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潘殊闲主编的《蜀学(第10辑)》为《蜀学》第十辑。
图书 | 蜀学(第10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蜀学》是由西华大学四川省文史馆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反映四川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论文集。其内容涵盖了对蜀地历史文化发展的溯源,对蜀中学术及人物的评价,对不同历史时期蜀中代表学人及其学术特色的探讨以及对蜀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等,代表了四川学术发展的大体趋向。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潘殊闲主编的《蜀学(第10辑)》为《蜀学》第十辑。 目录 先秦兩漢巴蜀書法述略 漢將軍紀信故里考 相如文君故事的歷代解讀與接受 近三十年來對司馬相如接受的研究 樂山揚雄遗迹略考 陳壽筆法與易代史觀 花蕊夫人筆下的成都園林 宋初直臣田錫出蜀時間新考 蘇軾尺牘校勘記 《宋史魏了翁傳》補正 張獻忠屠蜀惡行溯考 李仙根生平考述 李調元與趙翼的交往及互評考論 李調元的詩學體系 踏破煙雲又出山一一從《近代巴蜀詩鈔》所錄席夔詩看席氏行踪 成都尊經書院山長考 蜀學大儒 維新前驅一一記晚清國學碩儒吳之英 《清代蜀人著述總目》之彭縣著述目錄補正 論郭沫若的三本早期詩集 對王叔岷抗戰期間所作《民風》詩的初步解讀 略論王叔岷的陶淵明研究一一讀《陶淵明詩笺證稿》 試評王叔岷先生的《斟雠學》 王叔岷莊學研究方法管窺 南川楊啟高:民國學術史上的失踪者 隗瀛濤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學術特色 元稹治地:巴渠詩人的貌景分走與根脈集合一一達州百年詩歌疏議 涪江流域詩群:傳統、生態與特徵 稿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蜀学(第10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潘殊闲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062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4 |
CIP核字 | 2015243671 |
中图分类号 | K297.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