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写作的重量
内容
编辑推荐

《童年写作的重量》一书是方卫平教授近年来在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等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序文、对话等文字的结集。这些文章发表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中国儿童文学》《人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图书城堡》(德国慕尼黑青少年图书馆馆刊)等刊物和《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纸上,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独特观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一些文章发表后产生过很大影响,如发表于《文艺争鸣》2012年第10期的《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一文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摘转,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2期“论点摘编”。

内容推荐

《童年写作的重量》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方卫平近年来在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等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序文、对话等文字的结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写作的重量”“童年更深处”“文本赏读”。既有作家对儿童文学的深刻批评,也有他对于儿童文学的历史以及新趋向的分析,更有对一些优秀作品的解读与研究,以新鲜的问题意识、严密的逻辑思路显示了极强的理论力量,为儿童文学爱好者及从业人员不可多得的一本具有可读性的理论著作。

目录

写作的重量

 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

 儿童文学作家的思想与文化视野建构——关于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思考

 视像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多维影响

 自由与责任

 从“事件的历史”到“述说的历史”——关于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点思考

 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一种历史概貌的考察

 短篇的艺术可能——评“周庄杯”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

 2013年短篇儿童文学创作:历史与现实经验的当下叙事

 香港儿童文学的多元书写——读“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参评作品

 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儿童少年文学组总评

 少儿期刊:历史与未来

 亲爱的世界——谈儿歌与日常生活的艺术联系

 “教”的文学:幼儿文学的认知性

 “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超文本”的文学——论幼儿文学的综合性特征

 让童年“看见”什么——《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6月优秀畅销书榜评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8月优秀畅销书榜评

 一场身体和心灵的探险——《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10月优秀畅书榜评

 语录、连环画、小说的童年阅读史

 祝福新春,祝福儿童文学

童年更深处

 走向经典——“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总序

 从世界中来,到世界里去——谈“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的编选与出版

 一个世纪的想象与飞翔——韩文版“中国儿童文学丛书”总序

 向“批评”致敬——《红楼儿童文学对话》序

 年轻的姿态及其意义——“红楼书系”第三辑总序

 “红楼书系”第四辑总序

 我们所不知道的童年更深处——《班马文集》总序

 海峡那边的风景——“海岸线书系”总序

 《谢采筏先生儿歌集》序

 和孩子的相遇,一生一次——保冬妮童诗集《从前有个小小妖精》序

 自然、乡愁与童年——“薛涛心灵成长小说系列”序

 一种童诗写作的境界——《林焕彰诗集》序

 “汤汤灵动系列”序

 诗是灵魂的事情——顾军编选《漫游诗歌花园》序

 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幸福——“小麻烦人儿由由系列”序

 走不出的故乡——《爷爷的故乡》序

 《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个关键词》序

 少年写作最富价值的内涵——《窗外飘过两朵蝴蝶云》序

文本赏读

 雅诺什:一个有思想的名字

 “爱之阅读”图画书:诠释“人”之意义

 空箱子里的现代性沉思——读张之路的短篇小说《空箱子》

 童年时光的魅影——读陆梅长篇儿童小说《格子的时光书》

 雨林“寻父”:找寻远去的生命家园

 “我说出来,就拯救了自己的灵魂”——作为儿童文学评论家与编辑家的周晓先生

 《驯龙记》中的“刘氏幽默”

 每一个人都需要成长,都能成长——读周锐散文新作

 简平:为少年而歌

 浅语中的智慧——读“林良美文书坊”

 和世界在一起——读法国系列图画书“动物变形记”

 童话里的“后现代”游戏——读图画书《童话里的爱丽丝》

 我读图画书《羽毛》

 木鱼声里的生活禅意——读图画书《神奇的木鱼声》

 “屁股”意象与幼儿文学创作——读图画书《小老虎的大屁股》

 小故事里的艺术思虑——读《会动的房子》

 游戏是孩子的一种生活——读《只吃星星一角》

 我会陪着你——读《爷爷是我的抱抱熊》

 “不可以”和“可以”的教育智慧——读《小熊的巴掌》

 等待羞怯的心灵打开——读《宁宁是一棵树》

 真正的朋友——读《蜜糖和冰棒》

 透过诗的眼睛——读《很多加很多等于几》

 表达和倾听的另一种方式——读《不爱说话的小熊》

 “胆小”父亲无言的爱——读《爸爸真胆小》

 永远的幼儿园——读《幼儿园,我来啦!》

 作为一种教育中介的故事——读《嘟嘟的耳朵生气了》

洞悉儿童文化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编撰自述:一个学科建设的“野心”

 耕耘在儿童文化研究的学术园地——访《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主编方卫平

 做一个洞悉儿童文化的教育者

 谁能读懂童年的秘密

 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

 为孩子保存热爱阅读的火种

 教师指导儿童阅读遭遇难题

 展示、传递当代语文的面貌和气息——关于《二十一世纪新语文》的编写

 珍惜与孩子的共读时光——关于《最佳幼儿文学读本》的选评

 系统性、应用性与当代性——谈高教版《幼儿文学教程》的编写

对话与思考

 重新呈现中国儿童文学的美学版图——2011年4月2日答《文学报》记者陆梅问

 儿童文学,成人也要读读——2011年4月28日答《温州都市报》记者李跃问

 儿童文学与儿童课外阅读——2011年10月15日答《教育信息报》记者张莺问

 少儿图书市场·出版方·经销商——2012年2月24日答《出版参考》编者问

 童年情怀·儿童阅读·底层推广——2012年2月25日答《图文信息》编者王晓敏问

 原创图画书如何超越“学步期”?——2012年4月19日答《中华读书报》记者陈香问

 关于儿童学学科建设——2013年5月28日答《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毛莉问

 我看儿童分级阅读——2013年9月10日答新华社记者璩静问

 把最好的书奉献给孩子——2013年10月5日答《中国教育报》记者却咏梅问

 孩子该读什么书——2013年10月10日答《光明日报》记者杜羽问

 关于第三届丰子恺图画书奖——2013年11月4日答《中华读书报》实习记者白彬问

 “处境不利儿童”及其研究现状——2013年11月11日答《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清俐问

 方卫平:呼唤独立、纯粹的批评精神——2014年4月8日答《文艺报》记者李墨波问

 关于“新少年作文大赛”中“忧伤苦闷“写作现象的思考——2014年4月9日答《钱江晚报》记者朱平问

 网络时代对儿童文学的冲击——2014年4月21日答《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凯佳问

 世界童书出版的多元风景——2014年4月21日答《文汇读书周报》记者顾军问

 方卫平:在“红楼”,直面批评——2014年8月25日答《文学报》记者金莹问

 关于语文教材的答问——2014年9月11日答《文艺报》记者李墨波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写作的重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卫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71403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48
CIP核字 2015287941
中图分类号 I207.8-53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1
167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