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插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3长征路上创史诗——红军将士信念的力量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五个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出发,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战胜了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保存了骨干力量,最终胜利会师陕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途中,历经重要战役、战斗约120次,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其中,红一方面军行军2。5万里,跨越11个省;红二方面军行军1。8万里,途经8个省;红四方面军行军1。3万里,途经3个省。

红军将士在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支撑下,历尽艰辛,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辉煌业绩,谱写了一篇凝刻历史、激励人心的雄伟乐章。

血战湘江:红色长征是鲜血染成的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在赣南、湘粤边、湘东南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走廊”。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调集大量兵力,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但携带大量辎重的部队行军迟缓,到了27日,只有部分部队渡过了湘江,中央纵队和一些伤病员以及所有辎重都还没有渡江。蒋介石借着红军被分隔在湘江两岸的时机,下令一面夹击已经渡江的红军,一面堵击还未过江的红军。

许多战士在构筑工事的过程中,被炮弹、炸弹声震得耳鼻直流血,昏倒在地。在这场白热化的战斗中,红军战士没有先进的武器,用血肉之躯顽强地抵挡住了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打垮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中央红军成功渡过湘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湘江战役虽然取得了成功,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红军将士牺牲在了湘江两岸。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损失惨重,红八军团全军覆没,红三十四师大部分同志牺牲。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人员折损过半,减至三万余人。

几十年之后,湘江边上李家村的一位老人回忆说:“我帮助掩埋红军遗体,埋了整整三天三夜……”

1986年,老红军战士、部队作家陈靖将军重走长征路时,在全州写下了“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的悲壮诗句。

过草地: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都说:“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老百姓则说:“自古到今朝,看到有鸟儿进去了,还没有见风儿送出一片羽毛。”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红军过草地牺牲最大,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间”。

1935年8月21日,红军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儿盖两路出发进入草地。由于草地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的特殊位置,所以终日被迷雾覆盖,身在其中难以辨别方向,很容易迷路。草丛里到处都是积水和沼泽,很难看清道路。气候更是变幻莫测,恶劣异常。

经历过的老红军回忆说,在过草地的时候,由于天气阴冷,从衣服到脚都是湿漉漉的。好不容易到了宿营地,却发现地面和柴草也是湿的,根本没法睡觉,浑身上下都是冷冰冰的。

还有一些草甸特别不好分辨,看着挺厚的,结果下面却是个害人的陷阱,一旦战士掉进去,转眼工夫,救他的战士也会跟着掉下去……夜晚特别冷,露营时,落队的同志只能三五个人一起互相靠着休息。翌日,收容队的同志去叫醒他们时,却发现他们的身体早已变得冰冷僵硬,这些战士就这样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过草地最艰难的事莫过于粮食匮乏。由于没有食物,大家只能吃一些树皮和野菜。但走在前面的战士还能靠这些充饥,后面的战士就真的没有能吃的了,最后没有办法就吃皮带,甚至粪便里未消化的青稞粒都用来维持生命。很多战士因此牺牲在了草地上。

朱德发现掉队和牺牲的同志不断增多,就把自己的坐骑杀了分给大家当食物;贺龙专门组织党员开展“尝百草”活动,由党员首先尝吃不同的野草,然后把没有毒性的野草分给大家。不少党员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

面对不断增加的伤病员,贺龙命令各部队:“不管多么难,都不许丢掉伤病员。活着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抬着他们走!”很多倒下的战士为了不拖累战友们,就躺在地上用草盖住脸,主动放弃了被收容的机会,让走过身边的战友以为他们已经牺牲了。死亡人数愈来愈多,牺牲战士的尸体源源不断地连成线,标记出一条自然的行军路线。

在这样严酷的情况下,红军官兵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步步走出了草地,走向了辉煌。许多党员干部,不顾长途转战之苦,坚持写日记,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明天的渴望和期许。

长征途中,谢觉哉带着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印章。谢老在过草地时不惜扔掉防寒的毯子,却始终把印章挂在脖子上,并把它完好无损地带到了陕北。他说,因为这印章就是红色政权的象征。

解放脚:女战士走出光明路

在漫漫的长征途中,还有许多女战士。

她们每个人都有任务:有的人负责做军衣军服,往前方送粮食和弹药,往后方送战利品;有的人担负作战任务;还有的人帮助通信、宣传、筹粮筹款、做群众工作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参加长征的女战士,红一方面军30人,红二方面军18人,红四方面军两千余人。

行军过程中条件极差,很多女兵的身上生满了虱子,十分难受。有的女兵干脆剃去了头发,省去了捉虱子的麻烦,平时就把帽子戴在头上。由于过雪山时极寒的刺激,她们中的有些人打乱了生理周期,导致绝经的发生。有些待产的女兵只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分娩,落下了终身疾病。

还有一些人,因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不能带着婴儿上路,无奈只能把刚出生的婴儿留在了出生地,这包括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

长征时,贺子珍被安排在了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她本来身体底子就不好,又加上有身孕,气色特别不好,脸色煞白,行走比较困难。但她从来不接受特殊照顾,紧紧地跟着大部队。

有天下午,正当部队快步通过贵州的一个村子时,大家突然发现贺子珍脸色很难看,疼痛难忍。“要生了!”于是,在休养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的指挥下,贺子珍被抬到路边一间十分简陋的窝棚里,由随队的李治医生负责接生。

就在此时,后面却传来了敌我交火的打枪声。敌人马上就要追上来了,董必武焦急万分。只见,窝棚上方一架敌机呼啸而过,同时有炸弹在距窝棚几百米的地方爆炸了。就在爆炸声响起的时候,窝棚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是个女孩!

婴儿边哭闹着边摇动着小手。大家连忙用白布把她包裹起来,因为当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找不到。董必武写了张纸条,找出几十块银元,一起放到了孩子的包裹里。

纸条的大致意思是:我们要出发去打王家烈(贵州军阀),行军不能带着孩子,这个孩子就寄养在你家,送给你做孙女吧。

贺子珍向董老点头示意,嘴角露出了一丝苦涩的微笑。于是,她躺在担架上,跟随行军的队伍一起出发了。

女兵杨厚珍是当时中央机关合作社的主任。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裹过足,在长征途中,她硬是踩着那双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小脚,和其他同志一道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同志们让她坐担架,但每次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哪怕是爬,我也要和同志们一起前进。”

就是靠着这样一双“解放脚”(缠过足的小脚被放开后称之为“解放脚”),杨厚珍艰难地从瑞金一直走到了陕北。

红军长征中的女战士,靠着这样的牺牲精神和坚定信念,不管是爬极寒的雪山,还是过地狱般的草地,或是吃无法下咽的野草,嚼坚硬粗糙的树皮,她们和男同志一样,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克服了严重缺少粮食衣被带来的饥饿寒冷,战胜了长途跋涉带来的体力严重透支,忍受了缺医少药造成的伤病痛苦,硬是以顽强的毅力走完了迢迢长路,走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青春寄语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留下了中华儿女战胜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壮丽诗篇,更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被誉为“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除了要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摆脱穷追不舍的数十万敌军,时刻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困境,可谓步步艰难,处处险关。

著名军旅作家、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的作者王树增说:“红军官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靠什么?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所在,也是长征得以胜利的根本原因。

红军长征早已成为历史,长征精神却历久弥新。它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一个个脚印,一起留在了祖国大地上,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P14-19

后记

编写历史书籍、讲述历史故事,必须以原始资料为基础,切忌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历史本身是书稿鲜活生动的源泉,既有研究成果是故事精彩纷呈的基础。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吸取了学术界和当事人的大量研究成果、文献资料和回忆材料。未能一一注释,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历史是鲜活的,但要把故事讲生动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书历时三年,虽然几易其稿,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王树荫、张润枝主编,编委有温静、连欢、高斐、周翔、吴巧慧。参加撰稿的还有吕艳华、汪雪琴、王萍、石亚玲、陈艳飞、杨瑞芳、欧阳佳子、李芳、陶雨擎。全书由王树荫、张润枝修改、定稿。

中国青年出版社王瑞、庄庸同志为出版本书付出了大量辛劳,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特致谢意。

本书编写组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壹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旗帜——早期先进分子的思想抉择

 2.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奋斗终身——朱德、贺龙入党记

 3.长征路上创史诗——红军将士信念的力量

 4.“实事求是”走出中国道路——从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到党的思想路线

 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心

 6.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为救国救民献身的英雄们

 7.以鲜血凝铸“狱中八条”——红岩烈士的最后嘱托

 8.此生唯愿长报国——人民科学家的爱国情

 9.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0.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走什么路”的历史接力棒

贰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作风

 1.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求学路

 2.在斗争实践中学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运动的着力点

 4.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学习中探索执政经验

 5.任重道远,修身治世——陈云终身学习记

 6.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党的领袖研读马列经典记

 7.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的书卷人生

 8.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习潮”

 9.“一把手”抓学习,每个党员爱学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1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执政党继往开来的必修课

叁 只见公仆不见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风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延安“五老”的优良作风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3.从善如流集众思——张闻天的民主作风

 4.三省吾身方知病,惩前毖后乃知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秘密武器”

 5.从百战沙场走进十里洋场——人民的好市长陈毅

 6.国家领导人更不能搞特殊——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的故事

 7.“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中国共产党人践行民主的历史足迹

 8.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干部选拔任用的路线和标准

 9.俯首甘为孺子牛——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

 10.亲民、务实、节俭——“八项规定”迎来执政新风

肆 “人民”成为心中最重要的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

 1.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2.自带干粮去办公——苏区干部好作风

 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4.进京赶考——从“革命”走向“执政”之路

 5.平凡中的伟大——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公仆”作风

 6.像春蚕那样吐完最后一根丝——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

 7.巾帼不让须眉——岗位尖兵李素丽与宋鱼水的模范事迹

 8.他们,感动中国——医界楷模吴孟超和钟南山的仁爱之心

 9.人民利益至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践行记

 10.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伍 为官清正,做人清白—中国共产党的生活作风

 1.红米饭,南瓜汤,金丝被儿盖身上——井冈山上的艰苦生活

 2.激情燃烧的岁月——宝塔山下的延安新生活

 3.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

 4.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雷锋的“一颗螺丝钉”精神

 5.降工资,减口粮,吃野菜——三年困难时期的共和国领袖

 6.以身许国埋名大漠,二十八载两地相思——邓稼先和许鹿希的传奇人生

 7.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当代保尔”张海迪

 8.常修为政之德,常思律己之心——新世纪的“时代先锋”

 9.实干兴邦,从自身做起——“六项禁令”传递正能量

后记

附录 本书获得授权使用的油画、国画画家简介

序言

与青少年讲中国好故事:坚守和弘扬我党好作风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你们一定要注意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第一个扣子系好了,衣服就顺了,第一个扣子系不好,衣服是这样的(歪斜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的学习、总结和运用。坚守和弘扬我党好作风,能够促使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优良作风,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何让青少年坚守和弘扬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首先要让青少年了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因此,我们选择了跟青少年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和传习我党好作风。

弘扬我党好作风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帮助当代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为精神“补钙”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最好的营养剂。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党的世界观在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行动中的具体体现。

党风和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党性属于思想和观念范畴,不能直接感知,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间接得知;党风则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直接感觉到。党性决定党风,党风表现党性。

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对一个政党来讲,作风反映着党的品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最大特点和集中表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解放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为历史使命。

党的作风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集中反映党的性质、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

党风决定社会风气;继承了优良党风的青年一代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习近平语)

因此,我们要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革命史和国史的学习教育,深刻阐明学习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其认识事物、明辨事理、走向社会、把握未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讲述我党好故事

如何让青少年坚守和弘扬我党优良传统和作风呢?先辈们的精彩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华丽篇章感动了我们,给青少年讲述“我党好作风”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选择。我们认为,讲好故事要做到“三贴近”:首先是思想上要贴近,要把“大道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小道理”;其次是语言上要贴近,要善于把讲究精准的“文件语言”转化为明白易懂的“通俗语言”;其三是对象上要贴近,要根据当代青少年的不同特点,选择宣讲的重点和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可以分为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为了使这本青少年读物更加具有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鲜明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鲜活泼的语言风格,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的认识理解和具体做法如下:

中国共产党作风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交融和渗透。为了叙述方便,从思想、学习、领导、工作和生活等五个方面分篇讲述我党好作风,在谋篇布局、确定材料和具体写作时根据情况和需要会有所侧重。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1921~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三大时期。

党的好作风各个方面的讲述大致按历史顺序,必要时会有回溯和延伸。党的作风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内容,大致一人、一事、一内容出一个条目,有的则是几个、多个人物、事件、内容合并成一个条目,尽量做到不遗漏重要的人物、事件、内容,注意到集体、人物、事件、内容等条目之间的比例。

书中目录采取主副标题格式,文体不求统一,要求轻盈、活泼、形象、生动,有文采、有内容为佳。主标题以虚,副标题为实,都要画龙点睛、题旨鲜明。每个故事尽量点面结合,或者是一个个故事串起来;或者是一条主线带动几个故事;或者是一个重点加几个一般;所谓一个人、一件事,也是由多个情节、多方面内容组成的。每个故事后面都有简短的“青春寄语”,既是对故事的点评,也是与青少年共勉。不同故事可以有不同写法,不强求一律,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文笔清新、切中主题、富有启示。

本书的选材和写作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相结合,力保著作的真实性、理论性和严肃性,不出现史实性错误。每个故事都用权威资料、最新材料,不会只有一件材料和孤证,做到多种资料的综合、考证、概括、提炼。

本书是故事书,有情节、有血肉,不只是言论骨架和理论条文,但不是戏说;本书是通俗读物,做到文笔生动、通俗易懂;本书也是学术著作和政治书籍,体现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现实启示。

传播青春正能量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年代,没有经过艰苦岁月的磨炼。学习我党好作风,有利于帮助他们抵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和浸染,培养与坚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作风。

“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如是寄语青少年。

“我党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凝聚、积淀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领袖人物的光辉事迹,也有普通党员的平凡业绩;既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精神气质的缩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今天,我们选择了给当代青少年讲述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明天,当代青少年将会为整个世界展现中国未来的故事……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这正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内容推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好作风是最好的营养剂。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讲述党的优良传统故事,坚守和弘扬我党好作风,能为当代青少年精神补钙,促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优良品格,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

王树荫和张润枝编著的《故事我党好作风》系统地提炼和总结了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我党好作风”,为当代青少年讲述了49个中国共产党经典的优良传统故事,“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今天,我们给当代青少年讲述从过去承传到现在的“我党好作风”;明天,当代青少年将会为整个世界讲述未来的“中国好故事”……

编辑推荐

王树荫和张润枝编著的《故事我党好作风》的选材和写作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相结合,力保著作的真实性、理论性和严肃性,不出现史实性错误。每个故事都用权威资料、最新材料,不会只有一件材料和孤证,做到多种资料的综合、考证、概括、提炼。

本书是故事书,有情节、有血肉,不只是言论骨架和理论条文,但不是戏说;本书是通俗读物,做到文笔生动、通俗易懂;本书也是学术著作和政治书籍,体现历史价值、教育意义和现实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插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树荫,张润枝主编
译者
编者 王树荫//张润枝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231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4063963
中图分类号 D261.3-49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