年轻人自己身上。

内容推荐

当代年轻人承担了诸多偏见,甚至因此自我否定。究竟在压抑的社会氛围下,年轻人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下挫折感与自我否定,丢弃低调、藏拙、谦虚……这是《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作者台湾辅仁大学周伟航博士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教学经验写给年轻人的犀利人生突围建议。

目录

自序

序言

一 想像的开始

二 热血

 第一种热血

 第二种热血

 第三种热血

三 不只是学生

 成年的体悟

 探索自身的能力

 毕业前的最后时刻

 谈话力

 选系与选菜

四 大学现象录

 对大学生活的5个建议

 目睹大学之怪现状

 教室诸神

 大学三达德

五 大学生该避免的事

 困组

 冲组

 无组

六 国际观

 找到你在世界中的位置

 烟头火光

七 头洗了一半

 开学注意事项

 要不要读博士

八 手艺人

 发面纸

 鼎泰丰的炒饭

 人后的鞠躬

九 人生初学者

 强者的思考

 实习人生

 进退之间

 你听过自己心里的声音吗

 下一个世代

 面试心机

十 行动的意义

试读章节

在过去,你的身体被控制、绑缚,从进入大学开始,你要主动去了解自己求学、居住的空间,掌握那有什么人、事、时、地、物,有什么可供自己利用的资源。

我主要在通识中心授课,这个单位能接触到各学术领域的学生,因此以下由人、事、时、地、物等五个角度出发的建议,相信也能够适用于多数院系的学生。

人:多认识一些人

进了大学,你要想办法多认识一些人,不用刻意接触,但请在生活环境中尽可能认识最多的人。

上课可以认识同班同学和教授,参加社团可以认识外系生,甚至是提供赞助的第三方,谈恋爱也可以通过另一半而接触不同的人际网络。

什么大学三学分(课业、社团、爱情),重点其实都是“人”,因为多数的课本知识,出社会后都没啥用处(据说只有百分之五会用得上)。社团活动经历比起社会项目实务,也嫌太嫩。谈恋爱在这个阶段通常只是“新手村”,不见得会有什么结果。

你能带得走的,是在这些活动中所建立的广泛人际关系。

请普遍接触,多方认识,混久了,就会知道谁调性比较合。也许你绕了一大圈,又回到高中同学社群,也有可能大学毕业后,就远渡重洋建立全新的人际网,但不论是“提升交流经验”或“增加接触面”,大学都是最重要的时期,你要学习如何认识人。

反正你的“面子”在这时还不值钱,别怕丢脸,主动开口,多与人接触吧。你永远不会知道身边的这些人将“成为什么”,谁又会影响你的一生,甚至成为你的贵人。

现在看来很罩的同学,可能一毕业就归于平淡,而看来很废的阿宅,在几年后,说不定突然成为具社会影响力的人物。

我大学时期最大的遗憾,是因为逃课太多,所以和同班同学都不熟,现在几乎没有联系。但也因为逃课时间都投入社团活动,是以产生了另一种正面影响:直到今日,影响我最大的朋友们,都来自大学时期参与的“兄弟会”。

当年的我们,只是每晚在大学旁小烂店里饮酒作乐的一桌屁孩,但现在的“我们”,早已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个不友善的社会大烂店里暗中串连,彼此砥砺提携,继续过着悠哉享乐的日子。

等你到了三四十岁,你会知道这有多难得。

事:学好一种外文

许多入主张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是打工(或实习),但我觉得“学好一种国语以外的语文”才是大学生的优先活动。

在大学中学习语文的价格相对较低,如果有相关机会,最好不要放弃。

讲到外文,多数人会的只有英文。英文真的很重要,但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入学不起来,因为我也是。

你要读到像台大一流学生那么好,读到比中文还好,读到能电爆美国人的程度,是有机会,但真的很难。或许你就是那百分之一,那请你好好精进,这是能“只靠一招就吃到老”的超棒基本能力。

语言学习力次一级的同学,在具备差不多堪用的英文能力后,可以去学一些主要的第二外文,日、德、法、西文这些。

P77-P79

序言

我在大学中的某些课,有近一成的同学来自大陆各省市。他们的出身背景、口音、喜好、个性都差别甚大,很难用特定的形容词概括。说斗志高昂嘛,有些还蛮腐烂的。说学习认真嘛,有些颇专注滑手机。说目标明确嘛,有些单纯来台湾看电视偶像。

但我相信,他们选择承担一些风险来台求学,这番经验铁定会改变他们。

不论他们的台湾经验是成功或失败,快乐或痛苦,收获满囊或一肚子气,他们都尝试了一种生命的可能性。台湾的环境和他们的原生城市差别太大,人文、社会、自然条件的挤压,帮他们塑出了特别的型,也给了他们全然不同的机会。

那么,你呢?

我没要你一定得来台湾。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来台湾学习只是其一。但你尝试过多少种人生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又怎么改变了你?

你当然曾试过某些可能,做出过一些重大选择,但这些“可能性”或许不够多元,使得你总在老地方绕圈圈。

多数人总认为现在的一切最适合自己,不需要更多。但没试过其他可能,怎么会知道那些不是你想要的?远看就可以知道那不合你的调调?没这种事。你得亲口尝过各种口味,才能确定什么适合你。

你应该尽可能挑战新鲜事情,目标并非样样行,而是透过这类新经验,多搜集一些“料”,将来有需要做出判断时,会比较容易抓住方向。

人生没什么经验,再怎么反省,都想不通透。这就像手边没料,冰箱里只有蛋和米饭,你怎么弄,都是蛋炒饭。

若是手中多了一把葱,看来就有点竞争力。

再来一罐干贝酱?十只虾?两斤牛肉?一盒咖喱块?

等咖喱块入手,你或许会把蛋和虾扔到一旁,改做咖喱牛肉饭。你变化的空间就大了。

但没有料,只有食谱,就是干瞪眼。你得出去闯闯,找到自己的料,拓展人生的可能性。

可长辈不都说要追求平稳的生活吗?出去冒险,真的妥当?

我讲的冒险,不是那种流浪冒险。你讲的稳当,也不是真正的稳当。如果你手中只有蛋和饭,那不叫稳当,而是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虽说蛋炒饭也可顶一餐,但只有这样,太单调,风险也太高。趁年轻没本时出去冒险,反而可以降低之后走错路的风险。

当你还没有什么牵累,有时间可以尝试,那就多试,让自己手边的料多几样。一时看来无关的料也没关系。蛋、虾、牛肉、咖喱,多凑着些,总是好的。

旁人或许会问:“你拿了酸奶和米线,能怎么合呀?”只要第三样东西进来,你就知道是该丢了酸奶,还是米线,或三样硬合,或这第三样即可撑场,酸奶和米线都该扔了。

但你不试,就永远不知该扔什么。你只能把手上的蛋和饭当成宝,还骗自己那真是宝。

就算试了一圈过后,手上仍然没几个料,你也是逛过一圈,知道哪些料是真正属于你的,你可以变出惊人的花样。而不是站在原点,手上空空,脑也空空。

在这本书里,我提示了许多台湾学生常忽略的人生可能性。有些例子你或许陌生,有些言语你可能不解,但这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料”:你可以试着感受台湾大学课堂中的语言氛围。

你是否要成为我鼓励的那种“露出世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你得先认清“露出世代”是什么,再决定自己手边需不需要这种“料”。这是你的人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答案。

若你看完本书,还是不知该从何处起步,我有个建议,就是来台湾看看,三五天也好。

也许你会找到学习的方向,或者认识几位贵人,也可能一无所获,甚至变得非常讨厌台湾。那都好,至少你尝试了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你会清楚自己手上多了什么。

近代西方的德行伦理学者认为,所谓的“美好人生”,就是去寻找“什么是美好人生”的旅程。一旦你开始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许你会发现,这“采买备料”的经历,就是你人生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伟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62525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5149118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