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亲自写就,时隔多年,她乐观、自强精神依然得以流传,不论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能从她的经历中中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成长励志读物,也是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名著!国家教育部推荐书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译自纽约双日出版社1905年版英文原文,完整无删节!全书语言优美动人,真实还原海伦·凯勒充满传奇励志的一生。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详细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不仅学会了读书认字,而且开始独立地认识世界,并以优秀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最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及作家的故事,传递了海伦·凯勒乐观、自强的精神。同名文章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篇章。在散文中,海伦·凯勒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她想象的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海伦·凯勒以盲聋之人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假如给我天三光明

第二章 光明与黑暗

第三章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第四章 开启新世界

第五章 实现大学梦

第六章 生命中的阳光

第七章 新的经历和尝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大家都曾经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寿命有限。长的能活一年,短则只有一朝一夕。但对于那命中注定寿命有限的人,我们总是饶有兴趣地想知道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进行哪些活动。这里,我所说的是自由人,而非判了死刑、无法自由活动的犯人。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在如此的情况下该怎么办。人终有一死,我们在生命即将完结时应该在那有限的时间里塞入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经历;与世界怎样进行最后的交流?回首往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又会有怎样的悔恨?

有时我在想,我们最好都抱着明天就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想法活好每一天。这种态度能够更好地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带着优雅、活力、善于欣赏的心度过每一天,在终日忙碌的今天,也很少有人能以这种心情生活了。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题目的是享乐,而最高的享受只有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因为享受生活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译者注)的信条“吃、喝和欢乐”满足自己感官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被死亡的必将来临的前景折磨。

在这些故事里,生命将尽的主人公常常在最后关头遇到突如其来的好运,但是从此之后,他的价值观变了。他更会欣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中永恒的精神价值。人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在死神的阴影下存活或者生活过的人会用更加成熟、更加感恩的心情对待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仍然把生命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迟早会消失于人世,但是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一天是如此遥远,不值得现在就开始担心。当我们健健康康、生龙活虎的时候,死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总觉得见死神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于是我们仍然纠结于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生命产生的倦怠。

恐怕在对待我们的能力和感官上,我们也有同样的倦怠态度。只有失聪的人才知道听见声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只有失明的人才知道看见阳光下的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成年时期才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更是如此。但是那些从未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很少能充分利用这些上天恩赐的人类本能。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只是匆匆地吸收周围的声音和景象,从来不会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去欣赏。这么一说,又要老话重提了:直到失去了,我们才知道珍惜;直到生病了,我们才感到健康的可贵。

我常常独自思忖,如果每个人在成年阶段有一段看不见、听不着,那将是一种幸运的事情,因为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力,死寂会让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过我视力正常的朋友们,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望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观察到了什么,她说:“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我不是已经习惯听惯了这样的回答,我会很难相信,不过很久以前我就总结出了这么个情况:能看见的人实际上什么都看不到。

我问自己,在林子里散步一小时之久却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样一个盲人,仅仅通过触觉,就能发现成百上千件令引起我兴趣的东西。我能感到树叶完美的对称性;会满心喜悦地用手抚过桦树那光滑的树皮或者松树的粗糙外表。春天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抚摸着树干的枝条,希望能搜寻到寒冬之后,大自然苏醒时迸发的第一颗嫩芽。我也会喜悦地轻抚那天鹅绒般质地的花朵,感受那奇妙的卷曲,感受大自然展现自我眼前的神奇景象。偶尔,如果幸运的话,当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的时候,我还能感受到小鸟引吭高歌时愉快的颤抖。我特别喜欢把手放进小溪里,让清凉的流水穿过张开的手指,心情愉快得不得了。对我而言,厚厚的松针和像海绵一样软的草堆比华贵的波斯地毯更让人喜欢,而四季的更替就像一部激动人心、永不落幕的戏剧,演员的动作通过我的指间缓缓流出。

有时候,我的内心会发出无声的呐喊,我多么希望能看见这个美丽世界啊!如果我仅仅通过触摸就能得到如此多的欢乐,要是能看见,那我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美好的事物了。但是,那些视力良好的人看到的东西却是如此之少。他们理所应当地接受着这个世界的色彩和动态。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拥有的东西不去珍惜,对得不到手的东西却望眼欲穿。在能看见光的人心中,视力仅仅是方便生活的官能,而非使生命更加充实的途径,这实在是一大憾事。

如果我是大学校长,我一定会制定一门必修课程,叫做“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这门课的老师将向学生们展示如何用他们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美。老师将唤醒学生身上沉睡而又懒散的天赋。也许我最好举个自己的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在我想象的时候,你也想一想这个问题吧:如果只给你三天光明,你想看到什么?如果你知道在这三天之后,你眼前的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你的世界永远暗无天日,那你会怎么度过这宝贵的三天呢?你最想让你的视线落于何处?

我自然最想看见那些在我暗无天日时对我最重要的人和事物。你肯定也会这样想,想在重回黑暗之前,把你的最爱铭刻在心。

如果有什么奇迹出现,让我在重回黑暗前能够看到光明,那么我要把这段时间分为三份。P2-6

序言

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书写我的生平。

我的童年时代就像被笼罩着一团金色的雾气,在要揭开这层薄雾面纱时,我仍然有些犹豫不决。

写自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当我试图挖掘孩童时期的记忆时,就会发现自己常常分不清事实与想象,因为毕竟已经过了这么些年。人们在勾画自己的童年时代时,难免会带上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我早期的生活只有少数让我印象深刻的剪影,除此之外都如“牢狱一般黑暗”。

此外,对于我来说,孩提时代的欢乐与悲苦大多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刻骨铭心;我早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重大事件,也已经随着更加令人激动的伟大发现而被渐渐遗忘。

为了避免这本自传过于枯燥,我决定把生活中最有趣最有价值的情节拿出来略微陈述。

后记

我在这个四面都有窗户的书房里完成了这本书,最后一行落笔后,手酸疼,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到院子里走一走。那里有松树和山茱萸散发着清爽的气息,但是没有槐树,至于为什么没有,我也不知道。我现在经常怀念槐树,那条两边种满槐树的小路曾陪伴我度过了多年的时光,那里有我和朋友们的足迹和欢声笑语,将它比作我的生命之路也不为过。现在,我的朋友有的还在人生小路上行走着,有的却已漫步在天国的花园里,我对他们同样怀念。

书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每一本都让我心生敬畏,同样也深怀感恩之情。至于我这本自传,当然称不上什么特别伟大的作品,如果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价值,其实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上帝对我的特别厚待,想要通过我这段不幸但是又幸运的人生,给世界上其他不幸的人带去希望。

上帝使我耳不能听,眼不能见,却给我送来了温暖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带我离开这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实际上,莎莉文老师也不是事事如意,她从小就是弱视,只能看到些许光亮。当年,她接受了教导我的工作,只身一人远离家乡和朋友,来到阿拉巴马州的小村落,这种勇气让人钦佩。她耐心传授我知识,为我讲述了许多书本上的故事和道理,那是我第一次与这个世界建立了联系。她本不必为我做这些,因为我们毫无瓜葛。我曾认真地问莎莉文老师做着一切的原因,她微笑着用“我喜欢海伦”回答了我。

现在的莎莉文老师仍然戴着深度眼镜为我读书,这幅特制的眼镜是贝尔博士制做的。由于我无法读自己的文稿,当我需要修改时,莎莉文老师会用手语逐字逐句地翻译给我。我与陌生人打交道也全部是由她来转述彼此的意思。她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能回报她什么呢?我一直相信只要莎莉文老师愿意,以她的能力一定能够成为杰出的妇女领袖,或者著名的作家。可是她却选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的身上,用一生的时间教导一个又盲又聋的女孩。她鼓励我奉献社会、服务群众,可是我一直在辜负她的厚望。

最后,我要再次对莎莉文老师表示感激,如果没有她,我不可能接触爱和光明。尽管我的眼前一片黑暗,但是我的心中却因莎莉文老师而无限芬芳。我看不到外界的绚烂多彩,却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欣赏落英缤纷。我的屋子虽然小,甚至连窗户都没有,但是夜晚同样可以欣赏满天繁星。我的身体虽有缺陷,但心灵是自由的,它让我能够享受常人的喜悦,追求美好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伦·凯勒
译者 余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67220
开本 32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5283985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3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