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宝宝叛逆期
自私、打人、摔东西、闹情绪、和父母对着干
★6-8岁,儿童叛逆期
拖拉、马虎、爱撒谎、胡搅蛮缠、怕困难、不讲卫生
★14-16岁,青春叛逆期
突然沉默不语、抵触上学、沉迷网络、跟家长和老师作对
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请翻开这本由郑小兰著的《孩子叛逆期妈妈有办法》,寻找困扰你的答案!
本书将:
★直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的3个叛逆期,让孩子不再难管教
★揭秘孩子叛逆背后的真相,帮您消除亲子代沟,缓解亲子关系
★教您如何走入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陪孩子顺利走过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妈妈有办法》作者郑小兰身兼妈妈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她秉承“家长与孩子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的理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女儿的教养过程,帮女儿顺利度过了叛逆期,最终和女儿形成朋友般的良性亲子关系。本书通过最真实、最典型和最丰富的教养案例,分析教育、情商、财商、道德、价值观、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教养难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那些正在被教养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家长们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小一,你对你的妈妈满意吗?”
“满意,非常满意。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那我妈妈绝对就是100分!”
“为什么会给妈妈满分呢?”
“因为她就是我理想中的妈妈,是我想要的妈妈!”
听着女儿跟阿姨在客厅里谈话,我这个做妈妈的心里美滋滋的。女儿给我打100分,这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虽然我们母女关系非常好,但是给我打满分还是让我大喜过望,甚至有些感动。在感动之余,我想跟所有的家长分享我和女儿相处的经历,分享我成为满分妈妈的历程。
在小一7岁之前,我对她的教育一直是非常严格的,放学回家要马上做作业;吃饭的时候必须认真,不可以看电视或者说话;学校里有什么事情需要跟家长沟通、商量之后再做决定……我之所以这样“控制”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无非就是想更好地保护和教育她。但是小一却对我的“爱护”非常不满,甚至相当讨厌。
刚上小学时,我想为小一选择一个艺术方面的兴趣班。我认为女孩就应该安安静静、温柔似水,所以想让她学习舞蹈、钢琴或者美术等有助于培养女孩高雅气质的课程。但是小一却对我的想法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她说自己不喜欢舞蹈,更不喜欢钢琴和美术,她要学架子鼓。我当然不同意了,一个小女孩学什么架子鼓呢?
最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小一放弃了架子鼓而选择了钢琴。作为“胜利者”的我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谁知小一的日记却让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一天晚上,我辅导完小一的功课之后,她便上床睡觉了,在帮她整理书包和文具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了她的日记本,上面写着:
“我的妈妈很ba(霸)道,我想做的事情她不让,干什么都要qiangpo(强迫)我按照她的想法做。她不是我想要的妈妈,我xi wang(希望)的妈妈不是这个样子的。”
女儿的日记让我心头一震,小一竟然说我不是她想要的妈妈。很明显,女儿对我这个妈妈是不满意的。联想到我强迫女儿选择兴趣班一事,我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有些霸道。我决定与小一进行沟通,让她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因为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这一点,我承认我做得不好。
“我不希望妈妈总是逼着我做这做那,一点儿也不尊重我的想法!”当我跟小一沟通的时候,她很委屈地说,“吃饭、写作业、睡觉……都要按照您的要求来,我没有一件可以自己支配的事情,我不喜欢您这样事事都替我做决定。”
“那你希望妈妈是什么样的呢?”我问她。
“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对我那么严格,不要事事都管着我,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是喜欢架子鼓嘛,你干吗非得逼我学我不喜欢的钢琴不可呢?我不喜欢你这样!”小一满脸委屈。
想不到我所谓的替女儿着想却给她带来如此大的伤害和不满,看着女儿难过的样子,我觉得我这个妈妈做得很失败,因为我与女儿心目中所希望的妈妈的样子相去甚远。
“好,你刚才说的这些妈妈不好的地方,妈妈一定会认真考虑并改正的!”我把小一抱在怀里温和地对她说,“但是你要知道,有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放学回家要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的事情,这些你必须听妈妈的。至于你所说的兴趣选择,以后妈妈再也不干涉了,妈妈会尊重你的想法!”这些话是我发自肺腑对女儿说的。
从那之后,我改变了支配型家长的做法,再也不事事干涉和强求小一了,而是尽可能地尊重她的意愿。当然,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会耐心跟她解释并分析利害,小一最终也会高高兴兴地接受我的意见。就这样,我会时不时地跟小一沟通,向她询问我这个做妈妈的还有哪些地方与她所期望的不符,只要是客观、正确的意见,我都会先检讨自己,然后再结合女儿的意见进行改正。慢慢地,小一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方。
P3-5
为人父母,不仅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更希望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但事与愿违,很多孩子不愿意亲近父母,总是逃避父母,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是这样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很多父母曾经问我,如何与孩子成为朋友,答案很简单,只要你将自己身上那些“敌对”孩子的行为扔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相信你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我和我的女儿小一就是很好的朋友,在更多时候,我宁愿跟别人说自己是她的朋友,而不愿说是她的母亲。其实,跟很多家庭一样,我为了成为小一的朋友,想尽了各种办法。
小一5岁时,叛逆的表现就特别突出,什么事都和我对着干。一天,我正在厨房里做饭,小一也跟着进了厨房,我对她说:“小一,快点出去,妈妈现在要做饭,没有时间陪你玩儿。”
小一就像没听见一样,看到厨房一角有葱,拿起一根就开始玩,我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一把抢过她手中的葱,说:“都说让你出去了,怎么那么不听话呢?”
小一被我的行为吓了一跳,撇着嘴说:“我……我就是想帮你择一根葱,我没想玩啊!”说完就委屈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讨厌妈妈,讨厌妈妈!”
看着哭泣的小一,我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我一边哄她,一边想,虽然我平常经常注意孩子的行为,教导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却并不理解她的行为,不知道她行为后面的真正原因。
以后,我开始注意观察小一的行为,发现我平时认为“罪大恶极”的那些做法,其实都是她在成长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去尝试,但是自认为好人的我,却总是阻止她的各种尝试,阻止她进行思考,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也影响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相信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在为那些总是和自己对着干的孩子发愁。其实,孩子的行为大致可以分成几种:一种是成长的表现,一种是不成熟的做法,还有一种是真正做错事的行为。虽然有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思考,懂得去尝试,但是毕竟年龄还小,思想还不成熟,所以难免会做错很多事情。与其说孩子与家长“对着干”,不如说孩子是在成长。因此,作为父母,你应该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一味地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尝试。如果孩子确实犯了错误,再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批评和教育一定要适度,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或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与孩子步调一致,才能发现孩子更多的长处。当然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短处,并帮助他提升。久而久之,这样的做法就可以让你与孩子越走越近,让孩子不再排斥与你交流,不再逃避与你谈话,你会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