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著的《寻找心灵的故乡--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收集了个人多年来撰写的三组文章,或许就可以说表述了对古圣贤不同理路、不同价值取向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肯性评点的基本立场。
第一组探寻儒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人世承担”为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从“世间日常情感”出发,这是儒学与别的学第二组探寻道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批判精神”揭明道家的基本价值立场。这种批判精神实出于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第三组探寻中国佛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化去我执”标识佛禅的价值指引。
图书 | 寻找心灵的故乡--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国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冯达文著的《寻找心灵的故乡--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收集了个人多年来撰写的三组文章,或许就可以说表述了对古圣贤不同理路、不同价值取向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肯性评点的基本立场。 第一组探寻儒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人世承担”为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从“世间日常情感”出发,这是儒学与别的学第二组探寻道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批判精神”揭明道家的基本价值立场。这种批判精神实出于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第三组探寻中国佛家的学术理路与学术旨趣。文章以“化去我执”标识佛禅的价值指引。 目录 寻找心灵的故乡 ——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代序) 儒家:入世承担之价值取向 孔孟原创儒学的生命智慧 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 ——兼谈先秦社会历史演变中的贵族与平民 孟荀的人性论与先秦社会由贵族为主体向平民为主体的变迁 “曾点气象”异说 重评汉唐儒学以宇宙论为形上依据的价值意识 又评汉唐儒家以宇宙论为形上依据的政治哲学 从朱子与阳明子两家之《大学》疏解看中国的解释学 《中庸》的不同解释及其意义 ——郑、孔、吕、朱诸家注疏的比较研究 “情”的唤醒 ——论白沙心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事”的本体论意义 ——兼论泰州学的哲学涵蕴 个人·社群·自然 ——为回归古典儒学提供一个说法 道家:反省批判之理论建构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道家哲学的本源一本体论 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古典解释的两个路向 ——河上注与王弼注之比较研究 王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 郭象哲学的“有”范畴 庄子与郭象 ——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注谈起 早期道教的宇宙论及其价值 从《西铭》开显的境界看道家对张载的影响 佛家:化去我执的心灵诉求 从“理性”到“觉性” ——论慧能禅学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之价值 再论从“理性”到“觉性” ——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王弼与僧肇 ——玄学“贵无”论与佛学“中观”论之比较研究 《大般泥洹经》的佛性论述略 ——从松本史朗对如来藏思想的批判谈起 禅宗诸家之“心性”说 ——从初祖菩提达摩、六祖慧能到洪州马祖道一之思想变迁 慧能禅学与岭南文化 走出“自我”迷执,走向社会关怀 ——简论佛家以“无我”为教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寻找心灵的故乡--儒道佛三家学术旨趣论释/国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达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085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7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4 |
CIP核字 | 2015062383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5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