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蒋筑英(一生追逐科学之光)/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本《蒋筑英(一生追逐科学之光)》是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之一。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蒋筑英,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了他的成长历程。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内容推荐

本书编写组编写的这本《蒋筑英(一生追逐科学之光)》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蒋筑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是我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逝世后被追认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知识分子。他在科学研究中勇探索,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的关键技术难题。他的进取精神和高尚人格,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努力拼搏。

目录

1.动荡童年 许宏愿勤读书

2.好学不倦 打基础报祖国

3.刻苦钻研 搞科研攻难关

4.成家立业 结姻缘教子女

5.研无止境 钻科学攀高峰

6.勤勤恳恳 助同事甘奉献

7.省吃俭用 赴进修犹忧国

8.安贫乐道 居陋室让住房

9.刻骨铭心 加入党圆夙愿

10.积劳成 疾疾病发猝然去

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1938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着中国大地。远在西南边陲的贵阳也未能幸免于难,天灾人祸不断,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加上日寇不时前来空袭,一片生灵涂炭。

这年8月13日,黔灵山下,一个旧职员家庭迎来一个新生命。尽管时局动荡不安,天气又酷热难耐,这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还是让愁眉不展的一家人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孩子的父亲叫蒋树敏,在贵州省政府部门工作,算是一位文化人,想到贵阳以制作弦乐器“筑”而闻名,便给这个小生命取名为筑生。后来,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都取个响亮的名字,蒋树敏决定按“英雄豪杰”四个字的顺序排下去,长子筑生便更名为筑英。

蒋家其实并不是贵阳人,老家是在浙江杭州。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日狂轰滥炸,美丽的西湖在战火中被撕成碎片,百姓们为躲避战乱,纷纷举家外逃。蒋家就这样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杭州。

蒋树敏抛弃了在杭州的银行职员工作,带着一家老小投奔贵阳的一门远亲。他们一路风尘仆仆,颠沛流离,辗转30多天才到了贵阳。

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出生的蒋筑英,从小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为了躲避空袭,母亲不得不带着襁褓中的婴儿躲进黔灵山的防空洞里。因为担心敌机突然杀回来丢下一颗夺命炸弹,他们通常一躲就是一天。防空洞里阴冷潮湿,空气不通,几乎令人窒息。蒋筑英的童年,几乎就是这样奔波于毛坯房和防空洞之间,听着外面令人毛骨悚然的警报声和轰炸声。他无时无刻不盼着能重见天日,享受阳光。

蒋筑英的这个愿望终于在1945年实现了。祖国儿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断地奋起反抗,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迎来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1月,蒋筑英和家人离开贵阳,回到了故乡杭州。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幸福快乐的新生活开始了。这一年,蒋筑英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的画像,看到英勇的解放军,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立志要报答党,为建设伟大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杭州之后,蒋筑英进了抚宁巷小学读书。他聪明懂事,一直是全校赫赫有名的学习尖子,却从来不因成绩出类拔萃而骄傲自满。

蒋筑英聪颖过人,知识广博,经常绘声绘色地给同学讲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自然科学现象。到了钱塘江,讲到天体引力、潮汐现象,如交叉潮、回头潮,他亦是毫不含糊,讲得头头是道。

“弯下身子帮助他人站起来,这是对心灵很好的锻炼。”在战乱中度过童年的蒋筑英,培养了美好的品德,事事替别人着想,热心帮助同学,体贴照顾他人,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学校组织春游时,蒋筑英总会积极帮体弱的同学拿书包,给口渴的同学递水喝。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老人要过马路,他就立即走过去小心搀扶。开展普及文化、扫除文盲活动时,他背着小黑板,走街串巷给街坊居民补习文化知识,那股认真劲儿俨然是学堂里的先生。提起蒋筑英,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

蒋筑英快快乐乐地在红旗下成长。可是,一件大事让他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那是一个夏日,正在三中学的蒋筑英放学回家,发现从来不比自己晚到家的父亲居然没有回来。四处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父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送到农场去劳教审查。后来,父亲还被判了刑,这让蒋家受到了沉重打击。

当时,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母亲和长子蒋筑英的身上。可是,母亲没有工作,蒋筑英也还在上中学,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年纪轻轻的蒋筑英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无奈之下,母亲变卖了家中的一些衣物,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做起了糊火柴盒的活计。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蒋筑英每天一做完作业,就开始帮母亲糊火柴盒。虽然是男孩子,但他认真仔细,简单的小事也做得很用心。他想:“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从折纸盒体、抹糨糊到贴商标,每一道工序他都做得又快又好,渐渐地,甚至比母亲做得熟练得多。

P2-8

序言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一个国家与民族能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永远进取的活力,实现中国梦的这一伟大目标,归根结底,要树立一种实干为荣、劳动为美的精神。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革命战争年代里,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在广大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他们在铸就梦想的道路上,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用勤恳踏实的操守和甘于奉献的品德,为生命价值树立起标杆。他们是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也是勤奋劳动的模范,更是增进团结的模范。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重点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劳动模范,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用栩栩如生的多格漫画呈现劳模的成长历程。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促动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争做有力量、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劳模精神熠熠发光,永久传递。

后记

在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之际,“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第一辑)终于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马恒昌、王进喜、王崇伦、邓稼先、吴运铎、时传祥、张秉贵、孟泰、赵梦桃、蒋筑英——这些闪光的名字和感人的事迹,犹如群星闪烁,照耀着中华大地。

中国工人出版社历来重视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的宣传,先后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金牌工人许振超》《深山信使王顺友》和郭明义自传《幸福就这么简单》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书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此次集中力量编辑出版“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旨在进一步挖掘劳动模范所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

“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编写历时长久,参与人员众多,李旭琴、王旭东、李祥、曾娅平、赵瑞楠、张晴、刘娇、彭丽君、胡宇、裴丛波、李强、冯潇、刘建广、张刘玉、牛丽丽、彭插三、建晓东、程丹凤、刘文波、董珊珊、孙玉等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每个故事的撰写、每个细节的核实、每个画面的设计,相关人员都反复推敲,仔细求证,以臻完善。尽管如此,本书依然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待再版时予以修订。

本书编写组

201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蒋筑英(一生追逐科学之光)/共和国劳模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本书编写组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1089
开本 32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2015066965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10:44