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慈禧疑案正解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慈禧,有太多让人玩味的事,尤其是她权力背后的故事。李寅、王道成著的《慈禧疑案正解》这本书,正是把这位晚清的最高统治者放在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之下,来还原她传奇而又梦幻般的人生世界,来解读她细腻入微而又撩人心扉的宫闱秘事,给人以知识,以娱乐,以及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内容推荐

慈禧太后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垂帘听政、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一位重要人物。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寅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道成教授联袂撰写《慈禧疑案正解》,权威解读慈禧疑案。本书分为15个专题,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清宫档案与宫廷文献,熟悉宫廷生活与内府掌故,并兼采私家著述,呈现了许多被人忽视的细节。同时,本书配备了大量精美照片,使解读更加立体、生动。本书作者以第一手史料和独特视角全面展现慈禧太后纷繁复杂的一生,还原晚清历史真相,带您见证大清王朝半个世纪的兴衰荣辱。

目录

第一章 权倾天下

 慈禧身世之谜

 慈禧封号之谜

 慈禧执政手段之谜(上)

 慈禧执政手段之谜(下)

第二章 西逃之谜

 慈禧西逃之谜(一)

 慈禧西逃之谜(二)

 慈禧西逃之谜(三)

 慈禧西逃之谜(四)

第三章 太后逸事

 慈禧养生之谜

 慈禧爱好之谜

 另类小资生活

第四章 魂归黄土

 生前权重死后奢华

 超越皇帝的地下宫殿

 陵寝被盗细节披露

试读章节

文化修养

根据历史记载,慈禧文化程度很高。在官僚家庭生长的人与在贫民家庭生长的人相比,其气质、欲望都是不一样的。史料记载,慈禧曾在承德避暑山庄中同咸丰皇帝一起看奏折。这绝非偶然,慈禧太后在入宫之前定然受过一定教育,本身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政治见识,故而慈禧生长于四品官员家庭比较可信。四品官员之家已经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其父在官场上的一些活动及祖辈的一些影响,容易对慈禧儿时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作为官僚家的小姐,家中很是注重其琴棋书画方面的培养,所以说在慈禧入宫之后,纵然在琴棋书画这些方面不出类拔萃,也有一定的基础。

清朝有个传统,皇帝在春节和重大节庆时,要书写大字、对联,并将这些字赐给官员,官员以得到皇上的宝墨为荣。而且练习文墨书写,能够使皇帝得以修身养性,沉下心来静心思考。所以清朝的皇帝都要练习写字,尤其在元旦、春节时,向臣下赏赐墨宝,已成为一个传统。

而慈禧俨然已把自己也看成一代帝王,她在政务闲暇时也会练习写字,并把自己写的一些福、禄、寿等大字赐给臣下。现今有慈禧的一些墨宝流传下来,如一笔写下的很大尺幅的龙字、寿字等。慈禧写了很多字,虽然写得并不是尽善尽美,但慈禧写大字的功底还是有的。

慈禧还善于作画,画一些花鸟、丹凤朝阳、罗浮真影等,并加盖“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这都有大量慈禧传世墨宝为证。

自幼多智

关于慈禧幼年的事情,流传有这样一个传说。

慈禧的曾祖父曾任户部员外郎,在户部里面管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如写单据、管理库房等。户部是掌管朝廷钱银的地方,国家的大小事情只要用到钱银,皆从户部提取。

道光皇帝时期,一次清点户部的库房时,发现少了十几万两白银。道光皇帝勃然大怒,下令严加查办。若找不到责任人,就要惩处库房的管理者。若想免于罪责,便要把缺失银两如数补齐。

慈禧的曾祖父回家后满面愁苦。户部的员外郎只是一个不大的官儿,俸禄微薄,仅能养家糊口,根本无法拿出数万两白银抵罪,可若拿不出便会遭到皇帝责罚,轻则打板子,重则发配、杀头。

家人知情后一片忙乱,然而幼小的慈禧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她对家人说:“莫要慌乱,没有银子可以去借。”于是家人便向亲戚、邻居借来了需要交纳的银子。此时慈禧又说道:“这些银子不能全都交出去,要留一部分打点关系。”而那时她的曾祖父已经因交纳不上银子,被关押了起来。经过家中的上下打点,她的曾祖父才给放了出来。由此可见,幼年的慈禧便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且遇事不慌乱,很有主见。

姊妹不和

说到慈禧的身世,当然离不开她的家人,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她的胞妹——醇亲王福晋叶赫那拉·婉贞。

叶赫那拉·婉贞是在慈禧入宫之后的咸丰五年(1855),作为备选秀女进入宫廷里面的。经过选秀之后,便被咸丰皇帝指婚给自己的弟弟,做了醇亲王奕譞的福晋。她便是后来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

叶赫那拉·婉贞在醇亲王府里面享有很高的地位,能够参与议事。这位福晋在王府中说一不二,而且脾气很大,经常责打下人。尤其在儿子入宫之后,她思子心切,却又无法时常进入宫廷探望,情志抑郁得不到纾解,便将怒火转嫁到下人身上。在王府里面,婉贞的霸道和厉害是出了名的,上下都敬畏她。

婉贞与慈禧两人之间的主要矛盾,来源于婉贞认为慈禧对她的儿子过于严厉,但碍于身份和政治原因,她又不能多说。就算是在王府之中,说话也要相当谨慎,尤其是涉及当今太后和皇上的话,更是要紧闭嘴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遭到了慈禧的种种试探。有一次,慈禧赏给他们两顶黄色的轿子,黄色历来是皇家专用,其他人使用将被视为谋逆。醇亲王夫妇自然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肯坐。

如此看来,婉贞也是相当有心计的,不因为自己是慈禧的胞妹而放松警惕,且她十分畏惧慈禧,处处抱着十二分的谨慎小心。

006-011

序言

慈禧这个历史人物,大家太熟悉了。关于她的生平,正史有载,此不赘言。可是,坊间却流传逸闻种种,多为演绎,真实的成分到底有多少呢?

比如慈禧的感情生活。有说她很糜烂,宠过的不仅有戏子,有厨师,有宠臣,还有外国人。说者都各有证据,言之凿凿。人们在半信半疑中,体现出来的是两个方面:一半是好奇,纷纷追问其间的细节、资料是怎么记载的;一半是兴趣,感叹身为太后之尊,怎么也干这种下贱事!其实,细想起来就很多余了,我们说慈禧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一定会有七情六欲,再加上权力的作用,要实现自己的欲望,岂不是易如反掌之事。

比如饮食。有一句话说,.“慈禧一餐之费,百姓万家之炊”,人们既信又不信。大多数人不会相信有这么大的差距,但又坚信慈禧在饮食方面一定非同寻常。其实,这种感觉是对的。慈禧享太后之尊,按照宫中的规矩,皇太后的份例就靡费得惊人,如每天用掉猪一只、羊一只、小牲口两只,就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何况慈禧又不是普通的太后,她是权柄在握的独裁者呢。

比如享受。我们读到《宫女谈往录》中的细节时,看到慈禧真是奢华到了极点。如使用的官房,也就是移动厕所,在用料和工艺上就让人瞠目结舌了。她的官房使用了高贵的紫檀木,再配上昂贵的宝石,又加上造办处精致的做工,无论如何都可以说是一件工艺品了。所以,慈禧在西逃的路上,就遭遇了尴尬。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在民间,老百姓的厕所是那样简陋。最终,慈禧采取了以人墙隔绝外界的做法,草草了事,当年的排场已经不再。

比如养生。慈禧爱美,好养生,这一点儿恐怕在正史中殊少涉及。人们更多地坚信,慈禧使用非常高级的化妆品和养生品。就化妆品而言,谁会知道慈禧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人呢?她居然使用了最常见的玫瑰花,而且自己选择玫瑰花瓣,炮炼胭脂;又有谁会知道,慈禧美容的化妆品配料中居然有鹰粪呢?当然,档案中并不这么叫,而是美其名曰“鹰条白”。

比如慈禧的陵寝。在这里,人们习惯用“三绝”来概括。木料是黄花梨木,弥足珍贵;装饰用黄金,奢华无比;雕刻用“凤压龙”的图案,胆大妄为。也就是说,慈禧精心而又放肆地设计了自己的“万年吉地”。超越、奢华、叛逆,使得慈禧陵备受世人瞩目。也正因为如此,在慈禧入葬仅仅20年后,慈禧陵便惨遭不测,被军阀抛棺扬尸,这恐怕是慈禧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比如陪葬珍宝。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也是慈禧死后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了。都说慈禧贪婪,生前巧取豪夺。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她死后居然随葬了那么多稀世之珍:翡翠白菜、碧玺莲花、夜明珠等,到底有多少宝贝,我们还是引用一段赵汝珍《古玩指南》中的一段话:“慈禧葬物若均追回以之还外债,尚可余若千万,足可富国也。”赵汝珍的话是不是带有夸张的成分,我们姑且不论,单就慈禧个别陪葬品的价格就已经让人瞠目了。不过,让人感慨的是,正是由于这些珍宝的存在,才使得盗陵兵匪肆无忌惮地劈棺扬尸,才使得慈禧的脸部惨被刺刀划破,这恐怕更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爷没有预料的事情。

关于慈禧,还有太多让人玩味的事,尤其是她权力背后的故事。《慈禧疑案正解》这本书,正是把这位晚清的最高统治者放在了一个特殊的视角之下,来还原她传奇而又梦幻般的人生世界,来解读她细腻入微而又撩人心扉的宫闱秘事,给人以知识,以娱乐,以及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李寅

201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慈禧疑案正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寅//王道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175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5120072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