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战终结之战/图说二战经典战役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斯大林无愧于一个英明的战略指挥家,后来的柏林战役实践证明,只规定前三天的分界线对于调动两个方面军的积极性,加速战役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对柏林战役的开始日期进行了认真讨论,经朱可夫和科涅夫商定、大本营批准,进攻的日期确定在4月16日。

巨型进攻箭头已经指向柏林,希特勒的末日将要到来!

根据斯大林最后批准的计划,苏军柏林战役的企图是:在短时期内消灭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攻占德国首都,前出至易北河与盟军会师,迫使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计划以3个方面军的强大突击在6个地段突破敌人在奥得河和尼斯河防线,合围、分割并歼灭敌柏林集团主力,同时前出到易北河地区。方面军战役纵深计划为130~165公里,每昼夜平均进攻速度为8~14公里。3个方面军的基本布势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居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左,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右。

苏军最高统帅部按照上述企图给参加柏林战役的主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分别下达了具体的战斗任务。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直接向柏林实施主要突击,攻占柏林,并在战役第12~15天前出至易北河。为了保障主要突击集团,应在柏林北面和南面实施两个辅助突击。

乌克兰第1方面军向施普伦贝格、贝尔策格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向德累斯顿实施辅助突击,消灭柏林以南之敌,并在战役第10~12天前出至易北河。攻占柏林后,方面军应向莱比锡进攻。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什切青以南地域向施特累利次实施主要突击,强渡奥得河,消灭柏林以北的敌军集团,并在战役第12~15天夺取安克拉姆、维膝贝格一线。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继续封锁困守在库尔兰沿岸的德军“北”集团军群,保障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滨海翼侧。

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和第聂伯河区舰队,在作战上隶属于白俄罗斯第l方面军。

由苏军顶尖智囊人物谋划的这个作战方案,准备采取合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消灭柏林德军集团。合围德军主力的任务由从西北包围柏林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从西南迂回柏林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共同承担;分割被围之敌的任务,则由从柏林北面和南面实施辅助突击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2个集团军承担。在柏林以北和在德累斯顿方向进攻的军队则应保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切断德军第3坦克集团军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并歼灭这个坦克集团军,从北方确保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进攻。

4月2日至6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参加柏林战役的各方面军下达了训令。于是,各方面军便根据各自受领的任务着手进行战役的直接准备。

作战任务确定之后,执行任务的苏军将领们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身经百战、亲自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的朱可夫元帅后来回忆说:“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曾是许多重大进攻战役的直接参加者,但攻取柏林的会战,却是任何其他战役都无法比拟的一个特殊战役。在战争过程中,我们从未攻取过像柏林这样巨大的、有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几乎相当于900平方公里,它的众多的地下建筑物使敌军得以实施广泛的机动。方面军部队必须突破绵密的、成梯次配置的各个坚固的防御地区,从奥德河开始,直到有坚固筑垒工事的柏林为止。必须在柏林的接近地上粉碎巨大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而在夺取法西斯德国首都时,还必然会遇到敌人的殊死顽抗。在考虑柏林战役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回忆起莫斯科大会战的情况。当时强大的敌军集结在莫斯科的接近地上,对防御的苏军进行了猛烈的突击。我一次又一次逐一地思考了这次会战的各个情节,并分析了交战双方的失策,目的是为了仔细地吸取这一复杂交战的经验,更好地利用这些经验于柏林战役,争取不犯错误。”

在4月16日发起进攻前,攻打柏林各部队所剩下的时间已经很少,而急需完成的工作却很多。为了进行像攻取柏林这样极端重要‘而不寻常的战役,苏军各部队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战役战术训练和特殊的专业训练。

战役计划刚刚确定,朱可夫就立即从莫斯科打电话给方面军参谋长马利宁上将,告诉他说:“全部批准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我们的时间很少。你马上采取措施。我明天乘飞机回去。”

这一简短的指示,已足以使马利宁理解:必须立即着手实施计划规定的战役准备措施。

在准备这次进攻时,苏军将领们知道,对柏林的突击将是德军意料中的事,想达成全局上的突然性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巧妙的战役伪装,达成局部的突然性。

于是,无数载有炮兵、迫击炮兵和坦克部队的列车,滚滚开向柏林方向。从外表上看,这全是些民用列车,平板车上运的都是木材和干草。然而一旦列车到达卸车站,撤去伪装之后,就有坦克、火炮、牵引车开下平板车,并立即驶入掩蔽工事。空的列车向东驶去,而越来越多的载有技术兵器的新的列车又源源不断地开来。就这样,苏军补充了大量的重型火炮、迫击炮和火炮牵引车。

3月29日,当波美拉尼亚最后的枪炮声停息后,苏军炮兵和坦克部队遵守着严格的伪装规定,开始向南调动。奥德河东岸所有的大小森林都驻满了部队,柏林方向上集中了数万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P27-30

书评(媒体评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使读者了解那段历史并熟知重大战事背后的故事,作者精心编撰了《图说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二战的图书浩如烟海,但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有特点的一套。史实准确、构思精巧、脉络清晰、点评精采、图片丰富、引人入胜,是一套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胡光正,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军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部长

丛书所选取的16个战役,是对二战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作者选用大量经过严密考证的资料,系统地描述战役全貌,全景式再现战役的重要时刻,辩证地评说交战双方战役指挥的成功与失误,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马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交战,既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胆量与魄力、智慧与计谋的较量。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战役中双方拼大勇、斗大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定律和战役运筹帷幄的艺术光辉,使丛书成为认识战役制胜规律的好工具。

——查金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副部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作者在系统且精准描述和解读各个战役的同时,对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历史影响、战场争斗的血性和惨烈状况、二战名将的秉性和指挥风格、主战武器的性能和发展轨迹等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描述和解析。

——蔡仁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国防大学学报主编、出版社社长

目录

希特勒之死——柏林战役

暗堡幽灵

巨型进攻箭头指向柏林

万炮齐鸣

众叛亲离

外围歼灭战

市区攻坚战

最后的午餐

帝国国会大厦上升起红旗

尾声

蘑菇云升起——美国对日本核突击

神秘的竞赛

“三兄弟”艰难诞生

“小男孩”施魔广岛

“胖子”发威长崎

投降

内容推荐

柏林战役,直接导致德国战败投降;美国对日本核突击,直接导致日本战败投降。柏林战役和美国对日本核突击,是二战的终结之战。侯鲁梁、丁里编著的《二战终结之战》全景式描写了苏军柏林战役的决策和指挥过程,柏林战役中苏军所运用的独特战法及战役手段,希特勒走向死亡的最后105天和其自杀真相,二战时期美国、德国、日本研制核武器鲜为人知的秘密,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决策经过和投掷核武器的行动情节,核爆炸所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悲惨状况,以及人们对核战争的种种反思。

编辑推荐

侯鲁梁编著的《二战终结之战》内容全面、观点独到,视角丰富的二战历史读物。全景式通俗解读,大量真实图片独家放送,本书中详细解读每一个战役的前因后果,搭建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呈现真实不乏生动的战争画面。作者选用大量经过严密考证的资料,系统地描述战役全貌,全景式再现战役的重要时刻,辩证地评说交战双方战役指挥的成功与失误,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战终结之战/图说二战经典战役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鲁梁//丁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95318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5148847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