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10个忠于时代的人物故事,10场远道而来的隔空求问。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五届和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获得者——李辉,最新作品!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是作者李辉长达22年的漫长写作,讲述了他自1992年始到2014年止的10次文化寻访,包括去布拉格寻访卡夫卡,于牛津悼念奥威尔,在瑞典探求赫定的冒险人生,到阿姆斯特丹与巴黎体悟梵高、西奥两兄弟的永恒情谊……也探知了淹没于波茨坦的历史烟云和消失在香港远郊的民国往事。在经过大量的史料整理、实地寻访以及原始档案的采集后,征得当事人或其后代的认可,将往事复原,忠实地描述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敞开了历史新的可能性和复杂性,为理解人物的遭遇与作品做了丰富的注释。

内容推荐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是一本基于探访而写就的历史文化类散文书。作者李辉寻着前人留下的痕迹探求历史与人文,是他在国内及国外几地巡游探访的记写散文。他走进波茨坦触摸中国命运,在布拉格寻访卡夫卡,在牛津寻访奥威尔,听传教士后代寻根中国……每一次寻访都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回顾,结合不同时代的真实故事,把行走和文化真正融合。

目录

壹·于孤独中如痴如醉

贰·安静的一九八四

叁·岁月不会淹没探险家

肆·我们走进了铁门

伍·凡高兄弟

陆·人醉何处

柒·寻根

捌·弥漫于波茨坦的历史烟云

玫·诗人走了,画家也走了

拾·入土为安

试读章节

于孤独中如痴如醉

变形的卡夫卡雕像

2014年6月3日,是捷克作家卡夫卡逝世90周年纪念日。90年过去,生前几乎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名震世界。1983年,一颗新发现的星星被命名为“卡夫卡”,浩渺天宇间,留下一个永恒的名字。

走进布拉格,怎能不细细寻访卡夫卡的踪迹?从诞生的故居,到安葬的墓地……

我们住在老城区广场旁的一个宾馆。第一天出门,走出宾馆,沿小巷漫步不到5分钟,即见路旁有一雕像。雕像约4米高,下方为一巨大的躯体,迈开大步,胸口洞开,没有心脏,两臂前伸,没有双手,也没有脑袋。但脑袋位置托起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物全身。他神态忧郁,右手抬起,指向前方。走近一看,底座上写着——FRANZ KAFKA。

后来买来一张《卡夫卡的布拉格》地图,上面标有布拉格与卡夫卡有关的34处地点,这座雕像为最后一处。雕像2003年落成,位置即在犹太人区的中心——卡夫卡成长、生活与工作的区域。雕像出自捷克雕塑家Jaroslay Rona之手。Jaroslay Rona说,他的创意得自卡夫卡的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小说曾有这样的描写“我异常熟练地跳到我朋友的肩上,用两只拳头击他的背部,使他小跑起来。可是他还是有点儿不情愿地用脚踩地,有时甚至停了下来,于是我多次用靴子戳他的肚子,以使他更加振作起来。我成功了……”

与卡夫卡雕像不期而遇。于是,我的相机里有了布拉格之行的第一张留影。

世俗化的布拉格,终于接纳了他

卡夫卡已是布拉格的骄傲,在世俗化之后走进人们的视野,为曾经排斥他的这座城市聪明地接纳。

各式各样的T恤衫上,大大小小的搪瓷杯上,商店琳琅满目的招贴画上……精明的布拉格人,巧妙地将卡夫卡纳入到通畅的商业轨道,满足不同游客的好奇与需要。这一点,当我参观完卡夫卡出生地纪念馆之后印象尤为深刻。

老城区广场是布拉格的心脏。从老城区广场西北角走出去,不到百米,另有一个小小的空旷处,名为“卡夫卡广场”——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就在旁边一幢大楼的寓所里出生。如今,大楼一层有一房间被辟为“卡夫卡诞生地纪念馆”供游客参观,每位50捷克克朗(约合人民币20元)。走进去,大跌眼镜。所谓纪念馆,不过20平方米见方,除卡夫卡作品的几种初版本和墙上悬挂的生平图片外,空空如也。这该是我看到过的最简单、最没有历史感的名人故居了。我曾感慨过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里缺少实物,但相比而言,却比这里好许多。毕竟有完整的庭院,有老井,有雕梁画栋,有沈从文晚年写作的书桌……看来,布拉格人太能琢磨游客的心理了,以他们的方式与满怀期待走进来的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在旅游开发上,卡夫卡无处不在。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充分商业化、世俗化之后的卡夫卡,还是那个孤独、忧郁甚至畏惧婚姻生活的卡夫卡吗?一位德国文艺批评家曾这样谈到卡夫卡:“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作为劳动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卡夫卡的生命特征与性格悲剧,被如此精辟地概括出来。

是的,卡夫卡生前没有归属感,在孤独中匆匆走完40余年人生,但他却以文学为自己找到了最后归属——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他以文学所表现出的人的孤独、命运的不可知、归属的不确定性,几乎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会随着场景的替换与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就这一点来说,我们都有卡夫卡的影子在心中。

如今,曾让卡夫卡感到陌生的世俗社会,慷慨而精明地接纳了他。他已融入布拉格的日常生活,一个无处不在的旅游资源。

P3-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51606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509161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3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