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后殖民理论》介绍了后殖民理论及其在菲律宾等东方国家的影响,作者小埃·圣胡安认为后殖民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话语权力和解构主义。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将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书 | 超越后殖民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超越后殖民理论》介绍了后殖民理论及其在菲律宾等东方国家的影响,作者小埃·圣胡安认为后殖民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话语权力和解构主义。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将对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内容推荐 随着资本的全球化,一种被称为“后殖民主义”的新学科和学术产业也随之兴起,其话语体系为彰显文化研究和人类科学等中心议题提供了契机。《超越后殖民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后殖民主义理论,并反对建构后殖民主义的传统,认为后殖民主义归根到底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它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话语权力和解构主义。在论证过程中,本书广泛引用马克思、葛兰西、巴赫金、阿尔都塞、弗雷勒,以及其他激进民主传统中的代表理论。作者小埃·圣胡安认为,错综复杂的历史现实往往与后殖民主义理论愿景相违背,后殖民主义的思想已经丧失了诊断现实的能力。为此作者提出了“超越后殖民理论”的论断。 目录 第一章 质问与干涉:谁为谁代言? “后殖民主义”圣痕的概况 原教旨主义的“撒播” 让法农目瞪口呆 探索说话主体 曼楚:对权力说真理 詹姆斯:去领土化的个人主义 巴罗斯:转型的希望和意志 冷漠的标记 第二章 相对于菲律宾革命实践的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主义变革 “教化”话语的生产 铸造反抗的形态 想象的抉择:谁之危险? 第三章 “法言说”的庶民:来自葛兰西、纳瓦勒·厄尔·赛阿达维、弗雷勒和西尔科的教益 历史中的基本话语 阶级“自杀” 庶民反抗的多种形式 教与学的辩证法 关于发源地 第四章 多元文化的想象:挑战种族主义的认同与意识形态 对种族主义的剖析 抑制多元文化 商品形式的冒险 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 干预的起点 第五章 重温“内部殖民”:美亚文化形式与种族话语质变 从泛族裔到全新的辩证联盟 种族对话的价值形式:当前美籍亚裔的文学批判 第六章 全球化,对话的国家,离散族裔 定位民族的形态 流浪的轨迹 “实践意识”的武器 铸造遣散 第七章 超越后殖民理论:詹姆斯著作中的群众路线 辩证法的化身 三足鼎立的新世界 社会主义抑或野蛮的资本种族主义? 权力归于人民 第八章 想象帝国的终结:危机与突围 政治人物 重温世界革命的梦想 暴风雨的前夜 进两步,退一步 旅程的开始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超越后殖民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小埃·圣胡安 |
译者 | 孙亮//洪燕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113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1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2015075125 |
中图分类号 | D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1917号 |
版权提供者 | Palgrave Macmillan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