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德国(冷眼看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其实艺术距离大众的生活并不遥远,让貌似深不可测的艺术世界,就这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李飒编著的《艺术德国(冷眼看世界)》是一本在德国的旅行见闻,图文并茂,用轻松地语言向读者展现西方艺术。它介绍德国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建筑和西方艺术史上的著名作品,让艺术与大众沟通。

内容推荐

李飒编著的这本《艺术德国(冷眼看世界)》文字很轻松,可读性强,读起来没压力,接近年轻人的口味;知识很丰富,有大量关于西方主要的教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品的图片,能了解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黑白图片视角独特,效果强烈。

目录

夜游柏林

柏林的教堂

汉堡美术馆

柏林的美术馆和博物馆

德累斯顿三人行

意外布拉格

心血来潮莱比锡

漫游慕尼黑

慕尼黑的美术馆

萨尔茨堡、维也纳和新天鹅堡

波恩、美因茨、施派尔、特里尔的大教堂

科隆的教堂

亚琛和杜塞尔多夫

后记 除了现代,我们别无选择

试读章节

夜游柏林

2015年2月25日,经过十个小时的飞机旅程,终于到了柏林泰格尔机场。以前出国的时候都很方便,随团或搭伴,出海关的时候“啪”地一盖章,二话没有。这次是一个人出去,真的遇到麻烦了,也让我见识了德国人的严谨。一个德国警察向我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我叽里咕噜地回答了一大堆,两只手上天入地地比画了半天,他还是一脸的阴晴不定,终于扣下我的护照,唉!不就是嫌我英语说得烂吗!还好刘晶(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沟通之后,对方终于把护照还给我,可以走了。我很绅士地同他微笑告别,心里却早已“愤愤不平”。

一路上,刘晶很耐心地告诉我该如何坐车和其他一些简单的注意事项。特别感谢黄梅老师(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给中国艺术家(我居然赶上了第一个)提供的在德国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下了公交车,刘晶递给我一支烟,柏林的街道很干净,地面上没有什么垃圾杂物,但确实看到有一些烟头。刘晶说香烟的税费里包括了清洁的费用(在欧洲一包香烟的价格大概是中国的四倍)。抽完烟,我随手就把烟头扔了,心里颇为舒坦,有一点报复的快感。(个人行为,请勿模仿)

紧挨着住处的一条街道,刘晶告诉我这是柏林以站街女出名的街道之一。不过可能因为天气冷,也没看到什么人。住的地方非常干净、整洁,协会还非常细心地帮我准备了早餐、牛奶和水果,真心感谢!

夜里撑到十点才入睡,大约睡了五个小时,凌晨三点便再也睡不着了(第一晚倒时差,这样算睡得不错了),起来吃点东西,五点的时候决定出去夜游。我非常喜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夜游,那感觉就像一个幽灵进入另一个幽灵的身体,随意而暧昧。我带了地图,决定先去离我较近的威廉大帝纪念教堂去看一看。出了门,确实很冷,凌晨,天稍微有一点点亮。街灯亮着,街道清冷,几乎没有什么人。

威廉大帝纪念教堂很好找,它建于19世纪末,是德皇威廉二世为纪念其祖父而建造。教堂明显受到战争的毁坏,最主要的钟楼已经残破不全。教堂是新罗马式建筑(模仿老的罗马/罗曼教堂建筑的样式),厚墙,圆拱,细长的窗,外立面少装饰,但也有一些哥特式的风格,比如有一个很大的玫瑰圆窗。教堂的大圆拱也很有气魄。教堂夹在两座新建的现代建筑之间,这种新旧建筑的对比在欧洲很流行。

时间还早,我查了一下地图看附近有什么,于是接着又去了胜利纪念柱。胜利纪念柱建于1864年,是为庆祝普鲁士军队的胜利而建造的。柱顶站立的是金色胜利女神像。附近还有纪念俾斯麦的雕像。俾斯麦务实、理性、铁血,是我欣赏的德国历史人物。

继续走,穿过蒂尔加滕公园,公园里到处可见一种小鸟,黑色的羽毛,黄色的尖嘴,叫不出什么名字。还有地上随处可见的小洞,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留下来的。

太阳逐渐升起,公园里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不断有金发美女甩着马尾辫从身旁掠过。

沿途经过了苏军二战胜利纪念碑、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

再往南就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它是由设计师彼得·艾森曼和布罗’哈普达设计。纪念馆由2711块长方形的石柱(墓碑)构成,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些浅浅起伏的石块。走进去才觉得惊奇:越往中间走地势就越下陷,随之墓碑也越来越高大,人被埋在墓碑中有一种压抑感,展现出历史的沉重和压迫感。这种设计,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简约就是力量”。

接着向南走就是波茨坦广场,繁华之地。

我喜欢那种瘦瘦高高的德国人,略显冷酷,就像黑色的竹竿飘来飘去。

接着向东,就是柏林电影博物馆和索尼中心,建筑上透明的玻璃顶有些特点。

途经新国家美术馆(最近居然关闭了)、名画陈列馆和又一个新罗马风格的教堂。美术馆的玻璃幕墙上映射着教堂的身影,颇有点梦幻。

在回来的路上还偶遇一棵被包扎的树,像极了克里斯托夫妇(克里斯托夫妇是一对以包扎物体或大型建筑物而著称的艺术家)的作品,看起来很酷!

还有一面墙上贴满了奇怪的海报,有被遮住双眼的默克尔,还有屁股上别把手枪的裸女,什么意思???

谁说语言不通就不可以旅游?我刚到柏林,第一天就走了七八公里,沿途经过十几个景点,走走停停近4个小时,到寓所的时候,手机也快没电了。有惊无险,总算没把自己丢在外面。终于回到了住处,大门的钥匙看起来也很古老,像是有很多的秘密。

第一天在柏林,我不是玩得挺好的吗?一个德国警察瞎操什么心!!!

P1-15

序言

德国,刀锋上的冷峻

因为专业的原因,我每年都会去欧美一两次,每次都会待上一两个月,看各种博物馆和古代遗迹,以了解西方的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状况。当然,这也是因为骨子里喜欢玩儿—能把玩儿和专业结合起来,是一件幸福的事。

其实我的外语很烂,英语更是说不了几句。以前出去,大都是跟着专业艺术考察团,有专职的翻译随行。2015年3月,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德国,并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刚到德国,出关时,因为听不太懂边检官员的询问,差点儿被直接撵回中国,还好被朋友及时“捞”了出来。但是很快,我学会了在车站买火车票,从网上订旅馆、飞机票……并且凭着可怜的几句英语,一个人在德国走了十几个城市,竟然没有把自己弄丢。

在德国,我喜欢在凌晨四五点钟漫无目的地游走。这样的时刻,没有什么人来打扰,一个人,似乎在近距离触摸着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刻,看街景渐渐清晰,看这个城市慢慢醒来,一切都惺忪着,在无意识里,呈现出这个城市最隐秘的一面。

3月的德国,多雨,天也总是阴着。人们都很有礼貌,陌生人之间虽乐于相助,却很少交谈,透着一种骨子里的骄傲。这种骄傲是有资本的:20世纪,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二战后很快重新赢得世界的信任,并具有欧洲的领袖风范。

——这一切,绝非偶然。

德国几乎所有的火车站都有书店,大一点的火车站,书店规模也很大,书店里,总是有很多人。德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18本书,这个数字,放眼全球也属翘楚。德国人走起路来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挺拔而略显冷酷。德国的城市乡间,有一种小教堂最为常见,它们的建造时间都不是很长,前面是瘦长的钟楼,上有细长的尖顶;钟楼后面的方形主体建筑简约,朴素,却都鲜明地体现出德国特有的气质:理性,务实,坚韧。

或许,德国文化的特质中本就有共存共生的两面—既卓越,又可怕;既深沉,又凶狠:就像刀锋般,冷峻。

后记

除了现代,我们别无选择

其实我的每一次出国旅行,都还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由于我是做当代艺术的,了解西方的过去,才知道为什么它的现在会呈现出这种样子。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偶然的,现在看起来令人惊讶和难以理解的事物,在历史上都有着特殊的背景和其形成的原因。迄今为止,欧美主要的美术馆、博物馆我已经看了有一百多个,街头巷尾、文化古迹也逛了很多,也想了很多。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做一件事:如何从一个传统农业文明国家向一个现代工商金融国家转变。20世纪初,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西方留学归来的中国艺术家,分别引入西方不同的艺术潮流,改造并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但这种转型一直到今天都尚未完成。什么是当下中国主要的文化矛盾?什么才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主张反价值、反文化、消费文化、娱乐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影响全球主要的艺术潮流。中国当代艺术几十年的发展,整体上也成为全球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但是,当我行走在西方国家城市里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在普通人的内心里,现代的价值观根深蒂固。举个例子,在德国,至少有五六次,路人会主动停下来面带微笑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帮你指路、介绍博物馆、如何买票等)。面对陌生人,他们首先愿意相信你是好人,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相比在国内,火车上广播里传出的声音总是一遍一遍提醒你,陌生人和你讲话时要保持警惕。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却伴随着传统价值观的解体。因为传统价值观不支持现代经济的发展,它的解体是必然的。但现代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所以我们面对的,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信任。

换句话说,西方艺术发展的过程,先有现代价值观的建立,后来出了问题(一战、二战),才有后现代主义(反文化、反价值)对“现代”的批判和反思。先有建构,后有批判和消解。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就是在现代价值观尚未确立之前,先接受了价值观的消解和娱乐化。建构之前,先有消解。我个人认为,中国当下主要的文化矛盾是经济快速发展和价值失落之间的矛盾。那么中国当代艺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首要是现代价值观的建构。中国应该回到现代主义,探寻现代价值观的确立。

现代和传统,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在当下的历史情景中,我们别无选择。1840年,中国与西方的相遇,是两种生产力的相遇,两种价值观的相遇,门一旦被撞开,不彻底转变,世界之大,就无立足之地。现代与传统的差异,是生产力的差异,是生产方式的差异,根本是对“私权”态度的差异,是尊重和发展,还是忽视和抑制。再者是对“人性”的差异,是正视与掩盖,还是疏导与压制。现代也是一头怪兽,它释放了人的力量;但人就是怪兽,没有足够的约束,也会吃人。所以现代文化就是一种自省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悲观,但积极地行动”,有的时候显得过于“暴力”和“惊世骇俗”,但其实也是为了不断地警醒自己。

当然,旅行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人文、自然的景观带来的享受。无论何时,享受都是第一位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德国(冷眼看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133245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69
CIP核字 2015255102
中图分类号 J151.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