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孩的脑袋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可以不停地向身边的人,发出各种疑问。
“花是怎么开出来的?”
“房子是怎么建筑的?”
“车为什么会开动?”
……
有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给孩子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我们的孩子们还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脑袋里冒出的哲学问题,可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轻易回答得上的。
《我是谁(精)》中的小男孩威廉,就向身边的人提出了疑问“我是谁?”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相信很多人,也暗自思考过。但是如何回答呢?尤其是一个小孩向自己征求答案时。
作者康坦斯·厄尔斯巴克·尼尔森巧妙地借助威廉的妈妈、爸爸、爷爷、太爷爷、太奶奶……以及偶遇的女孩等人的不同身份,向威廉提供了不同的答案,引发威廉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