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在哪法是个啥(对话以书法为轴)(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于明诠编著的《书在哪法是个啥(对话以书法为轴)(精)》是作者与各书法家谈话内容的集结,聊流行书风、答书法江湖、答艺境杂等,是书法文化、与之交往的书法家、文人以及作者那个年代的时代感怀,书法与人生,交相辉映,文化性与可读性并重。于明诠,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沧浪书社社员,山东青联委员。

内容推荐

于明诠编著的《书在哪法是个啥(对话以书法为轴)(精)》是书法艺术家于明诠与欧阳江河、朱新建、赵雪松、柳原等书法名家、画家的对谈录,设计书法创作的思考、传统艺术的继承、书法美学教学、流行书风等问题的探讨与对话,主题鲜明,妙语连珠,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访谈录。书法的伟大与不朽,终究是文化与思想的支撑。因为,只有文化与思想的淹雅与深刻,才能蒙养出笔墨格调的高妙与超拔。

目录

关于当下书法创作的思考和自我反省l

书在哪,法是个啥

传统就是生,活

书法美学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文心生万象——与赵雪松谈书法与文学

做半个文人,养一颗文心

让我们荡起双桨——关于书法的一次非典型对话

还说“书法有意思的那点意思”——与柳原先生聊书法

聊聊“流行书风”

答《书法江湖》网友问

试读章节

关于当下书法创作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时间:201 3年7月

地点:济南见山见水楼

采访单位:中国书协三名工程展览组委会、河南电视台

书法是个“事”,而不是“物件”

记者:来之前,中国书协组织评论家为你们每位入选作者分别写了评论稿,当然,你们本人还不知道。评论家对您的评论是这样的,说您洞悉当今书法的天下大势。

于明诠:这个评价过高了,不敢当。

记者:您觉得当今的书法创作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于明诠: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肯定对当代书法创作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我是这样看的,我觉得书法往近了说是新时期以来,往远了说就是五四以后,它整个的“生存方式”跟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相比,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在今天变成了一门“展览艺术”。我在2012年写过一篇小文《说展览体》,发表在上海《书法》杂志上,我认为这种展览的形式必然催生出这样一种“展览体”:一是通过对古人的简单模仿、复制,把古代经典庸俗化、平庸化;二是玩形式、玩花样,制作“水墨图案”,以求视觉冲击。前者标榜技术主义,炫耀手头功夫,美其名日“继承传统”;后者标榜形式主义,借西方构成理念,抒发所谓“现代情感”,自作多情地为时代代言。这两个倾向在当下愈演愈烈,表面看来似乎完全相反,但实际上殊途同归,根源都在于把书法当作了一个死的“物件”,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书写技法就能重新“组装’’书法作品。这两种情形的最大问题,是只见“形式”与“花样”,降低了书法艺术应有的文化内涵,稀释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一句话,只见“作品”不见“人”。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似乎很难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谈到这一点就不能不说到中国画,它一开始并不是以客观地描述自然现象、客观世界为旨归,它不是这样的,它是中国画家自己内心里的艺术,他在画人的时候,画山水的时候,画花鸟的时候,其实是在说自己内心里的心事,借这个东西来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事,所以才有了一个说法,叫“因心造境”。它注重的是什么呢?是气韵,是内涵,是韵味,是风采,是意境和境界。西方的美术呢,在这一点上不完全一样,西方美术是客观地描述事物对象,比如说画人,它定要从人体写生开始,要画素描,要讲比例,要讲光影,要讲造型,必须准确。中国画不是这样的。中国画,我个人觉得,一定应该叫“笔墨,,艺术,它不是一个纯粹的造型艺术。中国画虽然也有造型,但是它的这种造型跟西方美术所讲究的科学造型完全是两码事。把中国画纳入到西方美术学这个框架里来以后,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大小小展览里面的很多中国画作品,实际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了。它是什么呢?比如说要创作一个主题——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要拍很多照片,或者实地现场写生,然后把它们拼凑在一起,这边一只胳膊,那边一个脑袋;这边武警战士抬楼板,那边白衣天使救伤员。用铅笔起稿,起稿以后,再用毛笔勾线,然后用国画的颜料慢慢地去涂。一幅作品,起码要画半年,甚至几年才能完成,这样的一件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中国画发展到这样一种状态,有的人觉得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有的人感叹它是中国画精神的失落。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这里咱不展开讨论。但无论如何这是当下美术教育一个无法回避且引人深思的现实问题。P1-3

序言

刚开始写字时,坚信书法就是技艺;后来,觉得书法既是技艺,也是学问;今天,我感到了问题的复杂,书法既是技艺,也是学问,但更根本的,应该是其背后的文化与思想。书法的伟大与不朽,终究是文化与思想的支撑。因为,只有文化与思想的淹雅与深刻,才能蒙养出笔墨格调的高妙与超拔。因此。我们不妨经常问一问:书在哪?法是个啥?问谁呢?问自己。

于明诠

2015年9月5日于见山见水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在哪法是个啥(对话以书法为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明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15313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5098483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9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