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归零(林谷芳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归零乃参无尽缘起,如实方现无限风光,跟随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习生活禅、悟世间法。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

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

《归零(林谷芳作品)》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它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内容推荐

《归零》是台湾著名禅者林谷芳与大陆媒体记者孙小宁观照生命、体践如实的畅销作品。全书以对话体形式呈现,可谓叩者无所不问,应者无所不答。用禅宗的生命智慧,应对现代人的惶惑、困扰、焦虑、缠缚。话题涉及人际、友谊、财富、命运、爱情、孩子、艺术、宗教、美与岁月、修行与生活等现代人生活的诸方面。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乃有无限的可能。生命事,只“我生、我爱、我死”,可世人却尽多在此缠缚,你得返观自照,才能破茧而出。书中的应答啐啄是禅家境界现前的活泼对应,直指日常功用的随处安然,但总总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

目录

序:回眸过,满目青山 林谷芳

采访者序: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孙小宁

第一部 我生

 【人际】

 1 位子摆对了,人家才看得对

 2 朋友之间相知相谅,不腻最好

 3 孤独是一种美感

 4 整个社会都谈人际,反而没有真实的人际可言

 【友谊】

 1 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

 2 纯粹的异性友谊,是否是我们的妄想?

 3 社会落差中的相处之道——总经理与科长理论

 4 寒微与世家都要能看到对方的优点

 【财富】

 1 有应对才有意义,金钱一样有它的价值递减效应

 2 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3 有过钱的人才能看淡钱吗?

 4 没有理财智慧,不代表没有生命智慧

 5 发展是硬道理吗?

 6 感恩与仇富:当代人的一对难题

 【命运】

 1 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规划

 2 人生四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于艺、志于道

 3 算命与看星相,谦卑还是亵渎?

 4 人的命运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

 【加法世界与减法世界】

 1 扩展自由是生命最根柢的价值

 2 禅者如何做减法

 3 最适当的时机做最适当的事

 【超越惯性】

 1 吃食物还是被食物吃?

 2 票友的心灵,专家的技巧

 3 当“健康”变成流行

 【资讯社会】

 1 资讯经验不能替代生命经验

 2 网络虚拟世界:是想象力释放,还是另一种脑空白?

 3 因为网络,我们面临另一种失序

 4 博客往往会让你退回子宫

 5 资讯社会中生命最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第二部 我爱

 【爱情】

 1 没有谁会永远年轻,没有谁感情不受挫

 2 真的是年轻时代爽透了,老了才不留遗憾?照样有遗憾!

 3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真正懂了为何又难投入?

 4 夫妻间的事情,没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5 假如爱情是盲目的,禅者如何了了分明?

 6 出家众以戒律为重,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孩子】

 1 带业而来:认识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图

 2 四种老师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种?

 3 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样的参照系

 4 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应对社会

 5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旅行】

 1 旅行是为照见自己

 2 年轻时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时的流浪叫流落街头

 3 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4 旅行如果没有跟生命相应,所写的文字就是一种职业书写

 【艺术】

 1 做艺术教育,先要想清楚为什么

 2 艺术和人格为什么不完全统一?

 3 当代艺术呈现了生命的困境,之后呢?

 4 谢德庆与印度苦行僧:一个东西还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里去?

 5 艺术如果从各种角度都可以诠释,就意味着没有判准

 6 懂与不懂之间,我们要持什么态度?

 7 永恒之当机:作为个体生命,我们选择什么?

 【美与岁月】

 1 拒绝长大与童心未泯有何区别?

 2 不服老与临老入花丛

 3 女人如何在岁月里安然?

 4 一日有一日的领会,十年有十年的风光

第三部 我死

 【宗教】

 1 痛苦的人才学佛?

 2 我不确定这件事,为什么要信它?

 3 我们可以把佛教当科学吗?

 4 晓得终点在哪里,才会选择怎么活

 5 死若乌有,生又何欢?

 6 好死不如赖活?

 【修行与生活】

 1 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

 2 大法小法如何检验?

 3 修行是否意味着对恶退让?

 4 修行与日常生活会矛盾吗?

 5 修行的实证缘自生命的另一套观念

 6 有人说这是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办?

附录:手掌上的修行——关于生命困境的一场对话

后记:禅者的立场,是不设立场 孙小宁

试读章节

1 朋友的前提是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恶意

孙:丘吉尔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当然是针对政治关系来说,但我知道,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许多人会私下认可这句话。您怎么看?

林:朋友的关系不能这么简单地看成一个适者生存的法则。你刚才也说它是放到政治层面上讲的,政治是众人之事,当然得有妥协,也会有所牺牲。个人之事不同,完全可以操之在我。所以即使一个朋友与你越走越远,甚至有矛盾在,基于一种过去的情分,一些美丽的回忆,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也是一种自然而可贵的情操。

我读历史,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总让我神往动容,说明永远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内在的希冀,尽管形式上永远的朋友不可能存在。

孙:古代人的友谊是生死相托、肝胆相照。但回到当代人切身的体验,朋友间微妙的地方又很多。比如彼此的空间感受、个人隐私能分享到何种程度,都挺难拿捏。美国有部电影叫《丑闻笔记》,内容介绍上有句话:女人间的秘密,可以成为杀伤彼此的武器,揭示了人性中幽暗隐微的一面。

林:朋友之间也像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是两个活体间的关系,自然有无限模式。当我们设定永远的朋友是一种错误时,设定朋友必然要是什么样子也是一种错误。环境在变,对朋友的定义要求也不同。

举例来讲,过去生活环境恶劣,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比较单纯。你帮我几袋子面粉就已经算雪中送炭了。若要共同成就某项大业与理想,我就两肋插刀。现代社会机制已经渗透到生命各个层次,代为解决许多的个人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生死相托之事了,反而显出彼此交往最细微的一面。

孙:是啊,我的身体意外受伤时,我都觉得多少让朋友有些为难。因为要关心总要有所表达,但是有些表达方式未必为我喜欢,难免彼此揣度又折磨。

林:朋友的前提就是要单纯。你看他对你做错事,都晓得他不是在害你。这样就容易化繁为简。我为什么强调相知的重要,就是如此。你知道他做事的用心。有这个前提,就不会徒增烦恼。

你受伤时那些朋友处理的方式尽管不一样——有人十白触到你的痛处而不说,是体贴;有人一直关心你天天的康复与进展,也是体贴。这样看就有了处朋友的智慧,否则会觉得自己一辈子在交朋友,又一辈子被朋友所误所伤。

孙:那种伤害坦率讲还蛮大的,比被敌人所伤还厉害。

林:有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敏感度。你处在特殊情况下,希望朋友为你营造一个舒适的情感环境,是人之常情。但从另外角度讲,也是智慧不够。朋友的前提并非投你所好。你受伤,心里希望朋友关心,又不希望人家问得太具体,这都不该是决定他是否是你好朋友的关键。有时问是关心,不问也是,是由他们每个人的做事方式决定的。即使手足无措,也是一种体贴。他要是不在乎你,他才不会这样呢,反而会津津乐道也难说。

P13-15

序言

回眸处,满目青山林谷芳

禅,是生命的归零,因归零,生命才有无限可能。

归零,体现在公案话头、机锋转语,它生杀同时,让人葛藤顿销。

归零,也体现在日常功用,既无限可能,乃必有生活的现前对应。

禅,活泼泼的对应,活生生的生活。

可我却不曾想过要写一本生活禅的书。

不写,不因它无法体现孤轮独照的绝待、两刃相交的截然。

不写,也不因它缺乏机关不露的绵密、兵法严厉的森然。

不写,是因写的人太多,可依文解义的结果却只能让人死于句下。

不写,还因写的人多非行者,无有境界现前的勘验。

不写,更因写的人总在提供一种立场,远离了禅归零的原点。

禅举药毒同性,一个答案,用在此人是药,用在他人是毒;

一种说法,放在此时是药,放在他时是毒。

也因此,禅从不提供一个固定答案,它强调解套的关键还在你自己。

所谓生命的智慧,

其实就在当事者能否就自身与事物的关联起观照,

能否识得自己应事对物的临界点。

正因如此,先前的不写,为的是禅者的如实;

如今的写,却也缘于同样的如实。

如实,是因书中的应答啐啄并不在提供答案,

它只在提醒你,“回眸处,满目青山”,你能返观自照,生命自有一转。

而禅者那不离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种种也就在你眼前。

后记

禅者的立场,是不设立场

孙小宁

以一个出版圈的记者身份偶闯音乐圈,就结识台湾文化人林谷芳先生,而且缘分从1995年持续到现在,有时想想,实在不可思议。十年中,他在大陆出版了他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我也有幸与他合作出版了一本关于大陆文化观察的访谈录《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也是这十年中,我受他之邀,有过一次台湾之行,剩下的,就是每年在北京这边接待他不为什么目的的到来,准确说是路过。这个十年,他的大陆之旅又扩展到西藏、南疆,有些已是故地重游,比如三峡、敦煌,而我所生活的北京,也正朝着他所说的一那个谁也无法预知的“大”扩展。以他的悠游自在,他更愿意选择杏花烟雨江南的舒适,或者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宏阔。但我笃信每年仍会在北京见到他,因为这里有他滚雪球般增长的朋友。

一个人绕道北京几天,仅为见一些朋友?上天做证,这确是真的。就像他每年来去大陆,台湾媒体访问他时,他的回答总是淡淡的三个字:“去看看”。于是,即使有些时候还伴着谈书稿、签合同这样的公务,但那都是因为他要来,而临时加进的内容。他要来未来之际‘,是我的大脑运转最密集的时刻,总要想想哪些朋友是他要见的,谁和谁凑堆儿吃饭更合适。他身份的跨界,也决定朋友类型众多,最省力的方式当然是按圈划分,于是媒体圈、出版圈、民乐圈与企业圈一路吃下去,饭局的难度几乎是逐年递增。不过也就是我这统筹学学得不好的人犯难,对他,怎样的场合都能随缘应对。甚至有人带着自己的男朋友让他相看,他也乐得看上一看。一年年就这么替他负责支场子,坦率说,除了胃肠不能消受外,其他只有很受用的两个字:快活。

最初认识他时,他是民乐比赛的评委,我是《中国文化报》的小记者。十年之后,他已经从诸多文化社会角色中退出,更多以一个禅者的身份在两岸的道场出出入入;而我虽然换了报纸,但还是基本在出版文化领域打转,仍愿意把平日里思索的文化现象抛将给他,期待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可以说,十年间他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所以,我对他的称谓不知不觉已经从林先生变成林老师,既成老师就可以随时请益,而在我的观察中,我的无所不问,总是对应着他的无所不答,甚至我还同时能感到答案反馈过来时,那一触即发、箭穿靶心的快感。

且讲例子。在大陆,如果宣称自己喜爱佛教,即使在知识分子中,还是会引起一些辩论的。而辩我的人都才高八斗,理性十足,败下阵的时候居多。心有不甘时,会把问题攒下来抛给林老师。有一次开车送他上飞机,说到共同喜爱的弘一。我说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明确表示不喜欢弘一,觉得他还是有做秀的成分。他反而更推崇丰子恺,认为丰子恺活得更真实一些,起码后世人想到他,会想到他为女儿画的那些画。对此,林老师随口反问:那他怎么没想到丰子恺自己最想成为哪个人?

再一个例子。他习禅,但不吃素。第一次见他的人总会心里嘀咕:习禅的人何以不吃素?每次我都鼓励问话的人把问题问出来,因为我知道他是可以坦然回答的:吃过自然素。后来发现不合性情,还给别人添很多麻烦,就做罢。后面的话才关键:“衡量一个禅者的修为,最主要不在表面,还有一些大戒更应注重,比如打诳言之类。”

挑战性的问话往往出自一些第一次见他的人。他的禅书《两刃相交》在台湾出版,一位央视的主持人被朋友领来吃饭,闻听此事,咄咄逼人地说:“学佛的人读六祖《坛经》就可以了,您再写《两刃相交》有何意义?”林老师接上一句:“再退一步的话,连《坛经》都不需要。”

其余的问题就接近家长里短了。饭桌上,他常被人问道:生活中遇到小人,要不要发怒?如果学佛,是不是不应该发怒?

他说:文王之怒为什么不可以发?学佛很好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在非常恰当的时候发了最恰当的怒。如果学佛让人显得很委屈窝囊,那还是不学好。

……

如果还要问我何以不怕麻烦,每次都要费劲八哈地从最原始的扒带子工作做起,那我可以说:我就是从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安然。如果有一天,正好没有别的活动与采访,我在家做这件录音整理工作,会觉得一天都很恬适自在,就像看了一张值得回味的影碟一样。

在我们的预计中,采访与写作应该可以在半年完成,但却持续了快一年。这中间,我的个人生活的意外占了主因。采访与写作让位于治疗与养伤,林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他继续和我保持电话联络,但基本上是为了感应我的情绪状态。他还把台湾的康复医生介绍给我,以解答我在治疗方面的种种疑惑。关于我在这个意外事件中解不开的心结,他慢慢帮我疏解化开,那个时候的问答,的确不是为问而问为答而答,却是我最好的精神治疗。这也是我之所以坚持将这部分谈话附在这本广义上的生活禅书之后的原因。对于我,那场意外是令人心悸的回忆,但对于这本书,却是最实际的验证——在我们说出生命真实的困惑之后,林老师的确能够帮你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解套。所以,后来在我还没完全康复时,我就自愿提出,将这个采访重新进行下去。还是那句话,我要那个过程中的安然。

2008年4月初版定稿

2015年8月再版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归零(林谷芳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谷芳//孙小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16817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2015250620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