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口才的要求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平时心理素质非常好,能说会道,被认为是口才很好的人,可是在大众场合却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演讲口才到底有什么要求?
口语能力,不仅仅是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的智能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综合体,是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可以分为描述能力、表达能力、议论能力、驳辩能力、幽默能力。
描述能力是对自己所见之事物和所历之事能够大体客观地描绘和描述,使听者较为清晰完整地了解所言内容。
表达能力是将自己的意见、办法、方案、设想、情感、思想和内心感受陈述出来,能使听者接受或受感染。
议论能力是对事物、事情和事件作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评论,能讲得头头是道,颇令人折服。
辩驳能力是在一个大前提或几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时既做论证又做反驳性的发言,使对手无法坚持或干脆放弃原先持有的立场和观点。
幽默能力是平时能说笑话,常令听者捧腹喷饭,营造宽松气氛。
演讲口才与这些能力并非截然相异。五种口语能力是演讲口才的基础,按演讲要求稍加规范就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演讲口才。如果一个人有较好的描述能力,他做的演讲恰好又是向听众报告自己纯客观的经历或所见,无需做任何主观上的加工,这样他往往能够轻松应对。可是现实中的情况常常是这样的,台下的各种口语能力,一到台上就受到抑制,令演讲者感到力不从心。这说明,有这五种口语能力的人,固然有了良好的演讲基础,但在一般情况下,这几种口语能力并不直接就是演讲口才,仅仅拥有它们,未必就能做好一场演讲。所谓演讲口才,是这几种能力依演讲要求得到优化的口语才能。
加强心理训练
由于演讲是一种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当高的活动,演讲者一般都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因而有时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演讲者平时加强心理训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既热情果断,又镇定自若,而且还能侃侃而谈。一般地说,成功的演讲者一般应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和较强的自制力。
◎自信心
所谓有自信,就是对现实目标、圆满完成任务抱有成功的把握;否则,就是没有自信或信心不足。
自信心与成功欲密切相关。强烈的成功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内驱力,是促进事业成功的主观因素。对演讲者来说,它的主要作用是触发心理动机,使演讲者对实现演讲目标高度关切。然而,希望成功并非自信成功。自信则表现为对实现目标的理性推断,它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和自我能力统一比较衡量后产生的,是对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信任。演讲者充分的自信表现为对实现演讲目标持肯定性推断,坚信演讲成功。成功欲和自信心都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的重要因素,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
自信可以发挥意志的调节作用,坚定意志;可以促使智力呈现开放状态,更有效地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演讲者坚信演讲能获得成功,在良好的心理定势作用下,能以满腔热情应付演讲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并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砥砺意志,克服障碍。自信心强,很少有心理负担,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触发创造性思维,左右逢源,能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力量、气质、风度和技能能恰当地控制。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意志薄弱,时时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越怕失败,越怕人取笑,就越加分心,越加忧心忡忡,无形中束缚实际能力的发挥,导致演讲失去光彩。
演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自信心应建立在对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演讲基本规律的娴熟掌握上,建立在对演讲内容的深刻理解上。只有在对主观条件和客观情况进行辩证分析,知己知彼,了如指掌的基础上产生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盲目自信。盲目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预测和判断,它所产生的支持力是短暂的,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