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纪念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刘华清和刘强伦著了《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一书。书中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人民的骄傲,是共和国永远值得铭记和祭奠的人。

本书在编书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资料和历史图片,力争做到还原真实情景,刻画他们奋勇抗战,不畏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推荐

刘华清、刘强伦著的《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收录了中央军委后来认定的为授衔的军事家和抗联主要领导人,以及参与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等,通过聚焦他们的人生历程,透视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品评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地位,了解他们的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帮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目录

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新四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叶挺

最早蒙难的军事家——红一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许继慎

牺牲时最年轻的红军高级将领——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蔡申熙

共和国“第—烈士”——红六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段德昌

少为人知的铁血儒将——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曾中生

在抗日战场牺牲的中共最高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左权

红军中的“神行太保”——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彭雪枫

“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新四军副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罗炳辉

胸中自有百万兵——红三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黄公略

“穷人的主席”——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方志敏

“现代侠盗罗宾汉”——红二十八军军长、中央军委认定的军事家刘志丹

冰天雪地里的“铁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

赤诚英雄——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

“坚决革命的同志”——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

“威震中外的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还有相当数量的红军及红军游击队留在南方八省坚持武装斗争。如何处置南方各省游击队的问题,是国共双方关于红军改编谈判争论的焦点问题。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形势,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但内心并未完全放弃“剿灭共匪”的计划,只是变换一下策略,实行所谓“北和南剿”。1937年春,蒋介石密令第一五七师限期“剿灭”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此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先后在西安、杭州、洛阳、庐山、南京等地,与国民党当局、蒋介石谈判,主要是谈判长征到达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的问题,尚未涉及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问题。陈毅、项英等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内容只是停止敌对,就地集中改编为地方抗日武装,也未涉及集中改编一支队伍开赴抗日前线的问题。中共中央考虑到南方各游击区是今后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不应该轻易地放弃。因此,中共起初的想法是将各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独立团、民团或保安团等地方武装形式;各地队伍不集中,不要求大地方,不脱离根据地,坚持在原地开展抗日斗争。但随着局势的迅速变化,对这一构想很快作了新的调整和改变。

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和林伯渠在庐山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再次进行谈判。因蒋介石对共产党提出的宣言态度冷淡,而另外提出一套方案,谈判又陷于僵局。周恩来等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蒋不让步,则不再与谈”的方针,到南京、上海等地活动。在上海,当周恩来得知叶挺等已从澳门来到上海时,便很快与他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周恩来考虑到“南方游击队改编后的主要人选,国民党方面想派人来,我们是坚决不会接受的,而我们提名的人选蒋介石又不会轻易批准”。因此,周恩来与叶挺商量,希望他能出来编组南方各省游击队,以便下山抗日。叶挺本着抗日报国的志愿和对中共的友好感情,欣然接受了周恩来要他出面编组南方各省游击队的重托。

9月下旬,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宁代表博古、叶剑英等,在南京同国民党代表何应钦、张冲等谈判,初议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新的军。

国民党方面考虑到在南方“围剿”红军游击队达三年之久,屡剿不灭,加之叶挺脱离中共已有十年之久,并曾被中共排斥过,由他来收编中共南方游击队,开赴抗日前线,既可以达到调虎离山的目的,又可以利用叶挺来牵制中共。于是,9月28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发布任命,正式通报由“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10月1日,中共中央在给博古、叶剑英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叶挺须来延安,在表明他完全同意中央的政治、军事原则后,可以去闽粤边(闽浙边)指挥张鼎丞部(或刘英部),以此为基础扩大部队。”

博古、叶剑英在与叶挺交谈时,明确告知了党中央的意见。叶挺当即表示“完全接受党的领导”,愿意立即动身去延安,向党中央当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是否就职由中共中央作最后决定。

11月3日,叶挺专程前往延安,向党中央请示关于组建新四军的工作问题。毛泽东与叶挺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谈话。在谈到新四军的组建问题时,毛泽东向叶挺提出,经过中共中央慎重考虑,认为可以争取将新四军的编制定为二师四旅八团:由叶挺担任军长,项英担任副军长,周子昆任参谋长;陈毅任第一师师长,张云逸任副师长;张鼎丞任第二师师长,谭震林任副师长。叶挺对这个方案表示赞成,同时提出,希望党中央多派一些得力的干部,加强新四军的工作。项英奉命于11月7日抵达延安,叶挺同项英见了面,一起研究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新四军组建事宜。

P002-003

序言

1921年7月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重要会议正在召开,这个会议就是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中共一大。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新的曙光。

始于19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人了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家的主权被剥夺,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外国列强手中。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统治中国已有200多年,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严重形势下,不能采取有效的自强措施,反而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趋势,顺从帝国主义的意愿,听任他们宰割中国。清王朝在它的末期已成为一个卖国的、极端腐败的、扼杀国家生机因而令人民痛恨的政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只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暗淡的前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已经有过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人民英雄。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可是,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也好,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削弱,在农村中也没有出现一次社会大变动。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革命果实却落到了帝国主义所中意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孙中山曾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在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反动势力根基深厚的国家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完成众多革命先行者未竞的事业,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个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全国只有53名党员。尽管人数很少,但她一开始即被斥为“过激主义”而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中国共产党人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他们以自己的坚定信仰和甘为民族和人民献身的精神始终在困难中前进,在探索中前行。中国共产党刚一成立,党的先进分子就深人工人、农民中做艰苦细致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热潮;他们着力推进国共合作,支持北伐战争,迎来全国大好的革命形势。到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开之际,党员已发展到5.8万人。然而,还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却遭到了当头一棒,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渗遭杀害。大好的革命形势毁于一旦。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吓倒,他们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前进。更为可贵的是一些曾在国民党中已居于高位的志士仁人毅然抛弃眼前的富贵荣华,投身到充满凶险和变数的革命事业当中,这是一种信念的力量,这是正义的感召,这是对真理的追求,这是对民族和人民的责任使然。中国共产党人几乎白手起家,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镇压、封锁、“围剿”中,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清苦的生活,相当多的时候更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然而他们却意志坚定、精神饱满,开始了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征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无数的流血牺牲之后,到第五次反“围剿”前后,全国红军最多时发展到30多万人,中央苏区全盛时的面积已达8.4万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另外还有包括湘鄂西、湘鄂赣在内的12块比较大的根据地。然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政策使刚刚有所发展的革命力量在1934年遭到惨重的损失,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艰苦的转战,在损失了90%的力量后,终于在陕北安家。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最早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当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际,八路军却奔赴到前线,深人敌人后方,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敌后战场共毙、伤、俘日军52万多人,占整个战场130多万人的40%。同时毙、伤、俘伪军118多万人。中共领导的主力部队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由抗战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还有民兵220万人。

1945年抗战胜利后,久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盘算限制甚至消灭在抗战中日渐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此时,身处大后方的蒋介石为争取时间,玩起了新的把戏。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前途,毛泽东冒着巨大的危险亲赴重庆谈判。在蒋介石内战准备就绪、发起全面内战之时,毛泽东率领一支仅仅两百余人代号为“昆仑”的队伍坚守在陕北,与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周旋。在敌我形势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运筹帷幄,发起了战略大决战,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14天,歼敌154万人,使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主力丧失殆尽。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时,饱受压迫和欺凌的中国人民是何等地高兴和自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60多年的探索和奋斗,中国已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升为世界前三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将迎来伟大的民族复兴!

如今的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正是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正是他们艰难求索、开拓进取;正是他们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人民的骄傲,是共和国永远值得铭记和祭奠的人。本套书包括《共和国奠祭——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收录的是牺牲和病逝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共高层领导人和中共高级将领。高层领导人收录了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和在新中国成立前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上职位的英烈;高级将领收录了中央军委后来认定的未授衔的军事家和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参与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赵博生、董振堂。细读这套书,通过聚焦他们的人生历程,透视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品评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地位,了解他们的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帮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后记

为了纪念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特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编纂了《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和《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两书。

本书在编书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资料和历史图片,由于量比较大,在此仅列少量参考书目,还有大部分书刊资料没有列入,在此谨表衷心感谢。本书由陈克鑫、叶健君主编,《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主要由叶健君、李万青撰写,《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主要由刘华清、刘强伦撰写,王龙彪、程波、彭焕才、朱丽翔、张飞燕、肖巧平、文慧敏、赵荣华、郭钦、黄启昌、丁红、谢彤阳、丁世平、李新、肖芸林、文定红、夏昕、王小平、欧阳乐安、赵云、彭岗、丁力、徐新奇、谢双承、叶新文参加了资料搜集和部分文章的撰写。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4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华清//刘强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9006
开本 16开
页数 4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1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48
CIP核字 2014301809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