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之永恒
内容
编辑推荐

牛良珍,现年76岁,专科学历,1957年前在晋东南地委从事秘书工作时,创作的报告文学《不知疲倦的人》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小说《返乡记》《师徒俩》《芒种》分别在《小说月刊》《上海文学》《火花》发表。

《爱之永恒》收入了他最近创作的三部中短篇小说,三部作品的主人公,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矿工,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内容推荐

《爱之永恒》收入了作者牛良珍最近创作的三部中短篇小说,三部作品的主人公,涵盖了老中青三代矿工,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他们爱矿山,爱家人,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刻画出新一代矿山人纯洁美好的心灵。有一定的可读性。

目录

爱之永恒

缘分

冲出围墙

父爱如山(代后记)

试读章节

石旦媳妇在送葬的汽车上已经不哭了,她心慌意乱,不知想着什么。她在石旦临死的前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还真应了,这时的她强忍了几天的苦水猛地从眼眶里涌出来,但她这时还是不相信石旦已经真的走了,前几天他还对自己说笑话:“挖窑的寿命长。”她猛然睁开眼睛死死盯住那口红色棺材,此时此刻的她全部归属于躺在里边的那个人了。

殡葬车到了半山时,天色阴沉沉,前面还要横穿一段400来米的山坡,王全坐在汽车的驾驶室里领着前行。送行的家属中的女们,缩短了与前面送行男人的距离,她们挤成一团开始说悄悄话。她们没有议论石旦媳妇如何悲痛,只是说石旦才49岁就这样

到了墓地之后,李卫东下了车吆喝了声,抬棺材的8个壮男子也齐声附和起来,大家都没有说话,抬着棺材,慢慢地顺着山坡抬到墓坑处,大伙用绳子把棺材缓缓放到墓坑里。然后,李卫东往棺材上撒下一把黄土,大家一锹一锹把土填进墓坑。

春天的泥土实实在在的香味和棺材的油漆气味一道随风飘出很远。坟丘堆好后,王全碰了一下李卫东,他愣了一下才跪下去哭喊着:“石旦哥呀,我想你,你真不该走了,以后谁还管我呀!”石旦媳妇和两个儿子也哭起来。哭了好一会儿,李卫东擦掉眼泪,叫起石旦媳妇和儿子,走到坟前烧了香,然后将花圈和纸钱烧化了。

返回时,大家再次聚会在石旦家门口搭的塑料布棚下,已经摆好十几桌酒席。大家没有闹酒猜拳,只是客客气气将酒喝完、菜吃完,便各自回家去了。王全和队里帮忙的人收拾完桌椅板凳,和矿长王胜喝了一杯茶,嘱咐石旦媳妇好好保重身体、带好孩子,之后也都回去了。

李卫东没有走,他看着石旦媳妇伤心的泪水又流出来了,赶紧上前劝说:“嫂子,要想开点,人走了是无法再回来的,以后家里的事还有我帮着呢!”石旦媳妇李玉梅这才擦了擦眼泪和气地说:“卫东呀,我拜托你了,我和孩子们给你石旦哥烧完三七纸,就回大同我妈那里,让两个孩子上中学,走后黪可常来家和小商店看着点。”李卫东听了说:“你放心回吧,我会常来看的。”说完就急急忙忙回自己宿舍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采煤一队由王全当了队长,一切正常。可是李卫东心里仍然觉得上班不是个滋味,夜夜做梦都是和石旦哥在一块打柱子、架棚、放顶、出煤。这天,李卫东五点就起了床,急急忙忙去食堂吃了口饭便到澡堂更衣柜更换工作服,他站在那里走来走去,脱个衣服也忧忧郁郁的,总觉得石旦走后自己没了依靠,戴上矿帽又取下来,扣住矿带又松开,最后沉思了片刻才定了神,把和石旦从大同带来的那把砍斧早点去接班室磨一磨。磨石就在交接班室门口,这磨石来之不易,是他和石旦哥从白马寺山上抬回来的,原来很高,可以站着磨,天长日久,斧头磨掉了几十把,磨石也只剩得半尺多高,只能蹲着磨。P4-8

序言

“往事并不如烟”,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句。

前几天儿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请人写序?我说不要吧。

不要别人写序,一来不想麻烦别人,二来也不想让读者以为这个牛先生想拉什么“虎皮”。

自己写的小说,只是心路历程的一点积累,一些记忆而已。打印出来,也只是为了做一下整理和纪念,为那些抹不去的记忆,也为那些忘不掉的人和事。只是自娱自乐,藏之高阁,没想着付梓。

58年前,我在晋东南地委做秘书,虽然只有专科学历,但在那时也是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了。既然能识文断字,当然会想着做一些别人看得见的“文学创作”了,我相信这是那个年代里每个识字者的梦。记得报告文学《不知疲倦的人》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后,身边多了不少羡慕和钦佩的零神,多了很多同事的赞美和领导的表扬。后来又写的小说《返乡记》、《师徒俩》和《芒种》,也分别在《小说月刊》、《上海文学》、《火花》上发表。

那时候,觉得可以发表文章,是何等了不起的事啊!每每收到寄来的书信,或者报纸,总要看了又看。我的妻子是个教师,虽然数学,但也爱文学。每发表一篇就两人一看,然后构思着下一篇该怎么写。因为我来不容易。只有独辟蹊径的人,才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文化大革命”的10年,众所周知的因,我放下了心爱的笔,工作单位也到了煤矿。我觉得文学给了我力量和思想,哪怕不动笔,也不会无聊与孤单。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里,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和绝望。相反,在煤矿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朴实的矿工,是他们重新又给了我灵感和激情,重新点燃了我的梦想。他们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忍受的性格感染着我,震撼着我,也激励着我。我想,哪怕我的思维和文笔已远不如从前,我也要写。不为自己,而是为时代,为那些有血有肉的黑哥们儿。为此,我不惜夜以继日,不顾年岁不饶人,固执地重新拿起了放下多年而有点沉重、枯涩的笔。

本书所收录的文字,就是我执着的结果。是固执,也是积习。既然积习难改,便一是会有一个结果。

小说中的人物带有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思想、情感和艺术的痕迹,而且是很重的夜迹。没办法,那是时代的烙印,也是岁月的痕。它们也固执地留给了我,我没有办法去除,只能带着岁月的旧痕和时代的局限,我的思想和感情,用我们所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展现给日新月异的时代,以我生命的余盈,为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尽一点绵薄之。而且,总觉得,有文字陪伴,即使面对夕,也会觉得它像朝阳一样壮伟,一样美丽!

2014.6.18子夜

后记

妈妈爸爸退休多年了,有空我就陪他们去旅行。这一辈子,他们真是太不容易了。年轻的时候,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和我们几个聊天,更别说买玩具做游戏了。他们自己也很少有相对自由的空间,虽然最初都在学校,但到了假期会更忙。

妈妈是典型的传统女性,相夫教子,任劳任怨。爸爸是典型的严父。他先在古书院矿工作,后来到了凤凰山矿。每天晚上做好,妈妈就带着我们几个等啊等,什么时候爸回来,什么时候一家人才开始吃饭。爸爸回来,什么时候一家人才开始吃饭。

我的印象中,爸爸总是那么严厉严肃严谨。但并不是没有父爱。开学前,他会看我们娜包缺化少什么,见到我们的也会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表现。我们几个孩子谁不舒服他都最着急。但就是和我们的语言交流少,平时思想上的沟通也不多。

近几年,我觉得爸爸爱说话了,问这问那,时不时还会打电话,问我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琐事。我除了觉得温暖与亲切之外,更多的是觉得回到了充满父爱的童年。

以前爸爸就爱写东西,我还真没有留意过,以为他都是在写公文写报告,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品味有追求的文学爱好者。我不知道曾经的那十年对他伤害有多大,妈妈说,有段时间爸爸拒绝提笔。拒绝伏案……好在都过去了,也都不重要了。

爸爸在退休后开始更认真地创作,也获得了不少回报。诗歌《矿山妈妈》获全国中老年诗文优秀奖,《党啊你好》获全国诗文书画一等奖,还有不少散文诗歌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比如散文《故乡》和《我的父亲》。

遗憾的是,有些刊物找不到了,有些他藏来藏去自己也忘记了。

这本即将和读者见面的书,最初叫《永不消失的爱》。后来姐姐说,叫《爱之永恒》吧,爸爸看上去冷,其实心头一团火。

是啊,父爱如山,而山是不用表达的。

爱,也许爸爸从未说出口,但他的表现爱。他的文字里都是爱。爱里有男子汉担当,有父亲的责任,有丈夫的胸怀。尽管担当,有父亲的责任,有丈夫的胸怀。尽管他不讲,但我感受得到。

这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小时候的邻家姐姐,她支持我这做,并为我多方系奔走。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的魏红编辑不辞辛苦,感谢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时新先生题写书名。如果说,出书为了让爸爸高兴这么个朴素的愿望算是孝顺的话,那各位师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是我实现这个朴素愿望的基础和机缘。非常感谢!祝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健康,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心想事成1

2014.6.19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之永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牛良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85539
开本 32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38
CIP核字 2014095657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171
11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